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你若光明,萬物生> 心無外物,超然灑脫

心無外物,超然灑脫

2024-10-11 13:00:19 作者: 王建軍

  又問:「用功收心時,有聲、色在前,如常聞見,恐不是專一。」

  曰:「如何欲不聞見?除是槁木死灰,耳聾目盲則可。只是雖聞見而不流去便是。」

  其實,王陽明認為的不動心的境界,猶如人們常說的:「風吹雲動心不動,見到境界不動心。」

  在佛家看來,「不動心」從本質上講,是指清淨空寂的真如本性。想要成功,不能缺乏「不動心」,它是思想意志的頂樑柱,失去了「不動心」,人就會失去生活的方向,在迷茫中徘徊。「不動心」還可以排除私心雜念,戰勝心魔,直達清淨自由的「如來」境界。由此可見,佛家是將「不動心」看作一個名字,即不動的心。

  而王陽明則將「不動心」看作一個動詞,即王陽明常說的心無外物。只有做到心無外物,才能獲得真正超然物外的灑脫。

  一天,家裡的醬油用完了,媽媽就叫家裡十歲的兒子拿一個空碗去打醬油。媽媽拿錢給孩子的時候,反覆囑咐他不要把醬油弄灑了。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醬油店離家不算遠,大概有四五百米的距離。小男孩買了醬油後,頭也不敢抬地往回走,他想到母親的交代,更加緊張。他始終盯著裝滿醬油的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小路上,絲毫不敢東張西望,所以很短的一段路就顯得比什麼時候都要長,怎麼都走不完。

  就在小男孩快要走到家門口的時候,一隻貓突然從他腳邊跑過去,嚇了他一跳,手一傾,醬油灑了大半。小男孩非常懊喪,端著剩下不多的醬油,戰戰兢兢地回到家。媽媽看到小男孩碗中的醬油後,非常生氣,把小男孩罵了一頓,小男孩委屈地哭了。

  爸爸聽到小男孩的哭聲後,便叫小男孩過來,問他是怎麼回事。小男孩講了事情的經過,聽完後,爸爸就對孩子說:「你再去買一次醬油,這一次,你要一路上看看路上的人和物,有什麼好看的,回來後要講給我聽。」

  小男孩不願意再去,他說自己連醬油都端不穩,怎麼還能四處看風景呢?爸爸便告訴他,那些耍雜技的人,他們走鋼絲的時候可是不看鋼絲的。小男孩將信將疑,還是決定聽從爸爸的話,再去打一次醬油。

  這一次,小男孩端著醬油往回走,一路上看樹看花,覺得四處的風景都很好。村裡的小夥伴在跳繩,小男孩還跟他們打了個招呼。鄰居的大嬸見他端著滿滿一碗醬油,還走得又快又穩,誇獎了他。就這樣,小男孩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家,將醬油交給了媽媽。這時候,他才發現,碗裡的醬油依舊是滿滿的,一點兒都沒有灑。

  同樣是端著一碗醬油回家,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呢?關鍵就在於「動心」還是「不動心」。第一次端醬油回家時,小男孩雖然兩眼注視著醬油碗,心卻放在外物上,以提防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而在第二次端醬油回家時,儘管小男孩觀察路上的人和物,但他的心卻在手中的醬油碗上,這其實就是王陽明所說的「雖然聽見看見,但心不隨著聲色去」。

  因此,人們在面對外境時應有自己的主張,不可隨意為之牽動、擾攘,更要積極地肯定自己,懷著「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的決心和氣魄,那麼不論時代如何動盪轉變,不論別人是罵你、唾你、污你、謗你,還是褒你、獎你,你都能隨遇而安,不受束縛,自享一片光風霽月的心靈景致,這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之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