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 第六章 終要立嗣,還位李唐 終要立嗣

第六章 終要立嗣,還位李唐 終要立嗣

2024-10-11 16:08:57 作者: 宋可書

  此時的大唐處於國泰民安的繁榮時期,武則天已經達到了事業上的巔峰狀態,然而她想平衡李唐宗親和武氏家族的勢力,這樣才能讓朝廷更加穩定。武承嗣曾經動過念頭想接替武則天的位置。他對武則天加緊了拍馬屁的節奏,他找人發動請願推薦自己成為太子。武則天當時在處理酷吏問題,面對立嗣,武則天有些迷茫,請願的人不斷來面見武則天,武則天漸漸感到厭煩。

  武承嗣的所作所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武則天嘉獎了請願的人,而朝廷之中有一批李唐重臣擔心武承嗣陰謀得逞便藉機上書武則天,想對武承嗣進行打擊。而武承嗣利用職權,將宰相岑長倩調出去帶兵打仗,緊接著又向武則天告狀,說宰相岑長倩想要謀反。此時的岑長倩已經帶兵走到了半路上,根本沒有想到武承嗣會在背後出這樣一招。等待岑長倩的是武則天的召回令。岑長倩接到回宮的命令很詫異,身邊的將士也摸不著頭腦,但是聖旨不可違背,岑長倩還是準備回宮面見武則天。然而他剛到了宮門外,就被御林軍攔下,直接關押到了大牢裡面。岑長倩在大牢之中受盡折磨,嚴刑拷打承認了自己謀反。岑長倩的謀反一定罪,接著就有更多的人被牽扯進來,而這些人大多都是岑長倩的黨羽。武承嗣的這一招大大削弱了李唐宗親的勢力,武則天初步透露出了立武承嗣為太子的意向。

  由於請願的人三番五次地請求面見武則天,並且每次都強烈推薦武承嗣為太子,武則天也開始變得不耐煩起來。一天,武則天命大臣李昭德將請願的人拉出去打板子,李昭德聽了非常高興。緊接著李昭德找人將請願的人圍起來,對手下說,此人獻媚皇上,要換掉我們的太子,必須將他處死。「此賊欲廢我皇嗣,立武承嗣。」——《資治通鑑》。於是,亂棍之下,請願的人被打死。李昭德回到武則天面前,對武則天匯報,說請願之人不小心被打死,怪自己下手太重。武則天聽後,心裡也明白是為何,但她不好發作,只好說,「此人也是為了大唐江山社稷著想,想立我們武家人也是可以理解的」。李昭德見武則天如此說,覺得更是一個勸武則天回心轉意的好機會。李昭德對武則天說:「陛下,唐高宗是你的丈夫,皇嗣是你的孩子。現在陛下有大唐江山,更應該傳給兒子,怎麼能傳給自己的侄子呢?」「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當傳之子孫為萬代業,豈得以侄為嗣乎?」——《資治通鑑》。武則天聽了李昭德的話,半晌沒有回應,李昭德見武則天沒有回應,方知這句話武則天是聽進去了,於是他繼續說:「從來沒有聽說過侄子當了皇帝會為了姑姑蓋廟堂,況且陛下的江山是受高宗皇帝所託付,怎麼可以輕易交給武承嗣呢,那百年之後,高宗皇帝讓誰來祭祀?」「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也!且陛下受天皇顧托,若以天下與承嗣,則天皇不血食矣。」——《資治通鑑》。武則天聽了李昭德的話猛然驚醒,她等李昭德退下之後獨自坐在偏殿思考。武則天煩憂之時突然想到了狄仁傑,她決定把狄仁傑叫來,問問他的意見。

  狄仁傑來時,武則天已經在側殿書房了。狄仁傑對武則天,就像對朋友一樣。狄仁傑似乎看出了武則天的擔憂,他走入側殿向武則天禮拜,武則天便讓狄仁傑坐了下來。狄仁傑並未開口多言,武則天便單刀直入地問狄仁傑,如何看待立嗣問題。狄仁傑摸了摸衣袖,跟武則天說了一番話,這話跟李昭德對武則天說的意思相同。武則天聽後更覺煩憂,狄仁傑見武則天面色不悅,又補充了兩句。狄仁傑說:「天下都是陛下的,四海之內都是陛下的臣子,什麼事情也都算是陛下的家事。陛下是元首,我是宰相,我們都是一條心為江山做打算,所以我說這些不是想讓陛下煩憂,是希望陛下理解。」「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備位宰相,豈得不預知乎。」——《資治通鑑》

  武則天看著年邁的狄仁傑不由得有點心酸,她揉揉自己的太陽穴,點點頭,讓狄仁傑退了下去。誰來繼承大唐江山,終究還需要自己決定。武則天靜靜躺在龍床上,漸漸帶著倦意進入了夢鄉。

  武則天做了個奇怪的夢。武則天夢到一隻色彩斑斕的大鸚鵡在宮裡來回踱步,可是它雖色彩艷麗,卻是一隻斷了翅膀的鸚鵡。武則天從夢中驚醒,醒來時,天邊已有微光閃爍,她愣怔了一會兒,便起身召喚宮女為自己洗漱。

