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2024-10-11 17:22:01
作者: (英)靄理士
1關於戀愛的藝術,靄氏別有詳細的討論,見《研究錄》 第六輯第十一章和《戀愛與德操小言集》。
2這話是再對沒有的。譯者以前在別處討論過,前代中國人很大一部分的殉國或殺身成仁的行為是由於忠君愛國的情緒,也是一種愛,成仁的仁,不用說,也是根源於愛的情緒;愛國而至於殉身,不能不說是盡了自我犧牲的能事。然此類成仁的人,其動機之中,也多少總有一些保全名節的觀念,讀書人之於名節,好比尋常人之於身家財產,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名節何以要保全?因為它是名教綱常的一部分,固然有保全的價值,同時也正因為它是我的名節,所以更有保全的必要。為保全名節而犧牲自我,其間同樣的可以有自我滿足的成分存在;不過和保全身家性命的自我滿足相比,其價值自不可同日而語了。
3可參閱譯者所著的 《馮小青》
4中國文字在這一點上很可以和這段討論互相印證。說文中有 「厶」字(今私字從此,且已取厶宇而代之),八厶即為公,八就是分,把厶分配出去,或推廣開去,就成為公,故公中不能完全沒有厶的成分,而公的觀念根本需從厶發展出來。男女的關係如此,一般人我的關係也復如此。這看法是最合理而健全的,有此看法,則西洋社會思想中「群己權界」 一類的困難問題便根本不會發生。
5雁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富有人本思想與浸淫於擬人論的中國文學家也早就觀察到此。
6伊奧尼亞為古希臘的一部分,由若干島嶼組成,雅典便是這一部分的中心都市。
7這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特里斯坦的叔父,是康沃爾國(Cornwall,今英國西南部)的國王,名字叫作馬可(Mark);他銜叔父之命到愛爾蘭迎娶新後叫依索爾德(Isolde the Beautiful),在回程中,他和這位新後共飲了一種藥水,遂至彼此相愛,固結不解,後來終於被馬克刺死。
8兼顧到精神方面的戀愛觀,在中國也似乎發展得相當遲,除了重視同性戀一端而外,中國文化在這方面和希臘的很有幾分相像,我們現在用的戀愛二字,已經是後來的假借,戀愛二字並用而成詞,更是近年來才流行。《說文》愛原作 ,經傳都以愛為之,而 字遂廢。愛字最初訓惠,訓仁,訓慕,並不專用於性愛的方面。《詩經·國風》中多男女相悅之詞,但遍索的結果,只找到兩個愛字和性愛有關,一是《靜女》的「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二是《將仲子》的三句相同的「豈敢愛之」?《國策》中的《齊策》「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一語中的愛顯然是性愛之愛,但註裡說,愛猶通也。孟子提到過:「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總之,愛當性愛用,在最初大概是很不普通的,偶一用到,也沒有多大特殊的意義,更說不上意義中有多少精神的成分。《孝經正義》於「愛親者不敢惡於人」 一語下引沈宏的注釋說:「親至結心為愛。」結心二字的說法極好,但可惜所指並不是性愛,而是親子之間的愛。戀字比起愛字來,似乎要更有性愛的意義。戀、孌、攣、 ,古書上大率相通,從,從絲,有亂煩之意。《老子》說,不見可欲,則心不亂,戀字既從遂從心,可見應與性愛的情緒,最為相近。但在古時候也不見得如何通行。 《易·小畜》,「有孚攣如」,子夏《傳》作「戀如」,注謂「思也」;思字富有性愛的意味,說詳下文。《詩經》上戀字皆作孌,如《泉水》的「孌彼諸姫」,《靜女》 的「靜女其孌」《猗嗟》「猜嗟孌兮」,《車輦》的「思孌季女逝兮」,《候人》與 《甫田》的「婉兮孌兮」——大都用作形容詞,而不用作動詞,作「可愛」講, 而不作「愛」講。我以為自形容詞轉用為動詞,是後來的一個演變。好比婉字,最初顯然是一個形容詞,例如《野有蔓草》的「清揚婉兮」,後來三國時阮瑀為曹操致孫權書中,有「婉彼二人」《劉備張昭》語,即用作瑀詞,即作愛字講。
