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中國史> 這樣的太監,他史上獨一無二

這樣的太監,他史上獨一無二

2024-10-11 17:44:46 作者: 歷史君

  01

  提到「史上最牛太監」,人們腦海里可以冒出一長串名字:秦朝的趙高,東漢的張讓,唐朝的李輔國、高力士,北宋的童貫,明朝的王振、劉瑾、魏忠賢,清朝的李蓮英、安德海……

  然而,與明朝萬曆年間的大太監馮保相比,這些人都弱爆了,因為上面這些人除了唐朝的高力士,其他人幹的壞事比好事多,有的甚至盡幹壞事,而在權力鬥爭中,馮保雖然也幹了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但他掌權後堅定支持張居正的改革,協助張居正把大明帶入復甦局面,有史上「第一賢宦」之稱。

  幹壞事算什麼本事,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好事,那才叫有本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說馮保是史上最牛太監,一點也不為過。

  至於有人把高力士稱為「千古第一賢宦」,則未免太誇張了,因為高力士最大的「功績」,不過是忠心而已。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02

  據《明史》記載,馮保是今河北衡水人,雖然早在嘉靖年間就入宮當太監,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小角色,直到嘉靖兒子明穆宗朱載垕翹辮子,他才得了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那以前的馮保,雖然嘉靖皇帝對他不錯,還曾提督東廠兼管御馬監,但嘉靖皇帝掛掉後,繼位的明穆宗不喜歡他,不想讓他當司禮監掌印太監,而按資歷,他是最應該坐這把交椅的。

  結果,掌印太監歸了大學士高拱推薦的陳洪,後來,陳洪因「爭飾奇技淫巧以悅帝意」等罪行被罷職,掌印太監還是沒馮保的份,歸了掌管尚膳監的孟沖,而且又是高拱推薦的。

  從那天起,馮保便恨死了高拱。

  隆慶六年,明穆宗也掛了,遺詔命已為內閣首輔的高拱、次輔張居正和東宮講讀高儀為顧命大臣,馮保搞了個鬼,把他自己也弄成了顧命大臣,讓人覺得這也是穆宗的遺詔。

  馮保的顧命大臣雖然來路不正,但得到了不知就裡的其他大臣的承認,他也因此成為史上唯一一個太監顧命大臣。

  由於身份特殊,他這個顧命大臣,比其他三個更有條件與皇帝「走」得更近,不但順理成章地做了掌印太監,還成了繼位的明神宗他媽李太后的得力助手,負責協助她教育年僅十歲的接班人朱翊鈞,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萬曆皇帝。

  那以後,馮保對小皇帝的管教,可以說是異常嚴厲,連與小太監玩耍,小皇帝都時刻提防著他,生怕被他發現。

  明神宗的登基儀式上,馮保居然始終站在小皇帝御座邊,小皇帝無論說什麼,好像都要徵求他的意見。

  滿朝文武,對這個太監那是又不滿又無可奈何。

  「一個太監,權力也太大了,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天下豈不是成了他的天下!」作為內閣首輔,高拱率先對馮保發難。

  雖然他是首輔,但也不敢單槍匹馬上陣,人多力量才大嘛,他把閣臣們發動起來,讓他們一起提出「還政於內閣」的口號。

  除此而外,組織大臣們上書彈劾馮保,也是高拱的「當務之急」。

  沒想到雙方PK的結果,是高拱被革職,其支持者也被查辦,誰也沒跑脫,馮保則屁事沒有。

  03

  堂堂內閣首輔,居然如此輕而易舉地敗給一個太監,證明「禍從口出」四個字,確實是個「真理」——當初明穆宗病故後,高拱竟然在內閣說什麼「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結果被馮保稍微改了改,改為「十歲孩子,如何做人主」,然後向陳皇后和貴妃進行了匯報,匯報完又加了一句:高大人想把皇上廢了,另立藩王。

  高拱說過那話嗎?確實說過!

  吃了那麼多年的政治飯,也算官場老革命了,竟然不懂政治的殘酷性、說話還如此沒腦子,也算是咎由自取。

  聽了馮保的匯報,陳皇后和貴妃大吃一驚,姓高的,這是想造反嗎?

  皇后和貴妃立即「召內閣、五府、六部眾至」,當著大臣們的面對高拱進行「切責」,指責他「擅權無君」,然後令太監王榛讀旨:今有大學士高拱專權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強奪自專,通不許皇帝主專。不知他要何為?我母子三人驚懼不寧。高拱著回籍閒住,不許停留!

  這突如其來的當頭一棒,打得高拱面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癱軟如稀泥,還是張居正把他扶起來的。

  提到張居正,就不得不說,馮保對高拱的這雷霆一擊,正是張居正授意的。

  扳倒高拱後,這兩個人就成了堅定的政治盟友,聯手輔佐年幼的萬曆皇帝,搞出來個「萬曆中興」。

  搞倒高拱後,馮保仍不罷休,還想把他弄死,買通了一個叫王大臣的傢伙,叫他穿上內侍服,懷揣尖刀潛入乾清宮,假裝刺殺小皇帝,抓住後就說是高拱指使的。

  王大臣「如願以償」被抓住,押送東廠審問。

  高拱想刺殺皇上的說法,頓時傳遍了朝廷。

  若不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吏部尚書楊博力保,加上張居正也不敢把事情做絕,暗示馮保適可而止,高拱就真的沒命了。

  04

  馮保陷害高拱,惹惱了眾大臣,樹敵不少,他自己更沒想到,實際上他是被張居正當槍使了,因為這場鬥爭最大的贏家,是張居正而不是他馮保——王大臣一案後,張居正成了首輔大臣。

