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贏在自控力> 缺乏安全感的掌舵人把握著前進的方向

缺乏安全感的掌舵人把握著前進的方向

2024-10-11 17:39:00 作者: 李建珍

  馬雲——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不普通的人。

  

  他率領他的阿里巴巴運營團隊匯聚了來自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萬註冊網商,每天提供超過810萬條商業信息,成為全球國際貿易領域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區。

  他創立的阿里巴巴被國內外媒體、矽谷和國外風險投資家譽為與Yahoo、Amazon、eBay、AOL比肩的五大網際網路商務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動了中國商業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無限機會,實現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他創辦的個人拍賣網站——淘寶網,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本土化的獨特道路,從2005年第一季度開始成為亞洲最大的個人拍賣網站。

  他是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2002年5月,成為日本最大財經雜誌《日經》的封面人物;2000年10月,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2001年全球100位「未來領袖」之一;美國亞洲商業協會評選他為2001年度「商業領袖」;2004年12月,榮獲CCTV十大年度經濟人物獎……

  他創建的阿里巴巴兩次被美國的《福布斯》雜誌選為全球最佳B2B站點之一,多次被相關機構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B2B網站、中國商務類優秀網站、中國百家優秀網站、中國最佳貿易網……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幾種語言400多家著名新聞傳媒對阿里巴巴的追蹤報導從未間斷,被傳媒界譽為「真正的世界級品牌」。

  馬雲頭上的光環太多太多,他的成功已經巨大到使他幾乎被「神」化。那麼,他的成功靠的是什麼?

  1.「現在,公司進入最危急狀態!」

  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馬雲有著天生敏銳的嗅覺,他能夠比別人預先感覺到「冬天」(金融危機、網際網路泡沫等)的到來。

  第一次他宣布公司進入高危狀態是在2000年,那是網際網路發展最美好的時代,IT業的從業者個個胸懷美夢、志存高遠。

  2000年9月10日——馬雲的36歲生日這天,他的忘年交,74歲的金庸作為阿里巴巴第一屆「西湖論劍」的主角應邀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四位配角是:網易CEO丁磊、北京時代珠峰科技有限公司(my8848網)董事長王峻濤、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新浪總裁兼CEO王志東。

  金庸的到來,令上百位媒體記者聞風而至。這,對於此前一直沒有什麼名氣,連IT記者都因為擔心自己寫的是一個神奇故事而不敢進行宣傳報導的阿里巴巴而言,是一次知名度放量的良機。

  然而,就在以「新千年、新經濟、新網俠」為主題的西湖論劍剛剛令阿里巴巴人激動沒幾天,馬雲就宣布——公司進入高危狀態!大家都非常吃驚。這是因為馬雲沒有被一時的風光沖昏了頭腦,他清醒地意識到IT行業人人嚮往的國際化對阿里巴巴來說,只是一場美夢,像「過山車」一樣接近失控,他必須把這輛車剎住。

  當時,阿里巴巴做國際網站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中國企業出口。要出口,海外必須有買家,如果沒有買家,這個出口就是假的。那時候,馬雲在歐洲和美國做推廣,做了很多演講,效果不佳,最慘的一次演講是2000年,在德國,1500個座位上只坐了3個人。

  阿里巴巴內部的聲音開始變得雜亂,要求公司轉型的呼聲也此起彼伏。

  於是,馬雲將海外的那些擴張得太迅猛卻沒有什麼作用的機構關閉,這給他帶來痛苦,讓他感覺自己成了不誠信的中國人。

  第二次他宣布公司進入高危狀態是在2007年11月6日,這一天被稱為「阿里日」——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了。

  當天,阿里巴巴就以260億美元的市值一躍成為中國第一網際網路公司,並創造了凍結資金第一、當天漲幅第一、香港股市市值最大的網絡股等多項紀錄。

  那時,在阿里巴巴,人人都在享受「財富盛宴」,一天之間,4900名員工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

  但是,就在酒酣、飯香、言歡、意濃之際,17位創始人卻突然被馬雲召集到了一個相對安靜的房間裡。

  「現在,公司進入最危急狀態!」馬雲宣布。他比別人提早看到了危機的到來,這意味著阿里巴巴要依靠上市當天融到的巨額資金,來支撐一個漫長而寒冷的冬天。

  2.天生敏銳的嗅覺

  馬雲總是在大家都沉浸在成功的幸福迷霧中時,宣布公司進入最危急狀態。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馬雲天生缺乏安全感,所以,在創業及經營中,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他不安。

  在早期即追隨馬雲並曾做過其助理的金建杭看來,馬雲儘管沒做到「讀萬卷書」(他只喜歡讀金庸的武俠小說),但卻做到了「行萬里路」。遊走於全球的馬雲,經常接觸的都是世界頂尖的人物,從他們那裡,他獲得別人無法獲取的信息,以及對未來經濟發展形勢的判斷。

  馬雲對「紅頂商人」胡雪岩也頗為推崇。胡雪岩曾說過,「如果你了解一個縣的情況就可以做一個縣的生意;了解一個省的情況就可以做一個省的生意;了解天下的情況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這讓馬雲一直銘記在心。所以,他努力使自己具備「了解天下」的能力,在視野上要「看全球」。