《詩經》的《國風》,不用說是最富有性愛情緒的一部文獻,而戀愛的概念卻始終不曾有過清切的表示,這是很可以驚異的。不過 《國風》有兩個用得比較多的字,比愛字戀字要普通得多,我以為倒很有幾分戀愛的意味。第一個是「懷」字,如《卷耳》的「嗟我懷人」及「維以不永懷」;《野有死麝》 的「有女懷春,吉士誘之」;《終風》 的「願言則懷」;《雄雉》 的「我之懷矣,自詒伊阻」;《載馳》的「女子善懷」;《將仲子》的三句「仲可懷也」。第二個是「思」 字。如《漢廣》的「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桑中》的三句「雲誰之思」;《伯兮》的「願言思伯,甘心首疾」與「願言思伯,使我心痴」;《褰裳》的「子惠思我」與「子不我思」。《東門之 》的「豈不爾思?子不我即」;《子衿》的「悠悠我思」;《出其東門》 的「匪我思存……聊樂我員 」與「匯我思且……聊可與娛」。《伯兮》與《出其東門》二詩里的幾個思宇,最足以表示真正的戀愛的情緒。《伯兮》的主角是一個十分貞潔的女子,當丈夫不在家的時候,連修飾打扮的功夫都暫時廢棄,而思慕之深,竟到一個「甘心疾首與「心痗」的程度,所以我以為兩句「顧言思伯」里的思字絕不只是代表尋常思慮的一字。《出其東門》里的「思存」與「思且」,因為有下文的「聊樂」與「聊娛」做對照,也是比較有特殊的意義的,其意蓋謂,東門外的游女雖則多如雲,闉闍外的游女雖則美如茶,在詩中的主人看去,只配做些尋常調情的對象,可以相互娛樂罷了,而說不到什麼比較真正與深刻的性的清緒(按註疏的看法與此完全不同,孰是孰非,目前姑不深論,惟註疏一方面受了《詩序》的文詞的限制,一方面又免不了家族主義的道德觀念的支配,所說的一大套實際是很牽強的,譯者不敏,未敢苟同)。
《詩·國風》中所開闢的這個思字的用法,到了後世,也還繼續地發展。《方言》十,凡言相憐愛,江濱謂之思,其實我們根據《國風》立論,思字的這個用法並不限於江濱,我們見到的是《鄭風》里最多,但衛、鄘、周代的王畿等地也有。《山海經》的《大荒東經》說:有司幽之國,「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註:「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性情緒到此境地,也真夠纏綿悱惻了。後來的詩人喜歡用「閨思」一類的題自,描繪「思婦」的情態。由此再進一步,便成不大健全的感傷主義的情緒狀態了。《文選》張華《勵志詩》的「吉士思秋」,註:悲也。好比《淮南子》說,「春女悲,秋士哀」,那思字就等於悲或哀了。曹植《七哀詩》亦有「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之句。《詩序》上所說「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思字,也就是這樣一個思字。所以就中國文字的源流而言,最接近西洋所稱romanticlove的字,不是「戀」,不是「愛」,而 是「思」或後世慣用的「相思」。
9說到這裡,上文注8中所提到懷字便很有它的地位。《論語》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又說:「少者懷之。」所以譯者以為假如男女間的情愛依然可以用思字來代表,則親子間的情愛可以用懷字來代表。
10見克勞萊和吉布森在《宗教與倫理的百科全書》中合著的《戀愛》與《初民的戀愛》兩段釋文。
11精神分析派的這個見地不能說全錯,不過把問題看得過於單純,是不相宜的。愛憎的心理不容易截然劃分。《論語》有「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之語;《管子·樞言篇》 也說:「愛者,憎之始也。」
12中外古今的哲學思想中,只有佛家在這一點上是一貫的,是充類至盡的,它否定戀愛,也根本否定生命。
13基督教《新約·約翰福音》一書第四章第八節說:「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
14關於本節,又可參看:
韋斯特馬克:《人類婚姻史》;又《道德觀念之由來與發展》。
卡本特:《愛的成年》,有中譯本。
愛倫·基(Ellen Key):《戀愛與婚煙》。
15參看靄氏《研究錄》第六輯第十一章及第三輯的全書。第三輯中的三篇研究,《性衝動的分析》《戀愛與痛苦》《女子的性衝動》,都和本節有密切的關係。
