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魚缸有關係嗎?
2024-10-11 14:33:16
作者: 石兵
「中國沒有建築,只有房子。」幾十年前,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建築行業的落後現狀。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成了國際建築師的試驗場,國內的重大標誌性項目的設計權紛紛被國外設計師獲得,甚至有的項目在招標中竟規定,國內設計單位必須和國外設計機構組成聯合體才能參與投標。
進入21世紀之後,這種情況愈演愈烈,中國建築師都在為市場前景憂心忡忡,中國本土建築設計業徹底落入了低谷,就在這時,一個北京小伙躊躇滿志地從美國回到了北京,不久,MAD建築事務所在北京宣告成立。
在外國設計公司林立的中國市場,要占得一席之地談何容易,但這個小伙子竟然用極短的時間就站穩了腳跟,隨後,一件件石破天驚的作品橫空出世。2004年9月,廣州800米雙塔震驚了世界建築行業,他和他的設計公司也因此一炮而紅;2006年的廣州國際生物島、長沙文化中心;2007年的廈門博物館、三亞鳳凰島、世界島之東京島、鄂爾多斯博物館;2008年的北兵馬司胡同32號、嘉德藝術中心、北海海灣新城……一個個在中國建築界響噹噹的著名作品都出自他之手。
他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一切源於設計理念的差異。
「魚需要魚缸嗎?」「什麼樣的空間才最能滿足人的需求呢?」他一直在思考和研究這些帶有哲學性的建築問題,正因為此,他的理念才超脫了建築本身,達到了另一個高度。
在MAD建築事務所的辦公空間裡,放著一個不大的魚缸。他說:「我們用攝像機拍攝魚的活動,在電腦里分析它們的行為,發現了它們的一些習慣,並按照它們的生活需要設計了一個魚缸。但後來我們想,魚一定要跟魚缸有什麼關係嗎?與忘情於江湖相比,什麼樣的魚缸都是對魚的限制。人類從住山洞,到住帳篷,現在又住進遍布城市的方盒子一樣的建築裡面,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改善了人的居住條件,同時也更多地限制了人與自然的交流和自由的生活。我們在擁有了如此高水平的技術之後,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人們生活得更開放,如何利用好技術,如更尊重人的選擇,讓空間儘可能擁有自己的個性,而不是限制。」
由於具備了哲學與人文的思想,他建築理想的展現似乎總是給人驚喜。當人們以為會出現一個稜角的時候,他給出了一個曲線;當人們期待一個新高度的時候,他卻拿出了一個平面。他的設計形態各異,卻都命中注定般烙印著MAD風格;他的設計前衛大膽,卻似乎總能與周圍環境達成一種戲劇化的和諧。
在占領國內市場的同時,他還將觸角伸到了國外市場。2006年9月,在加拿大密西沙加市,一場聲勢浩大的建築設計方案確定的宣布儀式上,市長親自宣布中標者是一位來自傳統意義上的「建築設計弱國中國」的小伙子時,整個城市沸騰了,那一年,他年僅30歲,卻創造了歷史,成為中標國外標誌性建築第一人。
他說:「從早上開始,我就不斷接受當地媒體的採訪,包括在電台和電視台做現場直播節目。後來,密西沙加市的市長還親自給我寫了一封信,感謝我為城市設計了一個這麼好的建築。」
翻開他的履歷表,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期間他已鋒芒畢露,2002年剛剛取得耶魯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便獨力完成了「浮游之島」——重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方案,這個獨樹一幟的方案獲得了各方讚譽,後來被中國國家美術館永久性館藏。
在建築的無人區里,他信手拈來便是一片令人叫絕的絕妙塗鴉。無論是因紐約世貿大廈重建方案「浮游之島」而成名於紐約,還是獲得上海國家軟體出口基地國際競賽一等獎、上海現代藝術公園概念設計競賽一等獎,包括最近獲得的廣州生物島廣場國際設計競賽的勝利和「瑪麗蓮·夢露大廈」設計權的獲得,他和他的夥伴們一直在堅持著同樣的設計理念。
他說:「對於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傳播我們的理念,那就是,建築應最大可能地滿足人的需求,這是必然的。我們的建築絕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異,而是要創造未來。」
說這些話時,他目光閃爍,全身上下洋溢著理想主義的光芒。
他就是馬岩松,北京MAD建築事務所創始人,現代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的扛鼎人物。
沒有一味堅持固有的傳統設計風格,敢於開創獨特的設計理念,才是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能成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