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影響
2024-10-11 18:04:40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在探索兒童出生順序的利弊方面,開闢了一個非常廣闊的研究天地。為了能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思考這一問題,我們假定父母合作良好,並且都在盡心盡力地教養孩子。
即使在這樣的前提下,每一個孩子在家庭里的地位仍然是有很大差別的,而且每一個小孩的成長處境與其他孩子都截然不同。
我們必須再次強調:即使在同一個家庭中,也沒有哪兩個孩子的處境會是一模一樣,每一個小孩的生活方式都會反映出他們自我調整以適應自己所處環境所做出的努力。
第一個孩子
所有家庭的第一個孩子都經歷過一段獨生子女的時光,而隨著第二個孩子的降生,他們被迫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新的處境。
第一個孩子通常得到了大量的注意力和寵愛,習慣處於家裡的中心地位。而另一個孩子的出生使他再也不是家裡的唯一,這時,他往往會覺得猝不及防,驟然失去了原本的地位。現在,他只能與一個對手分享父母的注意力。
這個變化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許多問題兒童、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行為怪癖者都有這方面的原因。他們是家裡的老大,對另一個孩子的到來感觸極深,由此產生的被剝奪感改變了他們的全部生活方式。
後出生的孩子也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失去自己的地位,但他們的感受可能不會這麼強烈,因為他們已經與另一個孩子合作過,他們從來沒有獨占過家裡的關心和注意力。對於長子來說,這意味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他確實由於另一個孩子的出生而受到忽視,我們無法指望他能輕易地接受這個現實。假如他心存芥蒂,我們也不能因此而施以指責。當然,假如父母能使他感受到他們的愛,假如他知道自己的地位穩如泰山,最重要的是,假如他已做好充分的準備來迎接弟弟或妹妹的到來,已經受到過要與弟弟或妹妹合作的教育,這個危機就會安然度過。
但大部分情況下,他們都沒有做好準備。新生嬰兒確實會搶走曾經屬於他們的注意力、關愛和讚美。他們會開始努力將母親拉回自己身邊,想方設法重獲她的關注。有時,我們能看到母親被兩個孩子爭來奪去,每一個都想比對方獲得更多的注意力。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年紀較長的孩子總是更善於使用武力,想到新的辦法。我們很容易想像他們在這些情況下會怎麼做。
假如我們處在他們的位置,要達到與他們同樣的目的,我們的做法將與他們一模一樣。我們會努力激起母親的擔憂,反抗她,做出一些讓她無法忽視的行為。老大們也是一樣。最後,他們耗盡了母親的耐心,用盡各種辦法,孤注一擲地戰鬥。母親被他們造成的麻煩累得筋疲力盡,這時他開始真正感受到不被喜愛的感覺了。他們是為了獲得母親的愛而戰,但最後卻失去了。
如果說以前他們只是覺得受到了冷落,現在他們真正地受到了冷落。他們覺得理直氣壯了,會說:「我就知道會這樣。」別人都是錯的,只有他們是對的。他們仿佛陷入了一個陷阱:越掙扎,處境越糟糕。當全部直覺都告訴他自己是正確的時,他怎麼能放棄反抗?
