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一體」

2024-10-11 15:25:14 作者: 岡田武彥

  黃宗羲評論念庵之學,認為始致力於踐履,中乃以歸寂為事,晚年徹悟於仁體。據念庵說,若以虛寂為體,以致守為工夫,則心中靜虛無物,又貫通無窮,並能使內外、動靜、四方、古今渾然一體,即所謂「全體大用」。如果達到這種境界,那就能很好地體物而不遺,容物而通順,委曲調停以待人,萬物感應而同於一體,直至所謂「以天下為一家,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而致知的目的,正在於獲得這種「萬物一體」之道(參見《羅念庵文集》卷4,《與蔣道林》)。

  歸寂派在王門諸派中被稱作是最善於體認陽明「萬物一體」精神的。這不僅因為陽明向歸寂說的首倡者雙江痛論了「萬物一體」說(參見《傳習錄》中,《答聶文蔚》),而且因為歸寂派的學說是以掩蓋全體的虛無為良知之體,以致虛為學之根本的。原來,陽明之「萬物一體」說,主要是把宋儒的「萬物一體」論包攝在良知說中,因而視宋學和王學為一脈的歸寂派,完全有理由對陽明的「萬物一體」說加以反覆闡述。念庵甚至只以「萬物一體之道」作為與佛老相對的儒學特色,他在其寄給尹道輿的書函(《羅念庵文集》卷3)中說:「近來見得吾之一身當以天下為任,不論出處,莫不皆然。……入此蹊徑,乃是聖學;若不入此蹊徑,便是異端。」認為如果把身體作為天地的負荷,那麼一切俗情也就自然難以污染了(同上)。念庵此論也許足以反駁以歸寂派為「沉空通禪」的誹謗。

  而雙江在論述「萬物一體」說時,卻並不是依據張橫渠的《西銘》,而是依據程明道的《識仁篇》。那是因為,他看到了當時論「萬物一體」者,不求斯道於仁,而拘泥於《西銘》的同理同氣說,徒以「同胞」為事,並投於意氣,附和雷同於俗情,而不知本體之淪喪,乃至陷於放誕任恣的傾向(參見《聶貞襄公文集》卷8,《答戴伯常》)。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一般來說,念庵之所以稱「《大學》之契矩,原本來自於知止」(《羅念庵文集》卷4,《與劉仁山》),也是為了救正「萬物一體之道」因契矩而產生的弊病。如前所述,「知止」是念庵歸寂說的最後歸宿,念庵認為由歸寂方能得「萬物一體之道」。由此可以說,雙江首倡的歸寂說,也只有到了念庵時才稱得上入於精微了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