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

2024-10-11 12:50:00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在以上關於人性的心理特徵分析中,我們還沒有討論智力因素。我們認為,個體如何評論或思考自身並不重要,因為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可能會誤入歧途,而且會變換各種花樣美化我們所展現的形象。我們可以做的一件比較有把握的事情就是從特定過程和言語中推斷一些有限的結論。我們的觀察過程不排斥個體的思考行為或言語表達,因為這有助於我們更精確地認識心理現象。

  人們很樂意談及智力——一種讓我們做出判斷的特殊能力,它已經成為眾多觀察、分析和測試的對象,包括所謂的兒童和成人智力測試。時至今日,這些測試都沒有取得實質上的成功。讓一群小學生做集體測試,還不如讓教師直接進行評價。

  

  儘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測試純粹是多餘的,但實驗派心理學家對他們的發明還是頗為得意。我們反對做智力測驗的理由還包括:小學生的能力、思考和判斷力尚未全面發展,因而,許多先前測驗表現較差的孩子幾年後可能會表現得非常出色。

  我們必須指出的另外一個事實就是,城市以及那些出生在良好教育家庭的孩子由於具有更為廣泛的生活經歷而在智力測試中表現得更加優秀,足以讓其他未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大為遜色。

  眾所周知,八至十歲的有錢人家的孩子會比同年齡段的窮人家的孩子獲得更高的分數。但這並不意味著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就一定會更加聰明。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還是他們的成長環境不同。

  如今,我們未能在智力測試方面取得任何進展。其中一個較為明顯的例子就是,當我們對柏林和漢堡兩個城市的孩子進行測驗時,結果令人感到沮喪:相當一部分智力測驗很好的兒童在教育後期都表現出了力不從心。

  這種現象似乎在向我們證明,一個高的智力測驗分數並不能代表孩子的未來發展就是健康的。個體心理學的實驗不是以兒童發展程度作為一種測量指標,而致力於發現這種發展背後的積極因素。必要時,這些觀察結果還有助於兒童改善自身的生存狀況。

  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則就是永遠都不孤立地分析兒童的思考和判斷能力,而將心理看成一個完整的存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