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二次革命

2024-10-11 18:27:35 作者: 吳晗

  「二次革命」發生在宋教仁被袁世凱暗殺以後,是孫中山企圖挽回辛亥革命的失敗而發動的一次革命鬥爭,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凱,重新恢復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領導權。

  

  宋教仁被暗殺以後,袁世凱為掩蓋全國耳目,還裝腔作態,命令江蘇地方當局,要「窮究主名,務得確情,按法嚴辦」。但「窮究」結果,從捕獲的兇手和搜到的密電、密信等一切罪證證實,謀殺的主使人就是大總統袁世凱自己。真相大白,全國輿論譁然。這時,孫中山從日本回到上海,他看清了袁世凱的反動面目,認識到「非去袁不可」,極力主張出兵討袁,發動二次革命。

  本來,暗殺宋教仁只不過是袁世凱徹底鎮壓革命力量的信號。袁世凱左手拿著槍,右手也拿著槍,只有照他那樣也拿起槍來反抗,才是辦法。但是,在國民黨領導人之間,孫中山的主張,除了擔任江西都督的李烈鈞和其他的一些人積極支持,很多人都不同意。黃興、陳其美等,認為武裝反抗的條件還不成熟,主張等待法律解決;在北京的國民黨議員,大唱「法律倒袁」的高調,仍舊在那裡做著合法鬥爭的迷夢;國民黨在南方握有一些實力的其他幾個都督,各有打算,也不積極。這樣,組織渙散,意見分歧,二次革命遲遲不能發動。

  政權掌握在袁世凱手裡,所謂「法律解決」自然只是一種空想。實際上,當謀殺宋教仁的真相敗露以後,袁世凱已經決心進一步用武力來徹底消滅國民黨的反抗。他一面向帝國主義借錢求援,一面秘密地調兵遣將,積極準備發動反革命內戰。

  帝國主義知道袁世凱要鎮壓革命,就積極出來支持。1913年4月,英、法、德、日、俄五國,聯合借給了袁世凱二千五百萬英鎊(這就是所謂的「善後大借款」),同時,各帝國主義都紛紛表示,將正式承認袁世凱反動政權,從政治上給袁世凱撐腰。他們說:「承認袁世凱政權,不僅意味著袁世凱權力實際增加,而且將相當加強其反對中國南部分裂運動的地位。」美帝國主義最積極,它一馬當先,於1913年5月2日,首先承認了袁世凱政權。

  有了帝國主義的支持,袁世凱膽子更大了。5月24日,他殺氣騰騰地說:「現在看透孫(中山)、黃(興),除搗亂外無本領……彼等若敢另行組織政府,我即舉兵討伐之。」接著就在6月里先後撤銷江西李烈鈞、廣東胡漢民、安徽柏文蔚的都督職位,同時命令事先已經集結在九江、南京附近的軍隊發動進攻。於是,李烈鈞於7月12日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發表討袁通電,起兵討袁。黃興也在15日趕到南京響應。其餘安徽、廣東、福建、湖南、四川及上海等地也先後宣布獨立。至此,討袁戰爭爆發,孫中山號召的「二次革命」,在十分倉促的被動局面下開始了。

  這時,帝國主義強盜又直接或間接地在軍事上給了袁世凱很多援助,德國還派了軍官,出動了軍艦,幫助袁世凱軍隊作戰。1913年7月30日,德國外交大臣曾說:「德國因為它的重大經濟利益,不得不要求立即撲滅革命。」

  二次革命的領導者沒有發動廣大的人民群眾參加討袁鬥爭,宣布獨立的各省之間又缺乏統一指揮,因此,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以優勢的武力,很快就把討袁軍打敗。8月18日,南昌落入敵手,9月1日,南京又被攻占,原來宣布獨立的各省,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先後撤銷獨立。二次革命就這樣在不到兩個月的短時間內失敗了。領導這次革命的孫中山,又一次被迫逃亡日本,重新組織力量,準備發動新的革命鬥爭。

  (汝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