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逆境不可怕,悲觀才是最可怕的
2024-10-11 17:35:21
作者: 曉君
悲觀指的是一種傾向性,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基於現實情況,對未來消極的預期。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人,他們面對逆境時,習慣考慮不好的結果,然後在悲觀的心態中產生負面情緒。悲觀的人遭遇一點點的挫折,就會無限放大,惡意給自己強加悲傷的戲碼。
如今悲觀主義充斥在各個領域、各個年齡段的人心中。悲觀的人只會看到悲觀面,他們總是不快樂。樂觀主義者看到半杯牛奶時會說「我還可以喝半杯牛奶」,而悲觀主義者會說「再喝半杯就沒了」。但當我們看到悲觀者消極的同時,難道沒有發現這悲觀之下潛在的動力嗎?
大學畢業的杜寰宇選擇了北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場樂觀與悲觀並存的旅行。」每天要早早爬起來擠地鐵,月薪都給了房東,沒有一技之長和人生方向,好像過得挺自在,卻又十分空洞。「沒有一個有錢的爹,只能靠自己,可是靠自己又很難成功。哎,反正也就這樣了,就好好地改造地球吧。」每當想到自己的美好願望,他便苦笑一聲,長長地嘆出一口氣,整天在悲觀心態的浸泡中度日。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承包美食城項目可以輕鬆收取租金賺錢,躍躍欲試的同時,擔心投資失敗的不安也在心裡泛濫。「反正這輩子也就這樣了」,這個想法又出現在腦海里,於是杜寰宇背著父母悄悄貸款,因為擔心賠錢,他對美食城的管理更加上心,第一年便賺了幾十萬。
悲觀者在一開始做事時,思想消極無為,準備不濟,但是這種悲觀心態往往能夠承受更大的打擊,讓他們不懼失敗,這類似於「悲極生樂」。悲觀的同時避免了盲目樂觀,使人擁有了在逆境中「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勇氣。勇於面對挫折才能堅強,其實勇於想像挫折更能讓人成長,悲觀者把事情的不利面納入了自己的思想範疇,在逆境中的承受力遠超樂觀者。
有時候,悲觀不是出於內心的自主性,而是源於外界的迷惑性。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社會,前一分鐘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下一分鐘就會出現在手機屏幕上,而且各種新聞資訊信息的真實性審查都不夠嚴謹,沒有分辨能力的普通人很容易被帶跑偏。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九級地震,造成了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核泄漏讓周邊的國家陷入了核輻射的恐慌之中。
科學家檢測到泄露的核物質已經隨著空氣飄到俄羅斯遠東地區,某些投機商人趁機開始了虛假的信息宣傳,他們聲稱:「防範輻射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就是攝入一定量的碘元素,尤其是服用碘鹽。」幾天之內,這樣的信息便在網絡上流行起來,謠言愈演愈烈。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全國人民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瘋狂搶購碘鹽,直至我國官方說法出台,這場搶鹽風波才落下帷幕。
網絡時代,每一個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傳遞者。所以,我們有責任在突發事件面前保持理性睿智的態度,傳播正能量,切不可因為某種「毀滅性的大災難」而陷入悲觀之中,成為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那樣不僅僅帶來的是心理上的悲觀,更是我們愚昧的悲哀。悲觀心理的產生主要有兩個因素——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2007年某一期的《自然》雜誌上有一項研究成果:32%的人生來就擁有一種變異基因,使得他們對人生持更悲觀的態度。科學研究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有一部分人生來就很悲觀。」
而有些人的悲觀是受後天環境影響形成的,這就不能用「有的人天生樂觀,有的人天生悲觀,人和人不一樣」的觀點來解釋了。
過分自信之人被現實打壓得體無完膚之時,悲觀主義就出現了: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現實里想得卻不可得。
發達的傳媒手段讓壞消息更快更誇張地傳到大腦中。比如在2012年的時候,就有人傳言世界末日要來了。很多悲觀人士借著「末日來臨」的契機,瘋狂打砸搶燒,無惡不作。然而事實證明,這些所謂的災難皆是謠傳,真正催動我們的是心中潛藏的悲觀人性。
悲觀主義形成的最後一個原因是迎合大眾精神文化的需要,難道我們真的需要悲觀文化嗎?我們已經厭煩了從古至今盛行的樂觀主義,純粹的樂觀主義已經被淘汰,一定的悲觀情節反而能夠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於是一股「眾生皆苦」風颳起來了,類似「喪文化」「標題黨」等與傳統相違背的觀念開始「蓬勃」發展。
針對悲觀心態的調整,首先要做到正確定位自己的能力,不要太高估自己。知道自己的局限才心存敬畏,就不會因為一時的得失而悲觀地面對未來和社會。「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當我們沒有能力判斷事實前不要隨風謠傳。壞消息會在傳播的同時造成大面積的悲觀和恐慌,學會過濾信息是資訊時代保持樂觀的法寶。其次,當「喪」或者「被喪」時,一定要保持客觀和理性,我們可以多種文化融合交流進步,但是絕不能失去積極向上的本心。
很多人都想樂觀地對待生活,但是各種沮喪、失望在不停地打磨人心。悲觀的人不是無能為力,而是遺忘了初心。要麼放棄悲觀徹底覺醒,要麼利用悲觀後來居上,這才是迎接美好生活的正確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