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潔分明的心,走一段稱心如意的路
2024-10-11 14:26:49
作者: 簡寬
-1-
在寨下幽谷,看見兩邊峭壁上有無數翠綠的蘭花。艄公一路介紹它們的品種,盛開的季節,挖掘的難度,以及價格。這段被稱為「蘭花峽」的峽谷,長達幾百米,崖壁上皆是翠蘭,細長綠葉低垂,隨風飄搖,偶爾有冰涼的水滴滑落。登岸後進入峽口的古舊小巷,發現有農人在賣蘭花,皆是從壁上掘下的。品種、價格與艄公說的大致一樣。劍蘭瘦長的葉硬朗乾脆,讓人喜歡。買下後包裹於塑膠袋內隨車帶回。陽台上幾個精緻的青花瓷瓶空置了許久,從院內花園挖來泥土,一一種植。一周以後,發現它們居然枯萎了,葉子枯黃敗落。全無艄公說的那樣好種好養,內心黯然至極。後將其一一拔起,種於花園樹下草叢中,任其自生自滅。
春天黃昏偶然從那兒路過,想起它們。俯身看時,發現它們竟兀自蔥鬱,淺綠色的花朵微微盛開。湊近細嗅,有沁人心脾的花香。看它們的長勢,發現它們也是普通花草,無須精緻的花瓶供養。它們知道自己的位置。
-2-
與一個教心理學的朋友聊天。他談到在課堂上讓學生探討的一個問題,關於生死的——英語系一個男生跳樓自殺。談論氛圍極其熱烈。有人說,再大的生死,也是屬於個人的事。有人說,生命是屬於自己的,選擇權也在於自己。朋友說,一個女生的發言令他萬分詫異。她說,那個同學的選擇,一點都不值得可憐。因為生命一旦降臨塵世,就不僅僅是屬於自己的。他還屬於周圍的人:親人、朋友,以及社會。縱身一躍,選擇一走了之,倒是輕鬆自在,而如此結局,帶給社會、周圍人的傷痛、陰影,比死亡更為恐懼和複雜。
朋友聽到這席話,愣在講台許久,不知是該報以掌聲,還是加以評述。他與我探討關於女生的話語。
我說,美且酷烈的方式是一種選擇,和解與妥協是一種選擇,低到塵埃里也是一種選擇。人若將自己架得太高,最後難以下來,終無從選擇。我承認女生的話語帶有某些情緒存在,但也是實際的道理。要知道有些境地始終擺脫不掉,有些願望始終實現不了,有些事情始終做不到。完美的生命旅途,不是終結,而是選擇。這是一種智慧的態度。
-3-
看「大師」系列採訪,談到董橋,一位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又迷戀中國傳統文化的散文大師。對他的一段話印象很深刻:「一個中國人在外國住久了,就會感覺到,你到底是一個陌生人。你在他們的社會和國家裡面,永遠不是他們的一分子。那麼你就會想到自己的身份,比你住在中國更強烈地想到自己的身份。就想,如果一個中國人寫的文章完全西化的話那就沒意思了,必須要有自己的個性,自己民族、種族的個性才行……我自認為是一個『文化遺民』……」
這最後一句話是很精闢的。我自認為是個「文化遺民」。文化思想的本質與根源是什麼已無須過多闡述。
後來,董橋從英國廣播電台回到香港《明報》《蘋果日報》,繼而回到台灣。他的人生並行不悖地走在兩條路上,現實的職業之路與心靈的文學之路。對於文學之路,有人說他是延續了周作人小品文的傳統。他說:「可以延續一種精神、品位,但我的選擇方式肯定要不一樣……假如我跟著他們這樣走的話,我文章里的味道會跟他們一樣……比如我要仿明清、仿傳統的散文很容易,稍微努力一下,一路這樣寫下來就可以寫得很好。但即使我寫得很好,能變成第二個周作人,那又有什麼意思呢?」
如此成就了現在的董橋:客觀看待文化的純正與尊嚴,並知道取與舍。可見一路是做了選擇。
要相信每種東西都有它存在的位置。不接受強加於自身的負重或時代印記,保持清潔分明的內心,選擇適合自身的軌道,然後前行。一切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