  而對張居正來說,這也是他蓄謀已久的事情,早就有心改革的他明白,若不能成為首輔,他的理想就不可能實現,所以,他必須讓首輔高拱一邊涼快去,只有這樣,他才能毫無阻礙地施展他的政治抱負。

  成為首輔後,張居正得到李太后和萬曆皇帝的支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張居正的改變,離不開馮保的全力支持,因此在萬曆皇帝眼裡,馮保也是改革的大功臣。

  所以,作為對他的獎賞,萬曆曾特意賜他象牙圖章,內刻「光明正大」「爾惟鹽梅」「汝作舟楫」「魚水相逢」「風雲際會」等文字。萬曆還乾脆「直以宰相待之」。

  俗話說物極必反,皇帝大人給他的無上榮耀,卻成了他更加驕橫的資本,如果萬曆對其他大臣有賞賜,必須徵得他的同意,否則誰也不敢執行。

  而這,自然又是得罪人的事情。

  除此之外,馮保還有一個貪財好貨的毛病,大肆收受賄賂,連張居正也得向他行賄。

  他又花巨資為自己建造生祠,張居正還為此作文為記,加以歌頌。

  但在京中百姓眼裡,馮保很是不錯,因為他能約束小皇帝貪玩,還能約束皇族其他子弟,使他們不敢禍害京城百姓。

  05

  然而,張居正一死,馮保的命運,就急轉直下。

  萬曆十年,也就是萬曆皇帝二十來歲那年,積勞成疾的張居正死於任上。

  臨終前,張居正上疏萬曆,推薦潘晟繼任內閣首輔。

  潘晟是張居正當初的主考官,是張居正改革的堅定支持者,為官清廉,之前擔任過太子侍讀、國立大學校長等要職,隆慶四年升禮部尚書。

  不料,張居正死後第四天,他推薦的潘晟就遭到御史雷士楨和王國、給事中王繼光等七名言官彈劾,說他不配繼承相位,潘晟知道鬥不過他們,就主動上疏推辭。

  當時的馮保在生病,得知情況後破口大罵,老子不過生了點小病,你們竟敢不把老子放在眼裡!

  而萬曆竟然命潘晟退休,任命張四維為內閣首輔。

  這可不是一般的用誰不用誰的問題,說明那時的萬曆皇帝,打算對張居正進行清算了。

  實際上,對大明王朝來說,張居正雖然是個大功臣,但萬曆皇帝一直對他懷恨在心,因為在他擔任首輔的那些年裡,什麼都是他說了算,萬曆基本上成了他的傀儡,而兩年前張居正做的那件事,又可以說是在萬曆的心上狠狠地扎了一刀——

  兩年前,萬曆十八歲,有一次喝高了,調戲了一個宮女,被馮保告到太后那裡。

  一個皇帝「調戲」宮女,這種事也叫事嗎?但李太后對這個兒子要求非常嚴格,不容他有半點瑕疵,差點把他廢掉,最後命張居正上疏切諫、替萬曆起草「罪己詔」,又罰萬曆在慈寧宮罰跪六小時,才算放過他。

  這對一個皇帝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萬曆從此恨死了張居正。

  作為始作俑者,馮保自然在同恨之列。

  06

  所以,張居正一死,「猜」透了萬曆心思的言官們一彈劾,萬曆就「順水推舟」地下令抄了張居正的家,奪了他的官秩(官吏的職位或依品級而定的俸祿),生前所賜的璽書、四代誥命,也被迫奪。

  怒氣未消的萬曆,還差點把張居正開棺鞭屍。

  張居正的家人也很慘,不是被餓死,就是被流放,若不是強大的輿論壓力,他對張居正家人的迫害,不會停止。

  張居正之前任用的官員,有的被削職,有的被殺。

  直到天啟二年,天啟皇帝才為張居正平反。

  作為張居正的鐵桿盟友,張居正都這樣了,馮保若不倒霉,實在說不過去!

  何況兩年前,他率先在萬曆心上扎了一刀,他那一刀紮下去後,張居正才補了一刀。

  張居正病死那年,也就是萬曆十年十二月,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狀,萬曆在聖旨上批示:

  馮保欺君蠹國,罪惡深重,本當顯戮。念系竽考付託,效勞日久,故從寬著降奉御,發南京新房閒住。

  馮保家產被抄後,被發配到南京孝陵種菜,後來死在那裡。

  拋開馮保的貢獻不談,他確實幹了不少壞事——

  比如永寧公主(萬曆親妹妹)選婚時,被富豪梁國柱重金收買的馮保,明知他兒子是個半條命(癆病),卻有意隱瞞,結果成親那天,那個短命鬼竟然「鼻血雙下,沾濕袍袂」,婚後不到一個月就見了閻王爺,害得永寧公主年輕守寡,幾年後鬱鬱而終。

  比如那些死了的宦官,家裡錢財多的,他就把人家家財搜羅一空,把一般的挑選出來獻給皇帝,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則統統據為己有。

  比如宅第店房遍布京城,不計其數,自家花園比嘉靖皇帝長期居住、辦公的西苑還壯麗,在老家蓋的房子,竟然有五千多間,規模和華美程度,都可與王居媲美。

  馮保還把國寶《清明上河圖》從大內偷回家,不但在上面題跋,把他自封的官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兼掌御用司禮監太監」寫在上面,還為了避免被追究,編了一套《清明上河圖》已毀的瞎話。

  這個集「出色政治家」和「奸詐弄權大貪官」身份於一身的宦官,最終也毀了自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