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世界歷史讀本(全5冊)> 第四章 中國和日本的故事 第一節 古代的中國和日本

第四章 中國和日本的故事 第一節 古代的中國和日本

2024-10-11 14:42:06 作者: (英)伊莉莎白·奧尼爾

  直到19世紀,歐洲國家才與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偉大的亞洲國家產生真正的聯繫。

  中國的文明史比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悠久,中國的土地面積比所有歐洲國家加起來還要大,有4億多人口生活在那裡(1)。

  中國人屬於蒙古人種,他們長著黃色的皮膚和又黑又直的頭髮。

  

  在公元前1000多年,中國人就擁有自己的文字體系了;同樣在很早的年代,他們就能造出懸索橋;還修建了偉大的長城——長達1500英里——沿途都有瞭望塔和防禦工事,用來阻擋中國北方的野蠻人。

  中國出產精美的絲製品和瓷器,他們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時間比歐洲人早400年。中國文明在很早的時候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沒有在這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下去。

  馬可·波羅曾經到中國訪問過著名的可汗朝廷(2),但是除了他後來回到歐洲講述的那些關於中國的故事之外,歐洲人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而且他們也並不相信馬可·波羅講的故事。

  在16世紀,葡萄牙人的商船航行到中國沿海停泊,隨後英國人也去了中國。到了17世紀,有人把茶葉從中國帶回了歐洲。在此之前,歐洲的人們從沒見過茶葉。

  但是中國人不允許外國人深入到他們國家的內陸地區。16世紀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好奇心特別強的葡萄牙人成功到達了中國的首都北京,結果中國人把他抓起來斬首了。一直到19世紀,中國仍然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中國人對歐洲所發生的精彩紛呈的事情都毫不知情,他們只是靜靜地繼續遵循著自己的生活方式。

  19世紀,當人們對日本這個國家產生興趣的時候,日本也和中國一樣很不願意受到外國人的打擾,但是日本人很快就展現出他們身上和中國人不一樣的地方。

  他們的歷史談不上久遠,並不能追溯到很遙遠的年代。日本人也屬於蒙古人種,他們身上具有中國人的血統似乎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因為日本人看起來非常像中國人。還有一些人認為他們的血統中存在很多雅利安人的元素。我們知道,日本人至少是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後100年,也就是1世紀之後才成為他們美麗島嶼的統治者的。

  他們的歷史和中世紀早期歐洲人的歷史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他們的國家有一個帝王,被稱為天皇,不過日本在封建制度日益發展的背景下,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那些大封建領主手中。這一點,和歐洲當時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葡萄牙商人在16世紀也航行到了日本,教會還派遣了傳教士前去傳教,不過他們並沒有取得什麼實際意義上的進展。

  日本和中國一樣都不喜歡外國人。但是在1853年,美國派遣佩里准將率領一支艦隊前往日本,並帶著美國總統寫給天皇的一封信,信上提出請求日本和美國交朋友,同時也向日本人指出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實際上離得非常近,而日本人對此卻不以為然。但是過了幾個月之後,當美國詢問日本的答覆時,日本人還是做出了讓步,因為他們知道如果爆發戰爭,他們根本沒有足夠強大的海軍去和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對抗。

  很快,美國、英國、俄國和荷蘭都獲准在日本某些港口進行貿易活動。1862年,天皇派遣了一些日本人去歐洲和美國考察。當他們抵達陌生的國度時,這些日本人只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是新奇而美妙的。

  日本也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國度,那裡到處都是鮮花。菊花最開始的時候正是從日本傳到歐洲的。日本人雖然身材矮小,但是典雅漂亮。他們穿著雅致的服飾,都是棉質或者絲綢質地,腰間扎著一條很寬的帶子。

  儘管日本的富士山山頂白雪皚皚,終年不化,但是日本這個國家卻可以說是陽光燦爛的宜居之地。日本當時的一切和現在一樣,非常漂亮而且乾淨,是優秀的藝術家民族。

  直到19世紀中葉,日本人對於現代發明仍然一無所知。雖然第一批前往歐洲的日本人回去的時候對那些現代發明滿懷熱情,然而在日本本土依然有很多人對模仿西方深惡痛絕,這些人聯合起來推翻了大領主並奪取了他的權力。

  後來日本天皇再次掌握了所有權力,人們希望他可以把外國人都打發走。不過他並沒有這樣做,這位新天皇滿腔熱情地想要學習西方。

  很快,日本人就效仿歐洲國家建立了自己的海軍和陸軍。他們還建立了新的教育體系,日本的每個孩子都被送去學校上學。日本的首都東京則成了亞洲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偉大的城市之一。這個國家也有了電燈、電話和電報,這些都是向西方學來的。

  隨著改革逐漸推進,日本還成立了議會,儘管日本天皇所擁有的權力在某些方面仍然比大多數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更大,而且他的地位也更加重要,但是日本人民也可以通過議會來行使他們的權力。

  日本人非常尊重和敬畏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對比自己年長的人也同樣如此。他們也非常誠實和勇敢。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日本人可以說是現代世界最了不起的民族之一,因為他們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迅速學會了許多新事物。同時期的中國卻沒能跟上時代的潮流,依然固步自封,我們將在下一節看到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導致的不同結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