16此段見解,靄氏發揮得最清楚,即見《研究錄》第三輯《戀愛與痛苦》一文中。
17近代青年,在一部分文人的提倡之下,很喜歡閱讀冒襄《影梅庵憶語》和沈復《浮生六記》一類的書,他們應知這一類的書,如果當文藝小品看,固然有它們的價值,但若當戀愛生活的規範與金科玉律看,那是一大錯誤。靄氏這一段話,在這一點上最能發人深省。
18中國人對於性愛的看法,雖比基督教文化下的歐美的看法略較開明,不把性現象看作齷齪的事物,性活動看作造孽的行為;不過這種責任的看法以及不便形諸筆墨的看法,倒是中西一致。《國策》:楚圍雍氏,韓令尚靳求救於秦。宣太后謂尚子曰:「妾事先王日,先王以髀加妾之身,妾固不支焉;盡置其身於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戰國去古代比較自然的光景未遠,所以宣太后肯如此說,而史家敢照所說的記錄下來;而後世文人的看法就不同了,清人王士禎對於這一段話的反應是:「此等淫褻語,出於婦人之口,入於使者之耳,載於國史之筆,皆大奇!」見《池北偶談》。王漁洋這種見地,在後世是很普遍的,碩學鴻儒,因為好作風月小詞,至於被擯於從祀之列,例如歐陽修,也就因為主持風教的人大都有此種見地。袁枚《子不語》(卷二十一)說:「李剛主正心誠意之學,有日記一部, 將所行事,必據實書之,每與其妻交媾,必楷書某月某日,與老妻敦倫一次。」雖不避諱掩飾,卻又犯了所謂責任的看法,而其所以肯坦白寫出的緣故,倒也並不因為此事值得寫,不妨寫,而是因為要表示他的意誠心正,他的不欺,所以不得不寫;這其間也當然富有一種對己的責任的看法。
19中國人對婚姻,責任觀念很重,而藝術觀念很輕,真正床笫間的性愛的藝術自然也談不大到。不過對於此種藝術的第一步,即充分積欲的準備,卻不能說全無理會,「相敬如賓」的原則,「上床夫妻,下地君子」的道理,從這個立場看,而不從禮教的立場看,是極有價值的,唯其下地能守君子之誼,上床才能盡夫婦之歡。
20英譯本只是法文原本的一部分,譯者是一個女子,名叫格特魯德·M﹒平肖(Gertrude M ﹒ Pinchot)。
21參看中國《易經》一書及宋元以來理學中陽剛陰柔的人生哲學。
22見布氏所著文《雙性現象》,《國際精神分析雜誌》,1930年4月。
23參《易》咸卦。此卦說:「咸、亨、利、貞、取女吉。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按此卦艮下兌上,孔氏《正義》說:「艮剛而兌柔,若剛自在上,兌自在下,則不相交感,無由得通;今兌柔在上,而艮剛在下,是二氣感應以相授與,所以為咸亨也。」《正義》又說:「艮為少男,而居於下,兌為少女,而處於上,是男下於女也。」此卦的卦象說:「山上有澤,咸,君於以虛受人。」《正義》說:「澤性下流, 能潤於下,山體上承,能受其潤,以山感澤,所以為咸……君子法此咸卦, 下山上澤,故能空虛其懷,不自有實,受納於物,無所棄遺,以此感人,莫不皆應。」
24中國舊時所稱的石女,其中有一部分所患的實際上恐怕是此種陰道緊縮的狀態。
25這一節所稱的玉潔冰清、天真、純潔,當然不是真的,而是「罔昧無知」的代名詞。
26阿克登所著書叫作《生殖器官的功能與病患》。按此書之作,既完全以男子為對象,好像生殖的功能是和女子全不相干似的。及偶然提到女子,則一則說,凡屬教養健全的女子對於一切的性的題目是不聞不問的。再則說:「大多數的女子是從不受任何性感覺的很多的麻煩的(這真是社會的幸福)!」三則說,我們若說女子有性的感覺,便是一種「含血噴人」的惡意行為,見靄氏《研究錄》 第三輯194頁。
27男女平等的概念,在稍知兩性差別的人是不大容易接受的,因此,靄氏在《男與女》一書的修正版(1926)的序言裡,特別提一個所謂價值均衡的概念來,英文是 sexual equivalence。有sexual equivalence的新概念新名詞,sexual equality的舊概念舊名詞可廢。
28譯文中「通性」的說法是譯者酌加的,原文並不如此清楚。譯者以為靄氏這一段討論還嫌過於籠統。譯者不敏,近年來常以所謂「人格三方面」之說做議論的骨幹,青年修養要培植到這三方面,社會思想要顧慮到這三方面;社會問題要解決到這三方面,舉其一而遺其二,或舉其二而遺其一,結果總是不健全的。此三方面是,一為人我相同之通性,二為人我相異之個性,三為男女相差之性別。通性發展的效果是社會秩序,個性發展的效果是文化進步,性別發展的效果是民族綿延,群居與人文的生活事實上也跳不出這三大方面。說詳拙稿《關於婦女問題的討論》(《今日評論》第二卷,今輯入《抗戰與優生》)及《青年與社會思想》(昆明《民國日報》,1939年7月30日,今輯入《自由之路》)。
