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過後歸於平淡

2024-10-13 15:47:48 作者: 王建軍

  自視聽言動以至富貴貧賤、患難死生,皆事變也。事變亦只在人情里。

  印度詩人泰戈爾有詩云:「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人生是一個從絢爛歸於平淡的過程。生,便如夏花,極盡綻放,不停地追求。因為來日方長,便鍾愛艷麗與繁華,喜歡一切新鮮刺激的事物,肆意揮動生命的畫筆,將人生填得滿滿的;死,便如秋葉,退掉了濃郁的色彩,安安靜靜,寂然飄落。因為時日無多,所以明白一切都不過是空,生命的脆弱時刻伴隨,思想於是遠離了喧囂,盡歸於平淡之中。

  繁華過後總是空。生命的奧秘在哪裡呢?在於向死而生,獲得恬淡平和、視死如歸的心態,這種心態能夠讓人卸下生命和心靈的重負,一直生活在別樣的期待和無所畏懼的輕鬆愉快中。

  生死隨緣,因為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向死而生,死如再生,面對生死,我們不如泰然接受,好好把握當下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子夏問孔子,詩經中這三句話到底說什麼,當然子夏並不是不懂,他的意思是這三句話形容得過分了,所以問孔子這是什麼意思。孔子告訴他「繪事後素」,繪畫完成以後才顯出素色的可貴。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在衛國看到一個世家公子荊,此人對於生活的態度、思想觀念和修養,孔子都十分推崇。以修繕房屋這件事為例,剛剛開始可住時,他便說,可以將就住,不必要求過高。後來房子又擴修,他就說,已經相當完備了,不必再奢求了。後來房子又繼續擴修,他又說,夠了,太好了。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讀了這段事跡時曾說,這兩個場景以現在人生哲學的觀念來說,就是一個人由絢爛歸於平淡。就藝術的觀點來說,好比一幅畫,整個畫面填得滿滿的,多半沒有藝術的價值;又如布置一間房子,一定要留適當的空間,也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不要過分沉迷於絢爛,平平淡淡才是真。

  人生來雙手空空,卻要讓其雙拳緊握;等到死去時,卻要讓其雙手攤開,偏不讓其帶走財富和名聲……不明白這個道理,人就很難將許多東西看淡,很容易為外物所累。

  王陽明的致良知,正是為了參透人生最大的問題——「生死」。一個悟了道的人,在心靈完全不為外物所滯的境界下,領略到與萬物一體的真實性,這時才能真正地參透生死的奧秘,也才能如王陽明那樣在病危時坦然微笑著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人生短暫,我們來不及感慨,仿佛馬上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真正屬於自己的快樂在於簡約的內心,如果自己不能完完全全、真真實實地生活,反而陷入物質欲望為我們設下的圈套中,便很難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世間繁華就像童話里的紅舞鞋,漂亮而充滿誘惑,一旦穿上,便再也捨不得脫下來,只能瘋狂地轉動舞步,即使內心充滿疲憊和厭倦。當生命的舞會到達終點,脫下紅舞鞋時赫然發現,一路的風光和掌聲結束後,留下的只有說不出的空虛和疲憊,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繁華過後總是空。最美的生活從來不是最繁華的生活。很多人不斷追求所謂的舒適,最後才發現,真正的舒適在於內心。人生若煙火,絢爛過後便歸於平淡,一顆通透的心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在恬淡與豁達中才能感到生命的甜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