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出「北大」水平的豬肉
2024-10-11 17:39:24
作者: 李建珍
雖說職業不分貴賤,但是1989年的北大畢業生陸步軒在西安賣豬肉,並被媒體報導之後,他立刻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人物,也引發了社會對人才和就業等問題的反思。有人覺得自食其力沒什麼不光彩的,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對人才的極大浪費。
後來,有消息說陸步軒拒絕了某大學的邀請,繼續開肉店;再後來,又有消息稱他就職於區政府從事編修縣誌的工作。
「陸步軒現象」屬於黑色幽默,折射出諸多的無奈、感慨與辛酸。
當時,北大校長說:「北大的學生可以賣豬肉,也可以當國家主席。」但是有一位北大畢業生卻不是很贊同這句話,他說:「北大的學生可以賣豬肉,但是不能老是在一個檔口裡賣豬肉。要是讓我賣豬肉的話,我一定會賣出點北大水平來。」
這個人是廣東天地食品有限公司的老總陳生。他北大畢業,在清華讀過EMBA。當時,他公司的飲料生意每年有幾個億的營業額,他從事的房產行業也是如日中天,做到湛江房地產的老大。在這樣的大好前景下,他卻不願守著現成的搖錢樹,而打算去養豬賣肉。
當他把這個新項目在公司大會上提出來的時候,員工們都不知所措了。而他母親也堅決反對兒子的做法。可他認為:越是被別人忽視的行業,機會就越大。
其實,他要養豬賣肉的做法不是突發奇想,而是源於一次他到農貿市場買菜,當路過豬肉攤的時候,看見一大排賣豬肉的:有的光著膀子,有的穿著五花八門的衣服,而所有的豬肉,沒有任何的品牌。
這觸發了他的商業敏感,他開始調查有關豬肉行業的情況。這一查讓他大為驚喜。豬肉,全國一年大概有一萬個億的營業額。沒有哪個商品的銷量比它大,而這麼大的市場竟沒有像樣的企業和像樣的品牌。
其實豬肉連鎖在全國也有成功的先例,但只局限於北方市場,銷售的是冷凍豬肉,而廣東人飲食講究新鮮,所以冷凍豬肉在廣東一做就賠,生鮮豬肉連鎖在廣東還是一塊沒有開墾的處女地。
與一般肉販子不同,陳生是用經營公司的理念賣豬肉。
經過思索,陳生以「綠色食品」為切入點,準備打土豬的招牌。他與農戶簽訂飼養和包銷協議,經過12個月的農家飼養,再用專業的品牌包裝手法對一號土豬進行全方位的品牌塑造,然後上市。
經過一年的準備,一號土豬的檔口就要開張了,可沒想到,意外發生了,養了12個月的六十幾頭豬突然消失了。原來是被養豬的農民拉去賣了,收了貨款的農民就「人間蒸發」了。
這股盜賣風如果不阻止,一旦蔓延開來後果不堪設想。為了讓盜賣一號土豬的事件不再發生,陳生煞費腦筋。後來,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將盜賣土豬的罪犯的判決書和公安機關抓捕這些罪犯的相片全部複印發給養豬的農戶。這招起到了震懾的作用,盜賣一號土豬的事件從此再也沒有發生過。有了穩定的貨源,一號土豬的連鎖檔口終於開張了。
因為飼養期長,再加上有品牌包裝,陳生的一號土豬要比其他豬肉貴三分之一,這讓很多同行不以為然,但銷量卻非常好。
陳生以為火爆的生意會帶來豐厚的利潤,但現狀卻讓所有人大跌眼鏡。按照陳生原先預計的,應該有10%左右的純利,但是一個月下來竟然虧本50%,陳生一下子就蒙了。
問題出在豬肉的分割上,因為不同部位豬肉的價錢相差非常大,一頭豬可能會賣出兩三百塊錢的差價。而陳生最初隨便招的幾個切割師傅,手藝不過關。
附近一家豬肉檔口的老闆陳宇經過幾個月的仔細觀察,主動找上門來替陳生解開了虧損的謎團,並毛遂自薦來做切割師。
這讓陳生找到了突破口,後來承包一號土豬檔口的基本上都是原先的豬肉個體戶,有了品牌支持,憑著一身好刀工,一個檔口一年下來能有三四十萬的純利。
「一號土豬」迅速擴張起來,不到兩年時間就在廣州開了100所家當口,營業額達到2個億。
陳生這個北大才子不僅在貿易、房產等方面經營水平高,就是養豬賣肉也賣出了北大水平。
誠然,如他所說,越是被別人忽視的行業,機會就越大。但是,對機會的把握和利用還需要敏銳的眼光和嚴謹的規劃,這,應是一個成功商人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