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立身之本
2024-10-13 15:45:40
作者: 王建軍
以賓陽才質之美,行之以忠信,堅其必為聖人之志,勿為時議所搖、近名所動,吾見其德日近而業日廣矣。
在王陽明看來,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一個人存在於社會之中,誠信是其基本的道德依存。如果一個人以忠實誠信為行事的準則,堅定做聖人的志向,不被時局動搖,不被名利誘惑,德行修養就會越來越高,事業也會越做越大。
孔子在《論語·為政》中也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說: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可以呢!就好比大車上沒有輗,小車上沒有軏,它靠什麼行走呢?一個人失去信義,便無所依託,長此以往,別人對其只會敬而遠之。信口開河、言而無信,只會讓自己失去做人的從容與真摯,同時失去別人的信任。
季札是春秋時吳王壽夢四個兒子中最小的。他雖小卻很有才華,壽夢在世時就想把王位傳給他,但季札避讓不答應,壽夢只好仍舊讓長子諸樊繼位。
後來,季札受吳王的委託出使北方。北行時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在接待季札時,看到他佩帶的寶劍,吳國鑄劍在春秋聞名,季札作為使節所佩帶的寶劍自然不凡,徐國國君對季札的寶劍讚不絕口,流露出喜愛之情。季札也看出徐國國君的心意,就打算把這寶劍送給他做紀念。但是這把劍是父王賜給他的,是他作為吳國使節的一個信物,他到各諸侯國去必須帶著它,現在自己的任務還沒完成,怎麼能把它送給別人呢?只能暗下決心,返回時一定把此劍獻上。
後來,他離開徐國,先後到魯國、齊國、鄭國、衛國、晉國等地,返回時又途徑徐國,當他想去拜訪徐國國君以實現自己贈劍的願望時,卻得知徐國國君已死。
萬分悲痛的季札來到徐國國君墓前祭奠,祭奠完畢,季札解下身上的佩劍,掛在墳旁的樹木之上。隨從人員說:「徐國國君已死,那寶劍還留下幹什麼呀?」季札說:「當時我內心已答應了他,怎麼能因為徐國國君已死,就違背自己的心愿呢!」
一個已經亡故的贈劍對象,一把價值連城的寶劍,詮釋了「誠」的真實含義,相比那些對別人做出了正式承諾而找各種理由不履行諾言的人來講,季札無疑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準則,是與人交往的前提,唯有遵守對他人的承諾,他人才會將心交於你,並且團結在你的周圍,給你存世的支撐。倘若你歷來以違背誓言為生活的基本準則,只為小便宜處處失信於人,不僅會失去朋友,還會失去你所得到的一切,令自己孤立無援。
因此,王陽明總是告誡自己的學生:講良知,自然就不能夠容忍不誠實。不誠實一旦存在,心就能夠察覺。而誠實也好比人的名片,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為其贏得信賴。在成功的道路上,誠信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
也許談到誠實與守信,許多人總會有「老實人容易吃虧」的感覺。的確,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也許我們會由於誠實而暫時錯過一些東西,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都算不了什麼。因為我們樹立了誠實守信的形象與名聲,從而被人信賴,這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有時,憑藉欺詐、奇蹟和暴力,可以獲得一時的成功,但是只有憑藉誠實與守信,我們才能獲得永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