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齊民要術》

2024-10-11 18:17:31 作者: 吳晗

  《齊民要術》是北魏末期傑出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

  賈思勰,曾做過高陽郡(今山東省境內)太守,他很注意農業生產事業的發展。那時候,黃河流域居住著漢人、匈奴人、鮮卑人、羯人、氐人和羌人,各族人民經過長時期的生產實踐,在耕種、畜牧和種植樹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賈思勰認為,這些經驗是保證人民生活的重要方法。為了把這些經驗總結起來,廣泛傳播,以便促進農業生產事業的進步,他決定寫《齊民要術》。「齊民要術」四個字的意思,翻譯成口語就是「人民群眾謀生活的主要方法」。

  賈思勰在寫《齊民要術》的過程中,讀遍了他所能看到的古書上有關農業方面的材料。書里引用的古書就有一百五十多種。除了認真閱讀古書,他還很注意調查研究。他訪問過許多農民,虛心向他們請教,幫助他們總結生產經驗。在《齊民要術》里,他就採用了許多寶貴的有關作物栽培方面的民謠和民諺。同時,他還經常親身參加勞動,該書里談到的許多養羊方面的經驗,就多半是他親身體驗所得。

  6世紀30年代,賈思勰完成了這一輝煌的巨著——《齊民要術》。這部書分十卷,九十二篇,介紹了耕田、收種的方法,穀物、蔬菜、果樹和樹木等的栽培方法,家畜、家禽和魚類的飼養方法,食品的製造方法等。

  書里很注重有關不誤農時、因地種植的經驗。賈思勰認為,農作物的栽培和管理,必須根據不同的季節、氣候和土壤條件,採取不同的辦法。他說:順應天時,估量地利,用力小,可以取得大的成效;單憑個人主觀願望,不顧實際條件,違反自然規律,只會多費勞力。他認為,各種農作物的栽培都有一定的時機,千萬不要錯過最適宜栽種的季節——「上時」。

  《齊民要術》還記載了關於土壤條件對農作物影響的經驗。書里談到,并州(今山西省境內)沒有大蒜,得向朝歌(今河南省境內)去取蒜種,種了一年以後蒜瓣變得非常小。并州蕪菁的根,像碗口那麼大,也是從別的地方取來的種子。在并州,蒜的瓣變小,蕪菁的根變大,都是土壤條件不同造成的結果。

  《齊民要術》是我國目前保存下來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一部名著。書里許多寶貴的生產經驗,直到今天還受到人們的重視。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吳雁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