傾聽家人的「心裡話」

2024-10-11 18:52:09 作者: (美)戴爾·卡耐基,(美)桃樂絲·卡耐基

  讓我來再重複一次亞弗斯德教授那充滿智慧的忠告:「首先撩起對方心中最迫切的欲求。如果能做到這點,就可以如魚得水,否則將一事無成。」

  在我的班上,有一個學員很擔心他的兒子。這孩子不但很瘦弱,而且拒絕好好吃飯。他的父母為此常採取的是一般人的方式:嘮叨,責備。「媽媽要你吃這個、吃那個!」「爸爸希望你長得又高又大。」……

  然而孩子會理會父母的這些要求嗎?不會。

  任何稍有常識的人都不會指望一個3歲的孩子能夠對30歲的父親的規勸有什麼積極反應。但這正是父親本來所期望的,真是荒謬!這位父親最後領悟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問自己:「這孩子想要什麼?怎樣才能將我所要的和他所要的結合起來?」

  當他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時,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他兒子有輛三輪腳踏車,小傢伙總喜歡在家門口的人行道上騎來騎去。在他家附近住著一位好萊塢稱之為「孬種」的人,一個比他稍大一些的孩子,常常把他拉下車,把腳踏車搶去騎。

  不難想像,這小男孩會哭著跑回家告訴母親。母親便會立刻出來,將「孬種」拉下車,再將自己的兒子抱上去。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這個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呢?這問題並不需要「大偵探」福爾摩斯來回答,普通人也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他需要的是自尊、發泄怒火,以及渴望成為重要人物的感覺。所有他個性中最強烈的情感,都在驅使著他去「報復」,揍扁那個「孬種」的鼻子。

  於是,當他父親告訴他,只要他不挑食,乖乖地吃飯的話,終有一天他將把「孬種」打得落花流水,當父親向他作了這種保證之後,他就不再有挑食的毛病了。他開始願意吃菠菜、白菜、鹹魚以及任何其他食物,想讓自己快些長大,好狠狠地揍那個經常羞辱他的「孬種」一頓。

  這位父親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又碰到另一個難題——孩子還有尿床的毛病。

  孩子跟祖母同睡。每天早上,他的祖母醒來,就會摸摸床單,說:「你瞧,你昨天晚上又幹了好事。」

  「沒有,我沒有,是你乾的。」他會這樣反駁。

  責怪、打罵,母親一再強調不許他尿床——這一切都無法使床鋪保持乾燥。因此,做父母的就開始想:「我們怎樣才能使這個孩子不尿床?」

  他想要的是什麼?首先,他想跟爸爸一樣穿著睡衣,而不要像祖母一樣穿著睡袍。祖母受夠了他夜間的尿床之苦,因此,如果他不尿床的話,很樂意為他買一件睡衣。其次,他想要有一張自己的床,祖母也不反對。

  孩子的母親帶他到布魯克林的羅塞爾百貨公司,用眼神示意店員小姐,說:「這位小先生要買點東西。」

  店員小姐以使他感覺受到尊重的口氣說:「年輕人,我能為你效勞嗎?」

  「我要為自己買一張床。」他站在那兒說。當店員小姐把一張他母親希望他買的床給他看了之後,她母親對店員小姐使了個眼色,於是這個小男孩就在店員小姐的勸說下,買下了這張床。

  第二天,床送到了。當晚,父親回到家時,小男孩跑到門口,叫道:「爸爸,爸爸!快上樓來看我給自己買的床。」

  當父親上樓看到那張床之後,遵循前面提到的史考伯「誠於嘉許,寬於稱道」的規誡,問兒子:「你不會把這張床尿濕,對不對?」

  「啊,當然,當然!我當然不會。」為了自己的自尊,小男孩果然遵守了他的諾言。這是「他」的床,而且是「他」自己買回來的。他現在穿著睡衣,就像個小大人。他希望自己像個大人,而他也確實做到了。

  我班上另一位學員,一個名叫德施曼的父親,他是一位電話工程師。他沒有辦法使他3歲的女兒吃早餐。這個問題通過一般的手段,如責罵、請求、哄騙等等都無法奏效。因此做父母的就問自己:「我們怎樣才能使她『要』吃早餐?」

  這小女孩喜歡模仿自己的母親,喜歡感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於是一天早上,他們就把她放在一張椅子上,讓她來做早餐。就在她攪拌早餐時,她父親走進廚房。於是她說:「瞧,爸爸,今天早上我做了自己的早餐。」

  這天早上,她在沒有任何誘哄的情況下吃了兩碗麥片,因為她對麥片已經產生興趣了。她從中得到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她發現做早餐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表現方法。

  威廉·溫特爾曾說:「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自我表現。」為什麼我們不在工作當中應用同樣的心理學呢?當我們有了一個巧妙的主意時,為何不讓對方自己說出來,而不讓對方認為這是我們想到的?如此,他就會認為這是他自己的主意而非常高興,也許他還會吃上兩大碗呢。

  千萬別忘了這一點:首先要聽到對方的「心裡話」,把握他心中最迫切的欲求。如果能做到這點,就可以如魚得水,否則將一事無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