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溝通是為了相互合作
2024-10-11 16:56:44
作者: 徐文
我們一直認為,溝通不就是說話嘛,那不是很簡單嘛,說話誰不會?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怎麼樣開口說話才能讓別人聽得進去,才能讓「說話」達到你的目的,而不是適得其反。不管一個人的意願再大、點子再好,如果無法成功與他人溝通,一切都是枉然。
我們與他人談話溝通,說的不是道理,而是合作;道理只是形式,合作才是根本。你把別人說服了並不能獲得合作,你把別人說得心動了才能獲得合作。
在1992年上映的電影《白玫瑰》中,張曼玉扮演一位保險業務員,好不容易見到目標客戶後,對方卻給了她一枚硬幣,說是給她回家的路費。當時她很生氣,在她扭頭要走的一瞬間,她看到客戶的辦公室里掛了一張小孩的照片,於是她對照片深鞠一躬說:「對不起,我幫不了你了。」客戶大為驚訝,忙問究竟。原來這個客戶最疼愛他的兒子,所以把兒子的照片掛在辦公室里天天看。
張曼玉對小孩的照片鞠躬致歉,實際是在向客戶暗示:買保險的意義不只是讓自己多一份健康、平安的保障,更是給家人、給最愛的人多一份安心和愛護。隨後,客戶叫住了張曼玉,於是第一單生意就這樣談成了。
張曼玉這次推銷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她抓住了客戶的關注點,在情感上打動了對方——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呢?誰不願意給自己的孩子多一份關愛和保障呢?這就說明,溝通的切入點很重要。找准對方關心的事情,用誠懇的言語觸動對方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從而消除其抗拒心理,調動其參與程度,就會增加成功溝通的概率。
這一點和《鬼谷子·內楗》中提到的「得其情,乃制其術」的原則不謀而合——在知曉對方意圖和主張的情況下,在掌控對方的內在情緒並找到接納點的時機下,推行自己的主張,就能打動對方,達到控制對方、進退自如的境界。
生活中,每個人都免不了和陌生人打交道。要辦好事,就要拋掉自己過於直白的交流方式,掌握一點揣摩他人心思的本領,然後你才能在說話、做事上做到投其所好。
有一次,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到山東省煙臺市演出,幾家新聞單位的記者紛紛前來採訪,不料,馬季先生一一婉言謝絕,這使記者們十分失望。
這時,有一個愛好相聲的記者再次叩響了馬季的房門,說:「馬季先生,我是一個相聲迷,我對如今的相聲表演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馬季先生一聽,便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這位記者正是利用他和對方都喜愛相聲這一共同的興趣做文章,巧妙地打開了馬季先生的「話匣子」,順利完成了採訪任務。
人人都有被人理解的渴望,如果我們與被求之人產生了情感共鳴,就能迅速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對方也就樂於幫忙。所以,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我們要勇於放棄自己墨守成規不知變通的辦事方式,轉而學會察言觀色,發現對方的心理需求,投其所好。只有這樣,你的話才能在對方心中發生作用,你想辦的事情才會更加順利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