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全身而退,最怕直言不諱
2024-10-11 16:27:08
作者: 李英
《韓非子·喻老》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後來婦孺皆知的故事: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蔡桓公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里,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蔡桓公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蔡桓公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突顯自己的本領。」
10天以後,扁鵲又去見蔡桓公,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了,如果不治,還會加重。蔡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蔡桓公很不高興。
再過了10天,扁鵲又去見蔡桓公,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蔡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10天,扁鵲去見蔡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轉身就走。蔡桓公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里、肌肉里、腸胃裡,不論針灸或是服藥,都還可以醫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蔡桓公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5天以後,蔡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蔡桓公的行為可謂典型的「諱疾忌醫」。千百年來,讀過這個故事的人們都會對蔡桓公的行為感到可笑,但是在服務業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以另一種眼光去重新審視這個故事時,也許會有不同的發現。
扁鵲在發現蔡桓公的病情後,直言不諱地告訴了他。其實,每個人都很害怕自己的身體出現問題,加上蔡桓公當時身體的確沒有異樣的感覺,因此,他是不可能去相信自己得了大病的。所以,要是扁鵲能把說話的方式改一改,要是能夠讓蔡桓公接受自己的建議,在早期就讓他治療,也許結果就不是這樣了——蔡桓公不會身亡,而扁鵲也不用逃到秦國去了。因此,在這個故事裡我們不僅看到了蔡桓公的諱疾忌醫,也知道了扁鵲的直言不諱。
很多人常常認為直言不諱是一個好的習慣,因為這樣的人坦率、耿直。但是,與處事圓滑相對的直言不諱也會帶來一些不好的結果,這些結果往往與你的目標背道而馳。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個老闆,說話時不稍加注意,那麼你直言不諱所造成的不好的情況會很多。比如,周圍的員工犯錯時,員工沒有認真聽你說話時,員工對上司的要求執行不到位時,員工工作不認真時……這樣的時候,一般的老闆往往會盛氣凌人地指出這些問題來,完全不顧及對方的面子和尊嚴。這樣的做法雖然直截了當,但是欠考慮,得到的效果往往也不是最好的。
比如,當你發現你的下屬聽你說話時十分不認真,你會怎樣處理呢?按照一般領導的方法,你可能直接就指責對方,還抱著「反正我是領導」的想法,甚至還會對下屬有後續的處罰。但是如果你這樣做,結果怎樣呢?其他員工對你的印象會變差,久而久之,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了。
如你在指責對方的時候,能多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說的話沒有吸引力,或是過於囉唆,沒有做到簡明扼要;又或是說話內容沒有重點,對方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在經過這些思考之後,你再去處理這些情況,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可以笑笑說:「我這個人最大的不足就是說話沒有吸引力,說話的時候抓不住別人的注意力,你們也是這樣認為的吧?」這樣一句看似自我檢討的言語,不僅可以讓在座的人認真地聽你講話,還能讓別人知道你是一個和善並善於找自己原因的領導。通常情況下,有這樣表現的領導,在管理部下的時候也會得心應手、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