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災難的陰影
2024-10-11 18:33:31
作者: 盛唐,楊珊珊
——創傷後應激障礙
幾千萬年的進化史,恐懼一直伴隨著人類生存。因為恐懼的存在,我們那些被長毛覆蓋的祖先才能在猛虎長蛇、毒花野果的大自然里生存下來。長時間積累下來,那種對大自然力量的恐懼已經進入大腦的潛意識中,成為牢不可破的記憶。即使今天,恐懼依然在提醒人們遠離雷鳴閃電、高山大河,遠離一切不知天高地厚的危險遊戲。
腦科學證明,當人類面臨驚嚇、哀傷時,大腦的下丘腦與垂體腺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外在表現便是心跳和呼吸加快,血液流向腦部和肌肉,以便隨時對危險做出判斷和反應。與此同時,這些激素也刺激了大腦皮層和海馬體,將恐懼的記憶牢牢地印在腦子裡,以便再次遇到危險時,更快速地做出反應。這原本是動物求生本能的一部分,可是,當自我保護機制將當時的記憶和情感長久地保持下來,就會影響正常的生活。
如果人類對危險的恐懼超過了一定的界限,恐懼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心理承受的正常範圍,心理疾病就會隨之而來,如恐慌症、焦慮症、PTSD。火龍蔓延、濃煙四起的火災現場,滔天巨浪席捲房屋、生命的海嘯,地殼劇烈的震顫和隨之而來的天塌地陷,這些災難在給人類帶來生命財產損失的同時,對心理的傷害是無形且深重的。經歷了天災人禍、親人離去的人,由於目睹了他人的死亡,對災難有著鮮明的記憶,這些創傷都會引發內心極度的恐懼,在他們身上,最常見的就是PTSD症狀。
PTSD又名創傷後應激障礙,英文是「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直譯為創傷後壓力疾患或創傷後壓力症。PTSD首次出現是在美國,患者是從越南戰場回國的老兵。在外部事件的刺激之下,患者會表現出情緒激動、緊張和恐懼,整夜不能睡覺,處在惶惶不安的狀態中,夢境中會重現當時的創傷景象。當患者不由自主地回憶災難情形時,會出汗、心跳加速,陷入極度恐慌中,好像災難又一次降臨。
在正常情況下,經歷災難的人都會出現以上症狀,不過,大多數人會隨著時間、生活狀況的改變自行痊癒,如果災難發生後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症狀還持續出現,則可以診斷為PTSD。有人症狀出現得比較緩慢,如參與救援的人,在災難過後的半年或更長時間,PTSD的症狀才會表現出來。在性別上,女性患PTSD的概率大於男性。性格不穩定、善於掩飾自己的個體容易患上PTSD。在自然災害中,參與執行抗災、救援任務的軍人由於親眼目睹了災難的慘狀,出現PTSD症狀的概率較高,經歷過戰爭的人也是如此。此外,失去親人的孤兒更容易患上PTSD。
所有PTSD患者都儘可能地避免提及曾經經歷的災難,也不會選擇故地重遊,嚴重者情緒持續低落,把自己孤立起來,避免和他人交往,有時候表現得神情呆滯,對人對事反應遲鈍,原本感興趣的事也不願意去做了。
一般情況下,人對應激事件有一個驚嚇、否認、調整、接受的心理過程。當這一過程表現得過於強烈,如不肯接受親人死亡的事實;記憶停留在災難發生之前,無法繼續生活;精神過於緊張,一遇到風吹草動就以為災難再次降臨,這些都屬於病理性的反應。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劫後餘生的民眾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沒過幾天,90%的人報告出現不良的心理反應。很快,這種「心理病毒」擴散到整個美國。一些人熬過3個月後,基本克服了恐懼,有的人甚至完全恢復,也有一部分人會存在輕微症狀。但是,一小部分人受控於持續的心理壓力,出現了PTSD症狀。
如今,「9·11恐怖襲擊事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一些美國民眾依然表現出PTSD的長期症狀。2011年,美國東海岸發生了地震,紐約等地有震感,當時,不少紐約市民在感到地面震動時立即逃出高樓大廈,紛紛湧入街道。有人說:「我腦子裡閃過的第一件事就是『是不是又要爆炸』! 」雖然他本人可能不會承認患有PTSD,但是身體會根據恐慌程度做出具體的反應。在紐約衛生部進行的第三次調查中,依然有7萬名市民在心理上受到「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影響,其中包括1萬多名參與救援的消防員、醫生和警察。
在汶川地震中,許多人就因為救援工作永遠達不到自己的預期,產生了幻滅的感覺,儘管有心理醫生前往災區給受災的人進行心理疏導,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被恰當地治療,或者通過某種方式減少內心的痛苦。而且,有些人理智地求得生存後,覺得悲傷、哭泣是懦弱的表現,於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對別人說「我沒事,挺好的」。實際上,對死亡的恐懼、對生活的無望之感從來沒有因為自我否定而消失。