對於所有這些鬥爭,我們有必要調查個體所處的具體環境。如果母親予以回擊,孩子會變得脾氣暴躁、桀驁不馴、吹毛求疵、不服管束。
當他背離母親時,父親往往會給他一個重新受寵的機會。他會開始對父親的興趣越來越濃,努力獲得他的注意和喜愛。年齡最大的孩子往往更喜歡父親,更偏向父親。只要孩子偏向父親,我們就可以肯定他進入了第二個階段:最初他會依戀母親,但如今他失去了母親的愛,為了譴責她,他把這種愛轉移到了父親身上。
如果小孩更喜愛父親,我們便會知道,他已經遭遇過一次挫折,認為自己受到了拒絕和忽視,對此難以忘懷,而他的整個生活方式都會建立在這種被拒絕感之上。
像這樣的抗爭會持續很長時間,有時甚至會持續終生。這些孩子學會了反抗和抵制,在所有的環境中都會繼續反抗。也許沒有人關注他,那麼他會失去希望,認為自己無法獲得任何人的感情。他會變得脾氣暴躁、性格內向、不合群、與他人隔絕。這種兒童的所有行為和表現都是指向過去,那時,他們是注意的焦點。
因此,長子通常會以某種方式表現出對過去的興趣。他們喜歡回顧過去,談論以前的事。他們羨慕過去,對未來持悲觀態度。
有時候,這種失去了統治權和掌控權的孩子,會比其他孩子更加理解力量和權威的重要性。長大後,他們會玩弄權術,並過分誇大規則和法律的重要性。每件事情都應照規則辦理,而規則應永不改變。權力只能掌握在那些被賦予權力的人手中。
我們可以理解,童年的這種影響會造成嚴重的保守主義傾向。假如這種人已經獲得了良好的地位,他們總會懷疑其他人要趕上來,想取而代之。
長子的處境提出了一個特殊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也可以加以利用,變為優勢。假如在第二個孩子出生時,第一個孩子已經學會了合作,他們就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在這些長子中,我們發現他們有些人會生出保護和幫助他人的意願。
他們學著模仿自己的父母,在弟弟妹妹間也經常扮演著家長的角色,照顧他們,教導他們,自覺承擔起保護他們的職責。有時,他們會發展出極強的組織能力。這都是一些有益的情況。但這種保護他人的努力有時也會過度,發展成希望別人長期依賴自己或是統治別人的心理。
依據我在歐美的經驗來看,問題兒童中比例最大的是家中最大的孩子,稍高於最小的孩子。這個現象非常有趣,這些極端的位置會造成最大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教育方法仍未成功地解決發生在長子身上的問題。
第二個孩子
第二個孩子的處境與第一個迥然不同,與其他孩子的處境也無法相提並論。從出生起,他就與另一個孩子分享注意力,因此,他會比最大的孩子更容易合作一點。假如長子沒有與他作對,也沒有壓制他,那麼他的處境是相當不錯的。
然而,他的處境的最大優勢是:在整個童年期都有一個領頭人存在。無論是年齡方面還是發展方面,他前面總有一個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他奮起直追。
典型的老二很容易識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在參加比賽,仿佛前面有一個人比他快兩三步,他必須努力超過他。他們總是在全速前進,一直努力著要超過哥哥,征服他。
《聖經》中有許多精彩的心理學故事,雅各就是一個典型的次子形象。他想當第一,想奪走哥哥以前的地位,想擊敗他、超過他。作為次子,他總是不甘屈居人後,竭盡全力想超過其他人。他們也經常會成功。第二個孩子往往比第一個孩子更有才華,更成功。
在此,我們不能說遺傳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起了什麼作用。假如跑得更快,那是因為他更努力。即使長大成人,離開家庭,他也常會尋找一個比他優秀的目標,作為自己超越的對象。
這些特徵不僅出現在清醒的生活中,在所有的個性表現中都留有蛛絲馬跡,在夢中也能輕易顯現。
例如,長子經常會夢見跌落。他們身處優於別人的位置,但並不確定自己能否保持住優勢。再看次子,他們則常常想像自己在賽跑,跟在火車後面跑或是進行自行車賽。有時,這些匆忙追趕的夢如此明顯,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猜出做夢的是次子。
然而,我們必須說明,這些規律也非一成不變。最先出生的孩子行為舉止不一定都像長子。決定因素是環境,而不是出生順序。
