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己之力,扶起跌倒的「巨人」
2024-10-11 17:38:12
作者: 李建珍
從改革開放之初走過來的中國人,都見證了松下公司的輝煌。那是一個讓全體「松下」人引以為豪的年代,松下電器株式會社的發展一日千里,似有「神」助,而這個「神人」便是他們的創始人——大名鼎鼎的松下幸之助。
1918年,松下幸之助靠借來的100日元起家,創立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一路走來,他將一個只有2個人的小燈泡廠發展為日本家電行業的頭狼,然後採取與飛利浦公司合作的辦法,一步步邁向國際,成為世界級的品牌。
松下幸之助以他獨特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方法贏得了「經營之神」的美譽。晚年,他制定了松下公司250年的發展規劃,也就是說,今後的社長,只要執行他的規劃,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然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989年,95歲的松下幸之助病逝,之後的10年時間裡,想以不變應萬變的松下公司就危機四伏了。他們不了解變化,看不到市場發展的前景,沒有去研究高科技行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於是市場份額萎縮,利潤逐年下降。幾十萬的公司員工翹首凝望董事會,盼望能從中誕生拯救者。
拯救者真的出現了,但既非來自松下家族,也不是從董事會中誕生。
他,中村邦夫,是被從美國召回來的松下電器產業公司總裁。他是一個危機感特別強的人,在松下的幾十年裡,兜里一直揣著一份辭職信。
他不愛說話,甚至有些靦腆。然而,溫文爾雅的外表下卻隱藏著標新立異的性格和雷厲風行的作風。
早年,他在日本秋葉原工作時就提出改革的想法,但因人微言輕而不被採納,後來他擔任北美負責人,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成了他後來調回日本,擔任松下公司21世紀第一任CEO的重要原因。
松下幸之助一直在松下公司實行終身雇用制,數十年沒有裁過一個員工,後來很多企業向他學習,終身雇用制一度成為日本引以為傲的制度。然而,再好的制度都是雙刃劍,中村邦夫看到,公司的管理系統開始失效,如果不對此實行改革,公司將會被拖垮。
於是,2000年,他一上任就提出:公司創始人必須尊敬;創始人所定下的企業經營哲學不能被改變;但是,公司的組織結構可以改變。
松下幸之助早在20世紀30年代,發明了以「高度自治」為主要特色的事業部制度,為松下電器打下了良好的公司結構,幫助松下成長為日本頂尖的全球性企業集團,也成為「亞洲神話」的一部分。
然而,到了公元2000年,互相獨立的事業部制已經顯示了「過度割裂,資源分散」的管理弊病。因為事業部的視野只在自己的事業領域,一些可能促進增長的跨事業部產品就得不到支持。
中村的一系列改革中,受到最激烈反對的,就是改變松下幸之助所親手創立的事業部制度。但中村還是取消了「事業部」制度,代以「經營領域」制度,例如「PAVC」經營領域,就是將松下旗下的音響、視像產品、手機、照相機、計算機等相關部門並成一個部門。
「經營領域」的領導人被賦予比事業部更大的權力。最有效力的一招是,松下電器的最高層給予每個「經營領域」一筆資金,然後讓他們自負盈虧——如果虧損,自己想辦法去搞好業務,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如果實在不行就淘汰掉。在這個基礎上,「經營領域」對旗下的各種業務實行了大量的「選擇與集中」戰略。
在人員結構上,「中村革命」將過去繁雜的多級官僚體系,削減為三級左右的扁平化體系。他還實施了提前退休計劃,關掉數家工廠,幾年間,裁減了1.3萬人。此外,他還打破了日本企業近半個世紀的「年功序列」,讓年輕人更努力,為自己爭取未來。
松下改革之後,索尼、東芝、富士通等也紛紛效仿,總計裁員10萬人。
但是,松下電器也為變革付出了大量的成本。2002財年,公司出現了有史以來的巨虧——純虧損近4300億日元;2003財年,虧損減少到195億日元。到2004財年,松下削減的各項業務就達到1萬億日元的銷售規模。
在「節流」方面取得成果以後,松下開展了大量的「增效」活動。首先是引入了單元生產(CELL-STYLE)製造系統,讓工人主動思考如何提高生產率,因為工資是與產出掛鉤的。
另外,松下在全公司系統內花了1200億日元建設了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將全球的主要供應商都與松下的總部銷售部門連起來。將信息的市場反饋從一個月縮小到一天。
供應鏈加上單元生產系統,一年時間就為松下整個公司節省下了高達1201億日元的庫存成本。
中村邦夫意識到依靠松下幸之助倡導的「自來水哲學」,銷售價廉物美的商品,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而從事科技含量高的產業,松下又先天不足。
於是,他提出讓松下公司營運收入上大幅上升的「尖端武器」——「V產品」策略。所謂V產品,就是市場上能取得壓倒性勝利(Victory),創造高價值的產品(Valuable)。通過大力推銷這些拳頭產品,松下創造了高額銷售收入。
比如,一種「V產品」——斜桶洗衣機,可以不用彎腰就放入衣物,符合人體工學,特別方便坐在輪椅上的人,而且洗衣機的噪音被降至幾乎感受不到,這樣,就可以方便整日忙碌的日本人在晚上洗衣,也不打擾寶貴的睡眠。像這樣的「V產品」,松下每年都要推出好幾十種。
為了防止競爭對手很快抄襲「V產品」,侵蝕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市場優勢,松下電器精選了自己「技術武庫」里的一批「黑匣子」技術,注入在V產品里。所謂黑匣子技術,就是受技術專利保護,或是生產工藝不可複製,或是材料不可複製的技術,這樣競爭對手就算打開了產品,也無法抄襲。
松下在技術研發上投下的重金,也使松下電器在「過冬的時候」,有了一件厚厚的「技術棉襖」。僅2003年,松下手上的專利儲備就達到了48020項。
在本土市場需求不暢、供給飽和的情況下,海外成為松下重點擴張的市場,尤其是美國、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在本土人員持續下降的時候,松下電器的海外業務人員卻從12萬人上升到了16萬人。松下電器已經有60%的利潤來自於海外業務了。
這些年來,松下不斷增長的淨利潤表明,松下電器已經正式回到業務的上升軌道中。
中村邦夫的成功證明了:一個自控力特別強的企業家,時刻保持危機感,擁有正確的戰略決策和強有力的管理,即使是一個跌倒的巨人,也可以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