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靈隱痛

2024-10-11 18:33:02 作者: 盛唐,楊珊珊

  ——被忽略的人群

  在抑鬱症病人中,有一群人經常被忽略,他們就是老年抑鬱症患者。在老年人常見的精神疾病中,抑鬱症是最常見的一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老年抑鬱症病人占老年人口的7%~10%,患有軀體疾病的老年人抑鬱症發生率會更高。可惜,那些患有癌症、心臟病、中風的老人即使陷入抑鬱,也會因為子女過度關注其身體疾病而被忽略,有的人看見父親或母親情緒低落,食欲不振,認為那只是身體疾病導致的,甚至有人認為,抑鬱不過是衰老的一部分,歷經滄桑的老人顯得悶悶不樂本沒有什麼。在老年抑鬱症患者中,有的人能夠獨立地生活,而一部分人的病情會慢慢惡化,五分之一的老人會想到自殺。

  65歲的潘阿姨住在市郊的高層公寓裡,生活條件富足。可是,自從老伴因病去世後,潘阿姨就從來沒有快樂過。一個人住著百來平方米的大房子,走到哪裡都空蕩蕩的,夜晚安靜的時候,地上掉根針都能聽清楚。站在17樓的陽台上,潘阿姨幾次想要跳下去,她說,「死容易,活著太難了,死了就不用忍受這份寂寞了。」

  潘阿姨的心情,兒女並不了解。為了避免她觸景生情,兒子和女兒幫她賣掉了老房子,在市郊買了一套新房子。住在新環境裡,老街坊老鄰居都聯繫不上,每天陪伴潘阿姨的只有電視機。她每天開著電視機,從早上響到晚上,直到睡覺才關掉,這樣做是「想讓屋裡有個聲音響著,不然會靜得嚇人。」

  站在陽台上,潘阿姨特別羨慕樓下那些帶著孫子、孫女一起玩耍的老人。有一次,潘阿姨走到樓下,和一位年紀相仿的大姐閒談,結果對方談的都是家長里短的煩惱,兒媳不會持家,兒子放手不管之類的,潘阿姨倒是沒有這些麻煩,女兒住在本市,每到周末就會到潘阿姨家看望她一次,兒子住在外地,一年只能見到一兩次,連鬧矛盾的時間都沒有。

  

  臨近過年,潘阿姨盼了一個多月,終於把兒子一家盼回來了。過完年正月初六,兒子就帶著媳婦、孩子回自己的家了。兒子走後,潘阿姨特別失落,昨天還是熱熱鬧鬧的一家人,今天又變成她一個。兒子自從回來就在參加各種聚會——親戚的,同學的,朋友的,娘倆連幾句貼心話都沒顧上說,就又分開了。

  隔了一個星期,女兒照例過來探望,發現潘阿姨躺在沙發上自言自語,跟她說句話,半天才有回應。女兒擔心她生病了,要帶她去醫院,潘阿姨死活不肯去,最後,女兒動員了所有親屬,才把潘阿姨送到醫院。結果沒有診斷出任何身體病症,內科醫生建議女兒帶潘阿姨到心理科看一下,她可能患上了抑鬱症。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對老年人來說,配偶的去世會對老年人造成重大的心理創傷,上面故事中的潘阿姨就是在老伴兒去世後,由一系列生活事件刺激誘發的抑鬱症。有調查顯示,5%的老年男性會在喪妻半年內去世,死亡率比未喪妻的同齡人高40%,此外,親朋好友的去世會引起老年人的恐懼,如果遭遇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許多老年人則根本無法承受。

  孤獨是導致老人抑鬱的最大誘因。在對老年抑鬱症病人進行心理疏導時,48%的病人會傾訴他們的孤獨,其中空巢老人、獨居老人會有加更深刻的孤獨感。有的老人陷入抑鬱情緒,卻不被兒女理解,因為不堪忍受慢性病的困擾,因為兒女一句傷人的話,選擇跳樓的老人大有人在。

  老年人本來就在不斷遭受失落感的衝擊,社會地位、經濟能力的失落,人際關係、身體功能的失落,導致老年人情緒不良,陷入抑鬱。那些適應能力差、無法隨遇而安的老人,性格內向、個性好強的老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老人在退休後沒什麼事情可以做,交際圈子變窄,人際互動減少,這時能夠很快找到生活樂趣,發展個人愛好的老人的心理狀態會好過陷入無助、無望、無力狀態的老人。

  聯合國的調查數據顯示,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人口將從2010年的12%上升到34%,2011~2012年的一項針對17708位老人的調查顯示,60歲以上的人口中,40%有高程度的抑鬱症狀。中國的老年人目前還無法享受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地區的老年人所享有的福利,收入低下使老年人生活痛苦,這也是誘發抑鬱的一個原因。

  老年人大多都患有慢性疾病,有的人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病,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等使得老人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同時忍受疾病帶來的身體、心理痛苦。身體上的不適,疾病久治不愈帶來的心情沉悶,對死亡的恐懼,擔心成為子女的累贅等,對老人來說是強大而持久的精神壓力,還會由此引發抑鬱症。許多老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生病,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疾病,許多老人都是在兒女堅持詢問下才被確認患有抑鬱症的。

  一直以來,世界都是由中年人展示給年輕人的,老年人是一個退出社會活動的群體,也是一個比較孤獨的群體。他們宣洩情緒的渠道比較少,在長期的孤獨感的折磨下,即使是年輕人,也都可能患抑鬱症。對老年人來說,子女的關心,有人在身邊陪伴,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困難,比生活上的富裕更能解他們的抑鬱之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