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歷史讀本(全4冊)> 74 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

74 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

2024-10-11 18:17:38 作者: 吳晗

  雲岡石窟開始建造於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一說始建於太平真君十一年,即450年)。直到495年,龍門石窟開鑿完成為止,前後經歷了三十五年,後來又陸續有所修造。

  北魏文成帝即位不久,就指定曇曜和尚領導技術工人,在今山西大同(當時北魏的國都,後遷都洛陽)西北三十里雲岡鎮武州山的崖壁上,開鑿石窟,雕刻佛像。

  雲岡石窟現存三十餘洞,其中特別重要的有二十多處。各個洞窟裡面,分別雕刻著大大小小的佛、菩薩和天仙,還有各種飛禽走獸、樓台寶塔和樹木花草等,藝術價值很高。比如,在第八石窟中,有口銜小珠的猛禽,爪趾雄健,半蹲半站的姿勢,顯得分外有力。這種猛禽,形狀有點像孔雀,在佛經中叫作「那羅延」,是古印度人想像中的靈異。我國勞動人民在刻制這種外來的、想像中的動物時,完全採用了秦漢以來的傳統造型手法,並進行再創造,在藝術成就上,達到了很高水平。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雲岡石窟雕作的佛像,充滿了人間氣味。拿第五窟大佛洞來講,洞口築有四層的大樓閣,進入樓閣,迎面就是一座約莫五十五尺高的巨佛坐像,它的腳就有十四尺長,中指有七尺長,比一個人還大得多。佛像高大雄偉,顯示出舉世獨尊、無可匹敵的氣概。其他石像,各按品級一個低似一個,全體均服從大佛。再配上許多身材矮小的人像,把大佛襯托得更加雄峻莊嚴。洞內有一副楹聯,寫道:「頂天立地奇男子,炤古騰今大聖人。」由此可見,大佛是象徵皇帝的,其他各級石像好比大小群臣,身材矮小的人則代表民眾和各種服役的奴隸。這豈不是一幅完整的封建統治示意圖?

  長期以來,雲岡各洞石佛,都有殘毀;特別是近百年來,遭到帝國主義的偷竊破壞,損失更嚴重。僅據1935年的調查結果,佛頭便被偷鑿去三百餘顆。

  龍門石窟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在洛陽龍門山上開鑿的。最初開鑿的,稱古陽洞大石窟。孝文帝死後,魏宣武帝和魏孝明帝繼續開鑿,稱為賓陽洞,分北、中、南三大石窟。以後在東魏、北齊、隋、唐時代,又繼續經營,開鑿了不少。石窟造像多開鑿在洛陽南四十里伊水兩岸。北魏時營建的石窟都在左岸(西),其中最重要的有二十一窟,此外小窟還很多。據《魏書·釋老志》記載,僅造窟三所,即共費人工八十萬以上;若就全部石窟來說,可以想見工程多麼浩大。各石窟中刻滿了大小佛像,造像都很優美。如賓陽中洞所刻的《帝後禮佛圖》,就是一件精美絕妙、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精品。但是這份無價之寶早已被帝國主義盜走。龍門石刻和雲岡石刻在藝術上各有特點。雲岡石佛多姿態雄健,氣象逼人;而龍門石佛,則多面帶笑容,溫和可親。比如,賓陽洞的主佛佛像,臉上含著微笑,仿佛想要人和他親近的樣子。龍門石刻和雲岡石刻一樣,也遭到了帝國主義的嚴重盜竊和破壞,其損失之重,無法估計。

  雲岡、龍門兩石窟,是我國人民長期辛勤勞動和偉大智慧的創造,它在我國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這份藝術上的珍貴遺產,才真正受到了國家的珍視和保護。

  (張福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