  3.一個接一個的「貴人」

  在創業幾個月後,最困難的日子來臨了。大家湊的50萬,本打算堅持10個月,但沒過幾個月,就一分不剩了。於是,創業者們不得不熬過了兩個月沒錢、沒盼頭的日子。甚至打車,都不敢打桑塔納,只敢坐夏利。

  在這樣的境況下,馬雲居然還拒絕了38個投資商。理由很簡單,那些投資太過短視或功利,甚至要直接干預經營。

  幸運的是,在華爾街混跡多年的瑞典銀瑞達集團(Investor AB)副總裁、職業投資家蔡崇信在1999年10月正式加盟,讓阿里巴巴的「資金饑渴」得到緩解。

  蔡崇信是擁有耶魯大學經濟學及東亞研究學士學位、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的中國台灣人,他和馬雲見面後,做了一個看似瘋狂的決定——放棄70萬美元年薪和國際投資公司的穩定工作,加盟阿里巴巴,拿500元的月薪。

  蔡崇信的到來,讓阿里巴巴從一出生就逐漸正規化、國際化。

  馬雲事業上的第二個貴人是孫正義。軟銀集團(Soft Bank)董事長孫正義是國際知名的「電子時代大帝」(美國《商業周刊》語),他還有一個中國式的封號——「網絡投資皇帝」。

  孫正義23歲時創立了軟體銀行公司,業績高居日本首位。1995年,他看準了網絡產業,投資雅虎。3.55億美元的投入,不僅催生了世界頭號網絡公司,還讓軟銀擁有的雅虎公司股份的市值在4年後達到了84億美元。

  那些來尋求投資的網際網路公司聲勢浩大,穿著如香港電影裡的人物的CEO帶領著CFO,三四個人一起進去的,而阿里巴巴卻是馬雲一個人孤零零地走進去。但是,他只花了6分鐘就搞定了孫正義。

  然而,當孫正義問馬雲需要多少錢時,馬雲竟回答:「我們不缺錢。」正是這欲擒故縱的一招把孫正義牢牢地綁住。孫正義派人考察過阿里巴巴後,他答應了馬雲的一些條件,比如,親自擔任阿里巴巴的顧問,有一些投資是孫正義自己的錢(而非簡單的公司行為)。孫甚至還表態說:「我們要把阿里巴巴培育成世界上第二個雅虎。」

  當然,馬雲也沒有讓他失望,孫正義退出時,獲得超過70倍的回報。

  2001年,中國網際網路的普及運動已經達到高峰,但「網際網路的冬天」說來就來,以王志東結束新浪網CEO生涯為代表的一批早期的「網際網路英雄」開始謝幕。

  此時,阿里巴巴的帳上只剩下了700萬美元。最要命的是,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沒找到一條賺錢的路子。往日闊綽的投資家們,也在2000年4月納斯達克網絡股的泡沫破滅之後露出愛財逐利的真面目。

  禍不單行,在阿里巴巴遭遇資金難題的時候,內部的謠言、外界的質疑蜂擁而至。第三個貴人——關明生,就是在這樣的時刻加盟阿里巴巴的。

  這個喜歡引經據典、言辭風趣、曾在美國通用電氣工作了15年的香港人,是阿里巴巴早期的「鐵血宰相」,是鼎力幫助馬雲度過網際網路「冰河季」的重要人物之一;他還將馬雲想到但做不到的團隊文化、價值觀發揮到極致,並將自己在跨國公司摸索、積累若干年的管理思想精華融合進來,打造出一種獨特而又魅力十足的「阿里文化」。

  一個曾在阿里巴巴工作過的人,後來在網上寫過一篇匿名文章,對關明生推崇備至:「在原COO關明生在任期間,這個從美國通用公司出來的可敬老人極力推崇價值觀,公司里的每個人不僅要對九大價值觀倒背如流,而且也要在工作當中身體力行,並作為KPI考核中的重要部分,哪怕你工作業績再好,但無法認同公司的價值觀,那對不起,請立馬走人!那時的阿里巴巴,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非常融洽,公司上下充盈著一種團結祥和、奮發向上的氣氛,並深深影響著後面進來的新人。」

  4.路在何方

  1999年2月20日,馬雲在杭州西湖的一所普通住宅里,召開了第一次員工大會。當馬雲和盤托出他的B2B構想時,引起了一些爭論。當時,中國眾多的中小企業如果想做外貿,可選擇的渠道只有廣交會。馬雲想做一個BBS(網上論壇),讓那些中小企業在同一個網絡平台上發布信息,以促成買賣雙方的交易。反對者則認為,應該效仿雅虎和聲名漸起的新浪,做一個門戶網站,理由也很充分,大家都去做,證明大家都看好。但最終,馬雲的逆向思維發揮了作用:「大部分人看好的東西,你不要去搞了,已經輪不到你了!」

  當阿里巴巴成功以後,幾年來,在全世界起碼有上千家企業宣稱自己和阿里巴巴提供同樣的服務,不少企業甚至揚言將要取代阿里巴巴。而模仿阿里巴巴的企業大有人在,不少企業甚至直接拷貝阿里巴巴的產品,連「如有問題,請與阿里巴巴聯繫」「發生訴訟,由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管轄」這樣的服務條款都屢次出現在這些模仿者的產品服務條款中。

  那麼,馬雲是怎樣看待這些跟風者、模仿者、挑戰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