在大家庭中,有些出生較晚的孩子也可能和長子有相似的狀況。也許前兩個孩子出生時間很接近,其後許久,第三個孩子才出生,後來又出生了兩個。老三可能就會表現出長子的所有特徵。
因此,不只是次子,第四個或第五個孩子出生後,可能還會有一個孩子表現出典型的「次子」的特徵。只要兩個孩子年齡相近,又與其他孩子差距較大,他們便會表現出長子和次子的種種特徵。
如果長子在與弟弟妹妹的競爭中落敗了,那麼他就會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如果長子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壓制住弟弟妹妹,這時次子就會製造麻煩了。
如果長子是男孩,次子是女孩,長子的處境會尤其困難。他會面臨著被一個女孩擊敗的危險,而在我們現代社會,他可能會將其視作奇恥大辱。男孩和女孩間的競爭比兩個男孩或兩個女孩間更加激烈。
在這種鬥爭中,女孩天生占據優勢。在16歲前,不管是從生理還是心理而言,女孩發展會比男孩更快。這種情況下,哥哥常常會自暴自棄,變得懶惰沮喪。他會試圖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得優越感,比如吹牛或撒謊。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女孩將會勝出。我們會看到男孩走上了各種歧途,而女孩輕鬆地解決問題,取得令人驚嘆的進步。這些困難是可以避免的,但必須預先認識到問題,在造成任何損害前採取措施。
在家庭里,所有成員應平等合作、團結一致,孩子之間也無須競爭,也不必認為自己受到了威脅而花時間去反抗,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不幸後果的發生。
最小的孩子
除了最小的孩子,其他所有孩子都有弟弟妹妹,因此他們的地位都有可能被取代。然而,最小的孩子的地位卻永遠無法被取代。他沒有跟隨者,卻有很多帶領人。他總是家裡的寶貝,可能最受家人寵愛。
他面臨著受寵孩子的所有問題,但由於刺激他的因素很多,面臨的競爭也很激烈,所以最小的孩子經常發展得特別好,比其他孩子進步得快,把其他人都甩在身後。
在人類的整個歷史中,最小的孩子的位置從未改變。在最古老的故事中,我們都可以發現最小的孩子超過哥哥和姐姐的記載。
在《聖經》中,勝出的總是最小的孩子。
約瑟是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長大的。儘管便雅憫在約瑟出生十七年後出世,但他基本在約瑟的成長中沒有起什麼作用。
約瑟的生活方式是典型最小孩子的生活方式。他總是在維護自己的優越感,哪怕在夢中也是如此。
其他人必須對他卑躬屈膝,他的光芒掩蓋了所有人。
他的兄長們對他的夢非常了解。這對他們來說並不困難,因為約瑟與他們生活在一起,他的態度也十分明顯。他們也經歷過約瑟在夢裡所激起的感覺。
他們害怕他,想擺脫他,然而,到了最後,約瑟變成了第一。之後,他成了整個家庭的支柱。
最小的孩子常常成為家裡的支柱,而這絕非偶然。人們一直都知道這一點,也講述了很多關於幼子的力量的故事。事實上,他們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有父母和哥哥姐姐幫助,許多因素激發著他們的雄心壯志,而沒有人會在背後攻擊他們或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然而,如前文所述,最小的孩子是問題兒童中數量第二多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通常在於全家人對他的溺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永遠也無法獨立。他們缺乏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的勇氣。最小的孩子總是雄心勃勃,但最有野心的孩子常常是懶孩子。
懶惰是野心和灰心的混合體:一個人的野心太大,以至於他看不到任何實現的希望。有時,最小的孩子不承認有什麼野心,但這是因為他想在所有方面都非常優秀,他們希望不受限制,獨一無二。因此,很明顯,最小的孩子也會有很深的自卑感。因為周圍的人都比他年長,比他強壯,比他更有經驗。
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也有自己的特殊問題。他們有一個對手,但這個對手不是兄弟姐妹。他們的競爭感來自父親。獨生子女從小受母親的寵愛。母親害怕失去他,想將他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他會產生所謂的「戀母情結」,總是拉著母親的圍裙,想把父親從全家福里踢出去。
