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芳馨

2024-10-11 18:10:16 作者: 王馨

  被譽為詩聖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公元767年漂泊到四川夔府(今重慶奉節縣),生活很窘迫,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

  草堂前長著幾棵棗樹,有一個老年寡婦住在杜甫草堂西邊。寡婦常來打棗,杜甫同情老婦人的境遇,總是任她隨意食取,從不干涉。

  後來,杜甫搬到離草堂十幾里路遠的東屯,把草堂讓給一位姓吳的親戚。姓吳的這家人一搬來就在草堂插上籬笆,禁止打棗。

  杜甫知道這件事後,心裡很憐憫那個無依無靠的寡婦,於是寫了一首詩寄給吳郎,希望他善待西邊那個鄰家老婦人。這就是著名的《又呈吳郎》。詩曰:「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窮困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這首詩,將大詩人悲天憫人的胸懷以及對鄰里愛敬寬和的性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元代德州齊河有個人叫訾汝道,平日樂善好施,善行聞名遐邇。同鄉劉顯等人很貧困,無法維持生活,訾汝道分給他們一些田地,讓他們收地租維持生活,直到他們終老,再把田地收回去。

  有一年,訾汝道的家鄉發生瘟疫。人們傳說吃一種能使人發汗的瓜,病就能好,訾汝道聽說後就買了很多瓜,帶上糧食,不顧被傳染的危險,一家一戶親自去送,果真救治了很多人。

  在青黃不接的春天,他把麥子、高粱借給人,等到豐收年景再收回,一點利息都不收。遇到欠收或者災荒之年,借債人無力償還欠糧,訾汝道就當著他們的面把借據燒了,不要他們歸還,讓他們放心。他對家人說:「儲備糧食本來就是為預防饑荒,所以,遇到災荒年景,一定要幫助貧窮的鄉親。」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明朝禮部尚書楊翥也是個特別宅心仁厚的君子。他居住在京城,平日上朝或外出都騎驢。他很喜歡、很愛惜每天馱著他的那頭驢。每天上朝回家,他都親自給驢子餵料,親自照看。楊翥有一位鄰居,是一個多年無子的老頭。這位鄰居快六十歲的時候終於生了個兒子,是真正的老來得子。

  老來得子,夫妻倆自然非常高興。但這個孩子一聽到楊翥的驢子叫就哭個不停,搞得全家人都心神不寧。可是這老兩口也不敢跟楊翥說,知道楊老爺是朝廷大官,怕得罪楊翥。那孩子一聽到驢子叫就哭,而且越哭越厲害,飯吃得也漸漸減少。這家老兩口沒有法子,只好跟楊翥說了這件事。楊翥聽後,深表慚愧,二話沒說就把自己心愛的驢子賣了。沒有了驢子,楊翥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刻薄①成家,理無久享。

  【注釋】

  ①刻薄:指(待人,說話)冷酷無情,過分苛求。

  【譯文】

  對人刻薄而發家的,絕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

  【歷史故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