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王健林內部講話:最新版> 勤能補拙,也能彌補一切

勤能補拙,也能彌補一切

2024-10-11 15:09:59 作者: 墨曄

  我自己總結,成功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勤奮、才智和機遇。在這三個方面中,才智是非常重要的,機遇也很重要,這就是為什麼兩個人做一樣的事情,付出一樣的努力,時間也一樣長,但一個成功,另一個卻不成功(的原因)。但是,在這三個方面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勤奮,勤奮能夠彌補你才能的不足。

  ——王健林的演講《致奮鬥》

  2013年7月6日,在「中國創業榜樣」大型公益活動中,王健林發表了名為《致奮鬥》的演講,生動闡釋了創業中「勤奮可以彌補一切」這一觀點。

  奮鬥是一種狀態,是一種精神,可以簡單概括為:奮鬥就是勤奮工作,充實生活。如今,大多數人都渴望成功,但是怎樣才能成功呢?

  在王健林看來,成功的核心因素有三個方面:勤奮、才智和機遇。而在這三個方面中,王健林認為勤奮是最重要的,因為勤奮可以彌補人才能的不足。

  1989年,王健林放棄公務員的工作去做房地產。當時,他完全是「兩眼一抹黑」的狀態,圖紙看不懂,業務也搞不明白,同事懷疑他,同行笑話他,甚至很多人給他下了定論:從哪兒來一定會滾回哪兒去。

  面對這些譏諷,王健林沒有退縮,反而下定決心一定要先把業務學好,因此在之後的四五年裡,王健林幾乎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時間。白天要上班,他就利用晚上和節假日的時間,一個人窩在屋子裡看圖紙、看業務書,向別人請教。就這樣堅持了四五年,王健林所學到的知識相當於讀完了房地產專業的兩三個文憑。無論是規劃設計還是建築經濟學,他從一無所知變成了樣樣精通。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王健林憑藉驚人的勤奮和努力,儼然成了房地產行業的專家,因此,他堅信勤奮可以彌補才智的不足,勤奮可以彌補一切。

  除此之外,王健林還說明了勤奮與機遇的關係。許多人認為只要有了機遇,即使不夠勤奮也沒什麼關係,但是在王健林看來,勤奮是發現機遇、把握機遇的方法。

  張欣作為中國最富有的女人之一,從工廠女工到劍橋大學碩士,從投資銀行員工到房地產界的女王,她的創業經歷頗具傳奇性。她憑藉勤勞致富的簡單信念與外柔內剛的真性情屹立潮頭,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我是一個不能允許自己失敗的人」,回顧過去,張欣的奮鬥史為許多人樹立了榜樣。

  張欣家境並不富裕,14歲就跟隨父母移居香港。因為生活困難,張欣在香港工廠流水線當起了計時工,一干就是五年。在這一段被張欣稱為沒有思想的機械式時期,她的理想也極其簡單,只要工資從每月八九百元漲到一千元她就滿足了。

  但是,當真的掙到一千元時,張欣又開始嚮往去寫字樓工作,成為小白領了。為了這個目標,張欣選擇了給自己充電。無論多麼辛苦,每天下班後她都風雨無阻地去讀夜校。直到有一天,她終於走進了寫字樓,成了一家貿易公司的秘書兼財務。

  「當時,最大的夢想就是上學,接受好的教育。」當有朋友說她應該繼續讀書時,張欣竟然真的不管不顧地帶著五年打工攢下的三千英鎊,一口炒菜鍋,一本英漢字典,只身前往英國蘇塞克斯大學學習經濟學,隨後又從劍橋大學獲得了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

  畢業後,張欣進入華爾街,成了一名年輕的分析員,先後在高盛集團和旅行者集團任職。

  1994年,張欣經同學建議回國,並打算在一個名叫萬通的公司任職。也就是在這一年,她認識了未來的丈夫和合作夥伴——潘石屹。

  1995年,潘石屹離開萬通,張欣也選擇和丈夫一起創業。夫妻倆創辦了紅石公司,三年後改名為SOHO中國。

  張欣說:「創業開始是很難的,前幾年我們都是掙扎在生存線上,要付工資,要付租金,還要投資,不斷到世界各地找投資人參與進來,非常艱難。」

  1998年,中國房改進入新階段,房地產進入市場化時代,這也讓張欣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長城腳下的公社」就是她的得意之作。張欣坦言自己原本對建築一竅不通,但為了做好項目,她投入了150%的努力,「一旦決定要做好一件事,我就一定要做到很好。剛做發展商時,無論看書、看雜誌,還是旅行、公幹,我都在看有關建築的東西,要做到別人一講,我就知道他在說什麼。」

  憑藉著超乎常人的勤奮和堅持,張欣獲得了機遇也實現了愛情和事業的雙豐收。即使在一窮二白、一籌莫展之時,奮鬥拼搏的精神也是支撐她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力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