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春秋 戰國
2024-10-11 18:14:33
作者: 吳晗
公元前771年,我國西部的一個部族——戎族,攻占了周的國都鎬京,把周幽王殺死在驪(lí)山之下。周幽王的兒子——宜臼,依靠各國諸侯的援助,做了天子,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害怕戎族的進攻,不敢住在鎬京,於是在公元前770年,把國都東遷到洛邑。歷史上把遷都洛邑的周朝叫作「東周」。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3年這一時期,歷史學家稱它為「春秋時期」(另外也有些歷史學家把春秋時期的範圍定為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這段時期,包括了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自古相傳《春秋》為孔子所作,但也有人認為並非孔子所作)的起訖年代(公元前722—前481)在內,春秋時期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
春秋時期,我國的冶鐵技術已經逐漸進步,生產上也逐漸應用鐵製工具,如鋤頭、斧頭等。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各地方經濟有了更大的發展。有些諸侯的力量逐漸強大,超過了周王室。從這時起,周王只不過是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實際上已沒有力量控制諸侯了。
春秋後期,由於各大諸侯國之間彼此吞併,到公元前403年,主要只剩下了七個大的強國:秦、齊、楚、燕、韓、趙、魏。
在這七個大國中,齊、楚、燕、秦四國是從西周以來就存在的老國家,韓、趙、魏則是由晉國分裂而成的三個新國家。為奪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七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比以前更加劇烈而頻繁,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滅東方六國統一全國以前,各國相互攻伐一直沒有停止。後世人因此把這個時期(公元前403—前221)稱作「戰國時期」(有的歷史學家計算戰國時期是從公元前475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終止)。
戰國時期,冶鐵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各國都出現了冶鐵業中心。鐵製工具的廣泛應用,又推動了各國水利事業和農業的發展。
(王業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