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贏在自控力> 第三章 聰明的人都懂得自控 自控力的基石:三思而後行

第三章 聰明的人都懂得自控 自控力的基石:三思而後行

2024-10-11 17:38:26 作者: 李建珍

  在中國,有一句俗話叫:三思而後行。是出自《論語·公冶長》,是這麼說的: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季文子每件事考慮多次才行動。孔子聽說這件事,說:「想兩次也就可以了。」

  在美國心理學專家Suzanne Segerstrom研究人的自控力之後,也提出:三思而後行。與中國傳統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位心理學家專門研究壓力、希望等精神狀態如何對身體產生影響。她發現,自控力和壓力一樣都是生理指標。當人需要自控的時候,大腦和身體內部會產生一系列相應的變化,幫助你抵抗誘惑、克服自我毀滅的衝動。她稱這些變化為「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的反應和應激反應有一處關鍵的區別:前者的起因是自己意識到了內在的衝突,而不是外在的威脅。你想做一件事(比如抽菸、吃大餐、工作時間發微信或QQ聊天),但你知道自己不該做,或者你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比如吃早餐、完成項目、去健身),但你寧願什麼都不做。這些內在的衝突是一種威脅,本能促使人做出潛在的錯誤決定。因此,需要保護自己,也就是需要「自控力」。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先讓自己放慢速度,而不是給自己加速(比如應激反應)。

  讓身體進入了更平靜的狀態,但不是完全按兵不動。它讓你避免衝動行事,給你提供更多的時間,讓你深思熟慮想辦法。

  對「三思而後行」反應的最佳生理學測量指標是「心率變異度」,即心率的變化情況。在人們面臨壓力的時候,交感神經會讓自己心率升高,心率變異度降低;副交感神經會發揮主要作用,緩解壓力,控制衝動行為,從而心率降低,心率變異度升高。心率變異度能很好地反映自控力的程度,可以用它推測誰能抵抗住誘惑,誰會屈服於誘惑。心率變異度高的人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避免及時行樂的想法,更好地應對壓力。

  我們可以嘗試著通過呼吸實現自控。具體做法是:將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鐘4—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比平時呼吸要慢一些,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加上必要的練習,這一點不難辦到。放慢呼吸有助於身心從壓力狀態調整到自控狀態。這樣訓練幾分鐘之後,就會感到平靜,冷靜面對壓力,思考自己該怎麼做,重新開始,迎接挑戰。

  很多人做決定的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為什麼做決定,也沒有認真考慮這樣做的後果。不少人患有「選擇困難症」,該做決定的時候,自己的自控力不能起作用,寄希望於從別人身上得到啟發,通常就會產生從眾心理,形成「羊群效應」。也就是說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於真實的或想像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

  自控力不足的情況下,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將自己的意見默認否定,且不會主觀上思考事件的意義。無論意識到與否,群體觀點的影響足以動搖任何抱懷疑態度的人。群體力量很明顯使個人的理性判斷失去作用,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這就需要我們調動自控力,三思而後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