  早朝時,武則天將自己的夢告訴了國老狄仁傑,希望他可以替自己解夢。狄仁傑對武則天說:「鸚鵡代表陛下你,而它雙翅折斷代表陛下的左膀右臂都不能發揮作用,陛下的左膀右臂是陛下的皇子、皇嗣李旦和廬陵王李顯。只有重新啟用他們,陛下的力量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狄仁傑說完這番話後,有人慌忙從朝外進入大殿,稟告武則天契丹首領謀反。武則天勃然大怒,稟告之人小心翼翼地說:「契丹首領質問陛下,為何不歸還江山與廬陵王。」「何不歸我廬陵王。」——《資治通鑑》。這句口號深深震撼了武則天,朝堂之上,無數雙眼睛都盯著武則天。武則天的臉色陰沉,沉默不語。她沒想到,大周建立的這段歲月,依舊不能抹去李唐在人們心中的烙印。憤怒與震撼沒有讓武則天失去理智,她迅速派武懿宗組織十萬大軍平反契丹。

  武懿宗領旨,帶著十萬兵馬前去討伐,然而當他聽到前線手下報告契丹人馬不久就來時,武懿宗竟然大驚失色,慌忙騎著馬向洛陽逃竄。這是唐朝以來打的最失敗的一戰,武懿宗回去後,被洛陽的書生墨客抨擊得體無完膚。漸漸地,在洛陽開始流傳一首詩。「長弓短度箭,蜀馬臨高蹁。去賊七百里,隈牆獨自戰。忽然逢著賊,騎豬向南竄。」——《本事詩嘲戲第七》。這首詩正是講了武懿宗懦弱無能的醜態,他拉開的長弓射不了多遠就掉下來了,蜀地的矮馬他都要踩高凳才能騎上去。敵兵還距自己有七百里的時候,他就自己與自己打仗玩,突然聽說敵兵到來了,他驚慌失措,屎尿橫流騎著馬趕緊逃竄。

  這首詩漸漸傳到武則天的耳朵里,武則天不由得一聲嘆息,只好又派遣武懿宗、狄仁傑等人到被契丹侵略的河北去安撫百姓。可是武懿宗到了河北卻獸性大發,並沒有好好地安撫百姓,而是欺凌百姓,誣陷他們謀反,對他們進行大屠殺。「先是,百姓有脅從賊眾,後得歸來者,懿宗以為同反,總殺之,仍生刳其膽,後行刑,血流盈前,言笑自若。」——《資治通鑑》

  

  介於武氏家族的人能力太差,武則天終於決定將自己的江山傳給兒子。可是兒子李旦和李顯究竟誰接替自己更合適,武則天陷入了猶豫。這時,皇嗣李旦卻上書要求將自己的位置讓給李顯,上書之文非常真切誠懇,武則天看後便揣摩起李旦的意圖。在武則天手中,李旦可謂九死一生,經歷過誣陷謀反的事件,也因此差點丟了性命,李旦對皇位早已失去了興趣,他只希望保命,天生隨遇而安的李旦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面對李旦的上書退讓,武則天動了心,她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武則天在經過幾天的考慮之後決定讓李顯繼承自己的江山,這並不僅僅因為李旦的退讓,而是她在這幾天中想明白一個關鍵的問題。關於權力,武則天一向不允許別人跟她分享,縱使已經決定了接班人,也不能在鬆手的最後一刻讓任何人剝奪她的權力。武則天將兩人目前的形勢和處境分析了一下,她認為李旦雖然被自己軟禁起來,但是他是自己親封的皇嗣,繼承了李唐宗親和大臣的所有希望,他的勢力是隱性的也是可怕的。李顯被流放之後,生活顛沛流離,跟中央沒有機會接觸,勢力很小,是不能與自己抗衡的。另一方面,李旦一直被軟禁,武承嗣等人迫害李旦不止一次,倘若李旦接替自己的位置,那麼武氏的未來恐怕是凶多吉少。李顯與武氏沒有過多摩擦,只要自己在位,李武兩家的關係不會失衡。

  武則天命令手下將廬陵王李顯秘密接回宮中,李顯在外漂泊多年,回宮之後,面容憔悴,飽經風霜。李顯見到武則天,武則天還是當年的模樣,唯一變了的是她多了一份淡定與從容,皇位上的她顯得更加強大。武則天見到李顯時,心裡還是有些震撼,不在身邊的這麼多年,李顯竟然老了,頭髮白了不少。武則天意識到,自己也已經是個老人了。武則天和李顯寒暄了一陣,多年前互相仇恨的感覺也消失了,李顯經過歲月的洗禮,更加成熟懂事。李顯對武則天是感恩多於埋怨的,畢竟在有生之年,自己還可以重回皇宮,並且有希望成為將來的帝王。

  武則天將廬陵王接回的消息在第二天就傳開了,朝廷之上無人不知李唐復興乃是大勢所趨。支持李唐宗室的大臣都非常高興,這種喜悅的心情感染著每一個人。然而這個消息對於武承嗣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白費功夫,武則天已經做了打算。武承嗣在這個消息傳出不久後就臥床不起,沒過幾天就與世長辭。武則天見歸權李唐已是大勢所趨,便想鞏固自己手中時日不多的權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