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變形」
2024-10-11 14:38:47
作者: 吳冠中
「變形」一詞含義是明確的,指對象被變了形。在哈哈鏡里看到的自己或別人,就都已變了形。我們已習慣在造型藝術中沿用「變形」一詞,指並非完全模仿對象而有意變其形的表現手法。但「變形」一詞其實是曲解了藝術創造的本質,甚至是「偽造藝術」的教唆犯。
骨科醫生熟悉人體骨骼的精確構成;內科醫生掌握人體消化系統及循環系統等等規律,經絡似乎看不見,針灸大夫體會其間確鑿存在著隱蔽的通渠。一副人體骨骼架或一幅剝了皮的血管運行圖往往觸目驚心,但它們是真實的,比平常所見的人之外表更真實地表現了人之各個方面。藝術家表現人,活人。活人的樣式和特點多:有重量、有力量,活動、寧靜……當作者為了充分抒寫人的執著、敏感、狂想、迷惘等等不同情懷時,筆底自然流露出某一時空或瞬間中感受到的人的獨特形象:無錫泥人阿福的圓臉團團、亨利·摩爾弧狀與塊狀構成的永恆、《馬踏匈奴》的厚重、傑克梅第的乾瘦、周昉的豐腴、老蓮的狂怪、馬迪里亞尼的舒展……都著意於充分表達特定的情意與情趣,於是作品中的形象與客觀對象的外貌便有了較大或很大的差距,「變形」了,卻更真切地、淋漓盡致地表露了感受中的對象。我一向不同意將這種表現手法中的真實性與深刻性名之曰「變形」。有人初次見到這樣的藝術形象也許會驚訝,正像起先也許懷疑人體骨骼或血管圖就是自己生理的真實。
正因為許多傑出的造型藝術作品是屬於「變形」範疇的,當對這些成功的作品並未理解與體會或一知半解時,人們也就會先模仿,仿其「變形」,似乎「變形」是「成功」的標誌或捷徑。
「形」是創造的結果,而「變」包含著構思、探索與提煉的艱苦歷程。並未理解便先模仿也無妨,在模仿中逐步加深認識。不怕幼稚,幼稚必然會走向成熟,但藝術創作最忌虛偽,裝腔作勢。分娩,只能是懷孕的結果。各科醫生在自己的專業里精益求精,竭力探索生命之奧秘,不過他們都必須有一個共同的知識基礎:徹底研究過人體的整體機能。在造型藝術中,如對人的具象規律不掌握,對形式美無體會,就想譁眾取寵耍變形,是自欺,但欺不了人,欺人也欺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