汶川地震前,靜之在當地一所中學做後勤,收入雖然不算高,但生活還算穩定,老公是一位瓦匠,隨著同鄉在武漢打工,兒子就在她所在的中學念書,兩個人租住在學校附近的一處房子裡,過著平淡而踏實的生活。
地震當天,靜之在辦公室里上班,兒子在學校上課,感到地轉天旋的時候,靜之一時間沒控制好平衡,從椅子上摔在了地上,房子開始晃起來,她跟著同事連滾帶爬地跑出了辦公室。聽別人喊著「地震了、地震了」,驚魂未定的靜之突然想到正在教學樓里上課的兒子,就迅速往教學樓的方向跑,卻被身邊的同事拉住。5分鐘後,學校的四層教學樓轟然倒塌,靜之的兒子也被壓在了裡面。
靜之像瘋了一樣跑到教學樓的廢墟上,用手搬石頭和水泥板。兩天後,丈夫從武漢趕回家裡,救援人員也陸續趕到了他們學校。一些學生和老師被救了出來,靜之的兒子卻一點消息都沒有。靜之在教學樓的廢墟上呼天搶地地哭起來,聲嘶力竭地喊著兒子的名字,可惜,當消防官兵挖到她的兒子時,他已經變成了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
孩子沒了,工作沒了,家也沒了,靜之一下子感到萬念俱灰。她怎麼也想不通,這樣的厄運為什麼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她為兒子的死感到自責,常常自言自語說:「如果我反應快一點兒,沒準兒就把他救出來了。」別人來勸慰她的時候,靜之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沒事兒,過幾天就好了!」然而,她的行為卻一點不像沒事的樣子。
從此以後,靜之把自己關在了家裡,整整一個多月沒有走出過家門。原本性格活潑、嘴巴潑辣的一個人,變得不愛說話、不笑、也不哭。晚上做夢的時候,她常迷糊著對兒子說:「媽媽對不起你,都是媽媽害了你。」
像地震這樣的災難,成年人尚且無力應對,更不用說小朋友了。災後的心理救助中,有許多小朋友的畫作從陽光、草地、開心的遊戲變成了黑色的房屋、倒塌的房屋,甚至流著紅色眼淚的房屋,有的孩子變得異常沉默,有的孩子則表現反常,與人衝突,打架滋事。
親身經歷地震的陽陽並沒有表現得多害怕和恐懼,也沒有做噩夢,但是,他開始越來越依賴媽媽,只要見到生人,他就一溜煙躲到媽媽身後,緊緊抱住媽媽的腿。和媽媽一起走在路上時,陽陽經常會不停地問:「這座房子會塌嗎?那座房子會塌嗎?」
地震那天,陽陽正在幼兒園裡午睡,他迷迷糊糊地被老師叫起來,在老師的帶領下跑到了操場上。一班同學成功地躲過了地震,但突如其來的強烈震動還是把孩子們嚇壞了,一時間,操場上哭聲一片。老師開始聯繫家長,沒多久,其他小朋友的爸媽紛紛趕來,把孩子接了回去。陽陽媽媽在路上耽誤了一會兒,等她趕到幼兒園時,只剩下陽陽和老師了。
漫長的等待嚇壞了陽陽,殊不知,從未經歷過地震的媽媽也嚇壞了。當她趕到操場上時,手腳無力,已經抱不起來陽陽了。回家的路上,陽陽拉著媽媽的手,看著路邊的房子「嘩啦」一聲塌下去,再走一段路,又看到一幢樓房的倒塌。漫長的等待和親眼目睹的場景讓陽陽陷入了恐慌,他戰戰兢兢地問媽媽:「咱們家的房子會塌嗎?」實際上,他們的房子已經變成一片廢墟了。
回到家之後,陽陽跟著爸爸、媽媽住進了帳篷,後來又搬到了活動板房裡,期間,他跟著媽媽去看望爺爺奶奶,去醫院看望受傷的叔叔,一路上,他目睹了許多悲慘甚至血腥的場面。漸漸地,陽陽開始很少說話,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常常鬧頭痛和肚子痛,媽媽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走到一座建築物跟前,他就要問媽媽:「這個房子會塌嗎?」
小孩子心智和言語尚未發育成熟,許多內心感受也表達不清楚,從噩夢中驚醒,卻無法講清楚噩夢的內容,心裡覺得難過,也表達不了具體的感受。因此,大人只是聽見孩子喊痛,聽見孩子在夢中尖叫,看見孩子變蔫了,不愛動,或者太好動。像陽陽這樣,則表現為分離焦慮——到哪裡都緊跟著媽媽,不肯離開媽媽一步。這是因為他受到了地震和血腥場面的驚嚇,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在等待媽媽來接的過程中,更加劇了他的焦慮不安,從而引發了PTSD症狀。
或許可以採用調整認知、系統脫敏、焦慮管理或延時想像和視覺暴露來治療成年人的PTSD,但對於智力發育不夠,語言尚未豐富到足以清晰表達內心感受的小朋友,只能通過遊戲、繪畫這類非語言交流的方式治療,如用繪畫打開他的內心,在遊戲中讓他嘗試鬆開媽媽的手,去牽其他阿姨或小朋友的手,一點點地幫助他擺脫獨處時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