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劉知幾 杜佑

2024-10-11 18:18:10 作者: 吳晗

  劉知幾(661—721)是我國傑出的史學家。他鑽研過許多史書,閱讀過大量史料。710年,他寫成了一部在我國文化史上有巨大貢獻的歷史批評著作——《史通》。

  在《史通》里,劉知幾提出了進步的歷史觀,闡述了他關於編寫歷史書的見解和主張,並對過去的史書做出了總結性的分析和批判。

  首先,劉知幾反對命定論的歷史觀,認為那種把歷史看作不是由人創造的而是由什麼天神來決定的觀點,是錯誤的。他正確地提出,歷史是人創造的,不能用命定或命運來解釋。他大膽地對《春秋》和《史記》中的命定論的傾向進行了批判。

  其次,劉知幾反對復古主義的歷史觀,認為一切把古代社會描寫成為理想世界,想把歷史拉向後退、恢復古代社會制度的看法和想法,都是錯誤的。他列舉了很多材料,說明堯舜時代並不是人類最美好的時代。有關堯舜「盛世」的一些傳說,實際都是不可信的奇談。

  最後,劉知幾反對曲解歷史,主張要以大膽批判的精神來寫歷史,記事要直言不諱。他大膽地指出傳統說法的不可信,指明了《春秋》的許多缺點。

  此外,劉知幾還主張在編寫歷史時,要參考大量史料,並且要辨明真假,採用真實的史料。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要做到「博採」「善擇」。他主張寫歷史的文字要樸素生動,並力求簡練。

  總之,劉知幾揭露傳統的歷史觀的某些虛偽性,主張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歷史,這是進步的觀點。在一千二百多年前,他對歷史學能有這樣卓越的認識,是很可貴的。他這種主張,對開闊歷史學家的眼界,推動史學的發展,是有很大功勞的。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杜佑(735—812)在唐朝曾做過宰相,是著名的理財家。他是一個好學不倦的人,掌握了豐富的歷史史料。他以多年從政的經驗,結合曆代的史事來分析當時的政治,認為要挽救政府的危機,首要的事是安民,要安民就必須薄賦稅,要薄賦稅就必須節省開支,要節省開支就必須精選人才、裁減官吏。為了闡明這個論點,他用了三十年的時光,至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寫成了《通典》這部有名的著作。

  《通典》共二百卷,分為「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九門。這部書對上自古代、下至唐玄宗天寶末年的經濟財政制度、政治制度、典章文物制度、兵法、地理沿革、邊疆民族及外國的風土習俗,都做了系統的、追源溯本的敘述和考證。杜佑極其重視經濟財政措施,在「食貨典」的最後,他特別對這方面做了總括性的敘述。《通典》開創了歷史書的新體裁,它不但為我國制度史的編纂開了先例,而且保存了我國古代的大量文獻資料。

  (曹增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