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學問是學以致用

2024-10-11 15:17:53 作者: 王建軍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古往今來,但凡做學問的大家,皆強調學以致用,主張在實際上發揮學問的作用。儒家聖賢孔子周遊列國,欲以其學說勸諫各諸侯治國之道,雖受時勢的阻礙未能成功,但在之後的太平盛世則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學說,塑造著兩千年封建王朝的文化根基和國民性格。北大第一任校長蔡元培先生對孔子的治學之道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一個人求學問就是為了經世致用,即使剛開始時有人不了解,還是要一如既往地去做,這樣才能學得真學問。

  何謂「經世致用」? 「經世」就是要考察我們生活的社會,知道社會的問題,同時也要在社會中去尋找知識。「致用」就是要把所學的知識與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聯繫起來,並通過學習知識來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清朝末年,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加劇,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在那種情況下,經世致用之學,再度興起。魏源、龔自珍及稍後的康有為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他們借經書的「微言大義」來發揮自己社會改革的主張,對警醒國人、號召救國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想要真正做到知與行的合一,就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實踐來檢驗知識的正確與否,在實踐的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的內涵,如此才能將所學知識經世致用。晚清名臣曾國藩也特別注重「經世致用」,他強調要將書上的學問運用到當官和做人中去。

  曾國藩帶兵十分注重籌餉工作,是因為兵書上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因此,湘軍的餉銀是當時最高的。如此一來,士兵自然願意加入曾國藩的隊伍。兵書上也說治軍要「上下同心」,曾國藩就注重對士兵信念的培養,他把湘軍打造成了一支上下齊心的軍隊。曾國藩的手下大多是流落民間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得到了曾國藩不遺餘力的提拔和重用,因此形成了以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為首的湘軍政治集團。曾國藩成為湘軍政治集團的事業領袖和思想領袖。

  曾國藩強調的經世致用正是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然而,王陽明的弟子徐愛卻未能領會王陽明關於知行合一的意思,與王陽明的另兩位弟子黃綰、顧應祥反覆辯論,始終未能得出明確的答案,於是向王陽明請教。

  徐愛說:「比如現在的人都知道要孝順父親、尊敬兄長,然而卻有不能做到的,這就表明『知道應該怎樣』和『真正做到』分明是兩件事。」

  王陽明說:「你說的這種情況是已經被人的私慾所蒙蔽,不是知行的本體了。聖賢教育世人知與行,正是要恢復知行的本體,不是只教人們如何知、如何行就算了。例如《大學》中提到的一個真正反映知行本體的事例,即『如好好色,如惡惡臭』。看見美色屬於知,喜歡美色屬於行;人在看見美色時自己本身就已經有喜歡之心,而不是見了之後又有個想法去喜歡。聞到惡臭屬於知,厭惡惡臭屬於行;聞到惡臭時自己就已經厭惡了,並不是聞到之後又另有個想法去厭惡……」

  現如今,即將走出校園的大學生中,不少人無奈地感慨所學知識對其就業毫無幫助,完全不知學來有何用。如果學問不能用來指導自己,我們就很難取得任何進步,這樣的學習又有什麼意義呢?由此可知,我們學習知識,不能只知學習,不知聯繫實際。要做到知行合一,經世致用。倘若埋頭苦讀若干年卻不知道學來有何用,便容易失去繼續求學的動力,無法樹立人生的目標,難以明確前進的方向。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