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的談話大大增進親密感
2024-10-11 15:07:15
作者: 金文
有些話說出去可能形式上讓人覺得不是那麼精煉,但實質上卻有其作用。我們來看一段楊瀾採訪華人女高音歌唱家黃英時的談話,當時楊瀾說:「1996年在聖誕節的時候,你和多明戈還有麥可波頓一起唱了聖誕音樂會,這個唱片的銷量也很大,一時間你跟兩個這麼大的明星一起演出,你的地位也得到了很……我覺得……是一種……一種承認和一種提升。到這次在上海,你又和卡雷拉斯一起進行這個音樂會,中間也有很多自己單獨的表演,作為一個歌劇演員來說,你對於這些大師級的人物,特別是像三大男高音,多明戈、卡雷拉斯還有帕瓦羅蒂,你最欣賞其中哪一位呢?」
楊瀾在說「你的地位也得到了很……我覺得……是一種……一種承認和一種提升」這句話時,中間有幾處停頓。不難看出,一開始,她先是想用客觀肯定句式來做一個評判,但臨時又決定將語氣弱化,改用主觀評價的方式:「我覺得……」「是一種……一種承認和一種提升」,這種出語改口在主持人的話語表達中並不少見,那麼這算不算是廢話呢?因為楊瀾完全可以更精煉地說:「我覺得這對你來說是一種承認和一種提升。」但是,我們是不是真的就覺得這種出語改口的效果沒有「你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承認和提升」來的好呢?
其實,並不盡然。在這段話里,楊瀾並沒有因為嘉賓是蜚聲國際的華人女高音歌唱家就一味地吹捧,只是調整了幾個字「我覺得是」便把主持人經過思考和呈現的客觀表露出來,這種交流顯得真實而誠懇。楊瀾的話語體現出了她對於話語表達分寸感的準確把握,比較好地把握住信息焦點,在讚譽的同時又儘量保持一種客觀態度,從而創設了一個友善、寬鬆卻又不失理性的訪談氛圍。
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現場的話題、現場的語境、現場發生的一切都可能成為影響主持人話語表達的因素。主持人這時的話語是密切地依附語境,有可能句式出現跳躍,有可能說出的句子會做改口、補充甚至中途停頓,這些「意外」的、「不經意」的話語信息看似冗餘,卻可以營造一種氣氛,可以是表達中的一種過渡、一種強調、一種稀釋費解信息的手段,甚至是一種屬於言語美學的幽默或情調的渲染,並最終凸顯著表達內容的開闊和表達方式的變通。
有一期《魯豫有約》的嘉賓是國家桌球男隊少帥劉國梁和他的夫人王瑾,魯豫採訪他們的愛情故事。魯豫一開始就拋給他們一個問題:「你們兩個在家裡誰說了算?」就像朋友之間拉家常似的,很輕鬆地進入了採訪。
當劉國梁說到就是想找一個賢內助,要能夠在事業上給予他最完全的支持時,魯豫又隨口卻很認真地問道:「你這樣的覺悟多大就有了?」
「覺悟」一詞讓全場觀眾有些忍俊不禁,而劉國梁也幽默地回答說:「這樣的覺悟是從來就有的。」全場觀眾更是哈哈大笑。
採訪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著,談及他們的戀愛時間可能有十四五年了,魯豫於是佯作思考,然後很認真地點了點頭:「嗯,你們是比較早的早戀。」說完又認真地點了點頭,爽朗地大笑起來,逗得全場觀眾都哈哈大笑。
這類看似不經意的談話,往往會拉近兩個人的關係,令談話順利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