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王陽明:如何找回你強大的內心> 過分執著於靜,易空虛寂寞

過分執著於靜,易空虛寂寞

2024-10-13 15:46:55 作者: 王建軍

  劉君亮要在山中靜坐。

  先生曰:「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是反養成一個驕惰之氣了;汝若不厭外物,復於靜處涵養,卻好。」

  王陽明不贊成人們為了求靜而靜坐,他覺得過分執著於靜,易空虛寂寞。因為靜坐並非只是尋求安靜那麼簡單,如果僅僅是喜歡安靜,那麼遇到事情就會忙亂,難以有長進。這樣靜坐,也僅僅是表面看似收斂,而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溺。

  而反對人們過於執著於靜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王陽明推崇心無動靜的思想。在他看來,心之本體即良知,是恆常不變、無前後、內外之分而渾然一體的天理。動靜只從事上看,遵循天理就是靜,順從欲望就是動,這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無動無靜、有動有靜等觀點。王陽明認為,遵循天理雖萬變而未嘗動,故動中有靜;順從欲望則心如槁木死灰亦未嘗靜,故靜中有動;有事感通是動,但其寂然之體未嘗增加,故動而無動;無事寂然是靜,但感通的功能未嘗減少,故靜而無靜。當然,王陽明所說的心無動靜,並不是說心沒有動靜,而只是說它體用如一,故動靜合一,即沒有絕對單一的靜,也沒有絕對單一的動。

  既然認定心無動靜,王陽明就不主張人們過多地在靜上用功,而提倡動靜合一。正如他所說:「人心自是不息,雖在睡夢,此心亦是流動。如天地之化,本無一息之停。然其化生萬物,各得其所,卻亦自有靜也。此心雖是流行不息,然其一循天理,動自靜也。若專在靜上用功,恐有喜靜惡動之弊。動靜一也。」在王陽明看來,動靜如一,人們如果循理去欲,就能不求靜而心自靜;相反,如果過於執著於靜,順從人求靜的欲望而違背了天理,心中則沒有清靜可言。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有一位郁多羅伽仙人,他本來想到一個樹林裡去參禪,但是樹林裡每天都有鳥叫聲嘰嘰喳喳,他嫌煩,於是改到水邊去參禪,但是水裡有很多的魚在跳躍戲水,也有很多聲音,他又生起嗔恨心。他恨鳥叫,幾乎要把樹林砍伐盡;他恨水裡的魚不停跳躍,於是就發了個誓願:將來有一天,一定要把這許多鳥、魚統統抓住。由於這個境界影響了他的心,使心有所執著。最終,這個郁多羅伽仙人未能參禪成佛,反而因為自己心中的那些惡念而被貶下凡,淪為一隻臭鼬。

  郁多羅伽仙人過分苛求安靜的參禪環境,致使心中生出了求靜的妄念,並產生了對鳴叫的小鳥和跳躍戲水的魚兒的嗔恨心,最終破壞了內心純淨的良知,也就落得個下凡為獸的結局。

  總之,我們可以通過靜坐來養心,但不要刻意地追求靜,因為過於追求靜也是一種妄想。如果我們過於追求靜,執著靜,反而會達不到靜的境界。當我們執著於靜的時候,所產生的效果恰恰背離了我們的初衷,使我們離心之本體——良知——越來越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