29李昉《太平廣記》(卷一〇一)引《續玄怪錄》說:「昔延州有婦人,白晳,頗有姿貌,年有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與之游,狎昵薦枕,一無所卻。數年而歿。州人莫不悲惜,共醵喪具,為之葬焉,以其無家,瘞於道左。大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來,見墓,遂趺坐具敬禮,焚香圍繞,讚嘆數日。人見謂曰:『此一淫縱女子,人盡夫也……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聖慈悲喜舍,世俗之欲,無不徇焉;此即鎖骨菩薩,順緣已盡,聖者雲耳,不信即啟以驗之。』眾人即開墓視之,遍身之骨,鉤結如鎖狀,果如僧言。州人異之,為設大齋起塔焉。」此段文字可以看作這種女子的一個諷刺,也可以看作這種女子的理想化以至於神明化。荀子說:「小人以為神, 君子以為文。」我們姑且把它看作一種人文的點綴就是了。
30三家作品已屢見上文譯註中。
31以前的女子是生來就預備結婚的,所以當其月經已來之後,將近成婚之前,做母親的對她多少總有一番教誡,讓她知所準備,所謂「往至女家,必敬必戒……以順為正,妾婦之道」的一類訓詞裡大抵包括不少雖屬常識而不便形諸筆墨的話。所以說,葫蘆里的藥多少可以猜透幾分。如今呢,女子生來便不一定結婚,儘管大部分終於不免走上婚姻的路,但事前既未打主意,臨事自全無準備,家庭無此告誡,學校無此課程;於是悶葫蘆一旦打開,除倉皇失措而外,自更無第二個反應。
32赫氏是嚴復所譯《天演論》的原作者托馬斯·赫胥黎之孫。赫氏諸孫中有二人負有盛名,一是生物學家朱利安(Julian),一就是這位奧爾德斯 (Aldous)。
33靄氏是一個人文思想家,凡所主張,不離一個時中的原則,此處又是一些論證。
34見基氏《女子的性生活》一書。
35有人說起《易經》的咸卦是中國最古老的描寫性交的文字,但譯者以為與其說是描寫性交的本身,毋寧說描寫性交的準備。所謂「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執其隨」「咸其脢」「咸其輔頰舌」,都是一些準備性的性戲耍,並且自外而內,步驟分明。孔氏《正義》 解釋「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一節,似乎認為二體已入交接狀態,竊以為義有未妥。
36見塞利格曼(C.G.Seligman)所著《英屬紐幾內亞之黑人》。
371941年3月,時教育部召集的社會學名詞審査會中,於cultural focus一詞,譯者提議應譯為「文化匯點」,幸蒙同人採擇。匯點似較舊日之焦點為佳,今譯文中即加以引用。
38中國也有這種看法,性愛的小說如《肉蒲團》也曾討論到這一點。
39交接的姿勢的討論,在東方的文獻里雖也不大公開,但忌諱的程度要遠較西方為淺。在中國,則一部分見於道家的作品,一部分見於性愛的小說,道家的作品還往往有幾分科學的價值,近年長沙葉德輝氏匯印的 《素女經》便是最好的一例(《梅影盒叢書》)。印度方面亦然。比較流行幾種作品如《愛經》(kama Sutra)、《愛海慈航》(Kamaledhiplava)等在這方面都有多量的討論,並且在要點上和近年來西洋醫學界比較有價值的著述,例如范·德·費爾德的《理想的婚姻》,沒有很大的區別。
40此論即見范氏《理想的婚姻》一書。
41原文是 Love talks with better knowledge,and knowledge with dearer love。
42這種徵象西文稱為paranoid(妄想狂)的症候,有此症候的人一方面很誇大,一方面總覺得有人因為妒忌他的偉大,不斷地在暗算他,以至於謀害他,甚至於竟會發生被人謀殺的錯覺。
43其他參考書目:
賴特(女)(Helena Wright):《婚姻中的性因素》。
赫登(女)(Isabel Hutton)《婚姻的衛生》。
羅比:《戀愛的藝術》。
山格夫人與斯通(女)(Hannah Stone):《避孕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