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什麼樣的堅持一文不值?> 不知變通,刻舟也求不了劍

不知變通,刻舟也求不了劍

2024-10-11 14:33:07 作者: 石兵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非常勤奮上進,從小就立志要成就一番事業。他每日苦讀詩書,苦習劍術,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文武雙全的棟樑之材。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人很快就把書中內容背得滾瓜爛熟,劍術也練習得有模有樣。但是,這個人卻有一個毛病,做什麼事總喜歡先找個參照物,書上有的就按書上寫的來做,書上沒有的就按看到的類似的事物自己照葫蘆畫瓢。總之無論什麼事,他總要找到一個模板來照著做,從來沒有想到過要變通。

  有一天,這個楚國人在山林里練習劍術,看見一個樵夫在不遠處的山坡上砍柴,忽然,樵夫手裡的斧頭一不小心掉進山谷里去了。山坡到山谷之間沒有直上直下的路,而且山谷里雜草叢生,連斧子的影子都看不到。他正替樵夫著急,準備幫他一起下山谷尋找斧頭,卻看見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用一根高高的樹枝插在地上,直指斧頭落下的方向,然後樵夫迅速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醒目的標記,很快就在草叢裡找到了斧頭。樵夫的方法讓這位楚國人敬佩不已,他暗暗將這個方法記在了心裡,心想著如果自己哪天丟了東西,也可以用這個聰明的方法找回來。

  楚國人沒有想到,他學到的這個方法很快就派上了用場。第二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辦事,一路上,他站在船舷邊觀賞景色,江水兩岸的美麗景色令他目不暇接,轉眼之間,船已行至江水中央,陶醉於美景的他一不小心,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滑落到江水中。眾人連忙勸他趕快跳下水去打撈,他卻笑著搖了搖頭,因為此刻,他眼前浮現出樵夫刻記號的一幕,他想,我丟寶劍樵夫丟斧頭,不都是一樣的道理嗎?

  於是,胸有成竹的他微笑著說:「大家不要慌張!我自有妙法。」只見他取出一把小刀,在劍掉下去的船舷邊上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直指江水深處,口中還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眾人看他不慌不忙,以為他真有妙法,於是停下的船便繼續前行。待船到岸停靠後,他才慢慢站起身來,面對著四周疑惑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去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入水中。可是,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撈了整整兩個時辰,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圍觀諸人目瞪口呆地看著他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夢囈般喃喃自語起來:「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就會找不到了呢?」

  這就是《呂氏春秋·察今》中記載的刻舟求劍的故事。楚國人因為這次丟劍尋劍的經歷,被人們嘲笑了幾千年。

  其實,楚國人熱愛學習的習慣並無錯,他錯就錯在沒有考慮到自己所處的環境,因為樵夫丟斧子的山谷不會動,山坡也不會動,而楚國人丟劍的船會動,他的記號記在一直前行的船上,就等於根本沒有記號。他當時應該做的,其實是在丟劍的水域留下記號,做好充足準備再下河尋劍,或者是乾脆就地停船,立刻下河尋劍。

  

  《孟子·盡心下》中有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意思是世間之事沒有一刻不在變化,如果不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只盲目相信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不僅不會幫助你,反而會將你禁錮起來,還不如什麼都不學,只憑藉著一股不懼失敗的勇氣去探索,或許那樣成功的概率反而會更大一些。

  楚國人就是因為總是相信書里講的,總是相信從別處看來的東西,導致了自己的失敗。但話說回來,雖然世人嘲笑了這個刻舟求劍的楚國人幾千年之久,但這幾千年來,刻舟求劍的人卻總是層出不窮。

  小事上刻舟求劍,或許只是讓人貽笑大方,但如果主政者刻舟求劍,可能就會造成國家大亂民不聊生了。刻舟求劍的教訓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願望,不能拍拍腦袋想當然,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靈活處理。如果一味堅持死道理死方法,只會讓自己鑽進死胡同,最終導致失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