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王健林內部講話:最新版> 瞄準時機,快速行動

瞄準時機,快速行動

2024-10-11 15:11:49 作者: 墨曄

  萬達執行力強不僅企業界公認,政府、百姓也公認,一個一個奇蹟,一個一個「不可能」都在萬達實現。前幾天,我跟一個外國代表團談判,其中包括美國一家知名投資公司的董事長,所有人都問一個問題:「萬達怎麼能做到一年開業20個購物廣場,同時還有幾十個在建?」這在國外完全不可想像。如果我告訴他們,有的萬達廣場一年內就建成開業,他們可能更理解不了。

  ——王健林在萬達學院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萬達必須再快一點,必須要快。」王健林強調萬達速度,他認為只有快才能搶占市場。在萬達成立20多年所做的近百個項目中,只有昆明一個項目沒有按時完成,結果是總經理被開除。

  在武漢,萬達曾創造出一個「城市神話」,打造出「中國第一的世界一流的業內朝拜之地」——武漢中央文化區。其中,名為「楚河漢街」的商業步行街,不僅成為武漢市內新的地標,也創造出行業內廣為流傳的速度神話。

  

  武漢中央文化區,占地約180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40萬平方米,是萬達集團旅遊地產項目之一,也是一個以文化為核心,兼具旅遊、商業、商務、居住功能的世界級文化旅遊項目。對旅行團來說,如今帶團游武漢,楚河漢街已成為必須參觀的項目之一。對於地產界業內人士來說,楚河漢街建造時的「萬達速度」更是成了不朽的傳說。

  當年,萬達和武漢市政府約定的交地時間是2010年6月30日,開業時間為2011年9月30日。然而,因為各種原因,直到2011年1月政府才交地,但令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是,楚河漢街依然在當年9月30日如期開業,耗時八個半月,無一天拖延。

  隨後的國慶假期,楚河漢街迎來230萬人流量,接待量全國排第三,而第一和第二是故宮和長城。萬達再一次用事實證明了業內的傳聞:萬達開發的物業,從來都不愁招商,只有商鋪挑商家,而不是商家挑商鋪。

  北京的石景山項目,恰逢2008年奧運會,故停工數月,之後又迎來了北方冬季的嚴寒,但最終居然按期開業,一天都沒有延遲。「這個項目的老總基本上累垮了。」一位萬達員工感慨道。武漢菱角湖萬達廣場開業前一夜,有5000多人同時做保潔,第二天萬達廣場如期開業。

  龐大的萬達帝國正行駛在快車道上,想慢下來,很難。

  在網際網路時代,每天都有新的事物產生,用戶需求變化得非常快,競爭也很激烈,一旦速度跟不上,就會被淘汰。索尼不再生產隨身聽了,諾基亞被蘋果取代了,連提出「快魚法則」的思科也正在被中國「快魚」華為窮追猛打。

  中國「快魚」華為,一直被視為快速和準確反應的企業典型。任正非曾說:「快速反應是使華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關鍵。」華為在進軍歐洲市場時,快速建立起全面覆蓋的服務網絡,主打快速客戶服務,順利搶占市場。

  關於華為超強的執行力和超快的反應速度,這裡有兩個小案例可以作為佐證。

  1997年,天津電信里有人提出「學生在校園裡打電話很困難」這一問題。任正非得知後立即指示:「這是個金點子,立刻響應。」於是,兩個月後201校園卡就在華為出世了,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很快就推往全國。實際上,這項創新只需要在交換機原有的200卡號功能上進行「一點點」技術改造,但是等其他公司反應過來想要追趕時,華為已經領先它們近一年時間了。

  1999年,華為成為最早和中國移動合作神州行預付費業務的企業。在此之前,華為就已經覺察到這個極具潛力的市場,並暗自做了技術儲備。中國移動一提出需求,華為立刻全力響應,技術上也做好了完全供應的準備。

  中國移動一期工程在全國25個省市鋪設了聯絡點,而承建方只有華為一家。兩年內,華為沒賺到一分錢。但在業務成功推廣後,中國移動二期招標時一次性就付給了華為8.2億元的合作費,這也成為當時華為最大的一筆合同,利潤遠遠高於其他產品。雖然之後還有其他的企業跟進,但價格只有當初的五分之一。

  憑藉敏銳的技術嗅覺和快速的執行能力,華為如今正從網絡業務向雲計算和終端業務延展。雲戰略、終端戰略、系統設備構成了華為新的「雲管端」戰略。華為的手機和寬帶數據卡等已在全球市場取得巨大成功。

  小米作為一家成立只有六年多的公司,在2015年累計售出7000多萬台手機,年營業額高達780億人民幣。

  小米是怎麼創造這個奇蹟的呢?最重要的是雷軍團隊的效率意識,雷軍相信一句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發現,網際網路行業和其他行業不一樣,所有的人都是24小時工作的,因此要在最快的時間裡解決問題。於是,在手機作業系統MIUI的開發過程中,小米糰隊一直緊盯著論壇看有沒有新的建議或者問題反饋。

  這個過程一般要花掉兩天時間,接待一百多位用戶,接著再花兩天時間開發,兩天時間測試,爭取在周末將新的成果發布出來。這樣一來,MIUI一直能堅持每周疊代。

  市場遊戲規則的關鍵在於速度,產品要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進入市場,而不是一年,因此要比其他人更快行動。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誰的反應慢,誰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就大。

  當然,「快」還要落腳於企業的具體執行之上。有了快而準的決策,卻沒有高效的執行力,最終快也要變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