這也只能通過父母共同努力,讓孩子對兩人都感興趣來避免。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與父親的關係比不上與母親親近。長子的情況有時與獨生子女相似:他們想打敗父親,喜歡與比自己年長的人在一起。
獨生子女十分害怕有弟弟或妹妹。若有人說:「你該有個小弟弟或小妹妹。」他們將十分難過,他們希望一直都是注意力的中心。他們確實覺得這是他們的權利,如果地位受到了挑戰,就會覺得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在以後的生活中,當不再處於注意力的中心時,他們會出現許多問題。
如果出生在一個萬事小心、患得患失的環境中,孩子的發展也可能會受到阻礙。如果由於身體原因,父母再無法生育,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盡力解決獨生子女會出現的種種問題。
但我們經常發現在許多原本可以多養育幾個孩子的家庭中,最後只有一個孩子,因為家長較為膽小、悲觀,認為自己在經濟上無法再養活更多的孩子了。這種情況下,家庭的整個氛圍會充滿焦慮,孩子也會受到許多不良影響。
假如在家庭中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較大,每一個孩子也可能會表現出獨生子女的一些特徵。這種情況不是很有利。
經常有人問我:「你認為家裡小孩出生年齡間隔以多長為最佳?」「孩子之間是年齡比較相近好,還是差距比較遠好?」
從我的經驗來看,年齡間隔3年左右最好。孩子到了3歲,如果有弟弟或妹妹出生,是能夠合作的。他們的年齡已經足夠大,能夠理解家裡可以有不止一個小孩。如果只有一歲半或者兩歲,我們便無法與他討論這個問題,他們也無法理解我們的道理,因此,我們便無法使他對弟弟或妹妹的到來做好心理準備。
在全是女孩的家庭中長大的獨生子也會面臨許多困難。如果父親大部分時候忙碌在外,他就會生活在一個完全女性的環境中。他能看到的只有母親、姐妹,也許還有女傭。他覺得自己與別人不同,長大後容易受到孤立。
如果這些女性聯合起來對付他,他的處境會更加糟糕。也許她們只是認為自己必須插手他的教育,或是想證明他沒有理由驕傲自滿,但這會造成大量的抗拒和敵意。如果他排行居中,可能就會出現最糟糕的情況——兩面夾擊;假如他是長子,他下面可能會有一個緊咬不放的妹妹與他競爭;如果他是幼子,便會被寵壞。
獨生子在女孩中長大這種情況並不十分樂觀,但假如他能擁有積極的社會生活,多與其他孩子交往,這一問題就可以解決。否則,在女孩中長大,可能會使他的行為舉止女性化。女性環境與混合環境截然不同。
假如家庭中不但是行為規範,連裝修布置也都是根據居住者的品位來設定的,那麼可以肯定,女性居住的家庭會是整潔乾淨的,顏色會經過精心挑選,每個細節都會注意到。
假如裡面有男人或男孩,家裡就不會這麼整潔,而會有更多粗糙的地方,有更多的噪音和損壞的家具。在女孩子中長大的獨子會有些女性傾向,也會有些女孩的習慣和特徵。
另一方面,他可能會激烈地與這種氣氛抗爭,極力強調自己的男性特徵。他總是會保持警惕,決心不受女性控制。他會覺得有必要強調自己的個性和優越性,但總會有一些緊張感的存在。他的發展會走向極端:或者變得十分強壯,或者變得十分柔弱。
與此相似,在男孩中長大的獨生女可能會變得十分女性化或十分男性化。通常,她的一生都會伴有一種不安全感和無助感。這種情況值得研究和探索。我們並不會經常遇上這種情況,因此還需研究更多的例子才能有更多的發言權。
在研究一些成人的案例時,我發現他們在童年早期留下的烙印會一直延續下來。一個人在家庭里的地位會給他的生活方式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成長中的困難,都是由家庭中存在競爭和缺乏合作造成的。
假如我們環顧一下四周,考慮一下為什麼平時常常看到敵對情緒和競爭現象,便會認識到,原因是所有人都在追求成為征服者的目標,想打敗和超過別人。
這個目標是早期童年經歷所導致的結果,是兒童覺得不是家中的平等成員而產生的敵對競爭的後果。只有通過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我們才能消除這些不利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