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波蘭
2024-10-11 12:43:32
作者: 唐島漁夫
18世紀下半葉,英法在海上打得熱鬧,而且還跑出來一個美國獨立戰爭的么蛾子。與此同時在東歐,則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自從三十年戰爭結束以來,波蘭立陶宛嘗到了站隊失敗的徹骨之寒。
幾百年來,波蘭人一直都自視為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之外的東歐排名第二的扛把子。甚至在很多時候,波蘭立陶宛甚至覺得自己是天主教世界的捍衛者,是羅馬教廷在東歐最忠實的代言人。遙想在15世紀和16世紀,當時波蘭人吊打條頓騎士團,甚至到了17世紀,波蘭人還可以狂屠莫斯科。沒有想到世易時移,三十年戰爭站隊失敗,最後落得個孤家寡人了。
看周邊,東邊的沙皇俄國兩眼充血,北方小霸瑞典虎視眈眈,布蘭登堡-普魯士始終對波蘭人卡在兩邦國之間感到不爽,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也對波蘭人的遼闊的領土覬覦已久。
更不用說,波蘭人自己發明的那個作死的自由選王制度,造成各路外國人都想來過一把國王癮。遠的不說,剛剛提到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就是一次典型的外國貴族要來做波蘭國王引發的亂戰一通。此外,波蘭議會流行自由否決制度,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個人不同意,這個決議就壓根通不過。如此地浪費效率,波蘭人的行政水平之差可想而知。
除了內部行政的問題,哥薩克人的問題也逐漸成了波蘭人的心腹大患。
三十年戰爭之後,落井下石的沙皇俄國在1654年搞了個俄波戰爭,而就在第二年,瑞典軍隊直接衝進波蘭,掀起了第二次北方戰爭。而到了1660年,布蘭登堡-普魯士也硬逼著波蘭人承認了普魯士的獨立地位。
雖然,波蘭人也曾經迴光返照,會同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參加了天主教聖戰,一舉擊退了大突厥戰爭中的奧斯曼軍隊。但進入18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越來越感到自己的日暮途窮,油盡燈枯。
更何況,當年自己風光時候欠下的帳,得罪的人,如今可都逃不掉。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波蘭立陶宛,就像一隻待宰的大肥羊。
列強們雖然外交革命之後不斷重新組合,合縱連橫玩得不亦樂乎。但那樣的遊戲只屬於強者,對於弱者來說你根本就沒有資格談什麼戰略戰術。況且波蘭立陶宛一直以來都有一顆大國之心,不像荷蘭跟了英國做跟班,也不像西班牙跟了法國一起經營波旁王朝。波蘭第一是沒人帶,第二也不屑於看人臉色,幾百年來的老大王國心態,讓波蘭人似乎麻醉了自己的心靈。
弱不可怕,可怕的是積貧積弱還不自知,還不主動尋求生路。
這樣的話,幾乎根本就不用通過戰爭,只需要列強之間打個招呼就搞定。
可悲的是,當時的波蘭立陶宛,遇到的又恰恰是那個時代列強中間最強硬的幾個政治強人——我們前文提到的,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勝出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瑪麗婭·特蕾莎女王,七年戰爭湧現出的普魯士不世出的英主腓特烈二世,此外還有聞名遐邇的沙皇俄國女王葉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
尤其是後者,葉卡捷琳娜二世。
在中文語境中,她被稱為葉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是彼得三世(Peter III)的媳婦,彼得一世的外孫媳婦。這位出身於普魯士破落貴族家庭的小女人,隻身闖蕩沙皇俄國宮廷,並最終奇蹟般地掌握了最高權力。她在私生活上放縱不羈愛自由,無論婚前婚後守寡前守寡後,都擁有眾多情夫;她在政治上開明專制,鐵腕治國。遠東方向上占領了楚科奇半島(Chukchi Peninsula),跨越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並官宣阿拉斯加(Alaska)與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為沙皇俄國領土;向南,她最終吞併了克里米亞汗國,為沙皇俄國獲得了垂涎已久的黑海出海口。
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沙皇俄國的領土達到極盛。
波蘭立陶宛這個曾經名震東歐的大塊頭,最終被奧地利、布蘭登堡-普魯士、沙皇俄國這歐洲三大列強所瓜分,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歷史事件——瓜分波蘭(Partitions of Poland)。
公元1772年,第一次瓜分;
公元1793年,第二次瓜分;
公元1795年,第三次瓜分。
三國之中,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分到了12.89萬平方公里的地盤,占到了分贓總額的17.57%,這個結果,些許安慰了一下奧地利人當年失去西里西亞工業區的痛楚;布蘭登堡-普魯士分到了14.14萬平方公里,占19.28%。從此之後,布蘭登堡與普魯士之間再也不是互為飛地,而是在地理上連成了一片。也就是說,從1772年開始,普魯士王國的概念不再局限於東普魯士一隅,布蘭登堡-普魯士這個共主邦聯,搖身一變成了真正的普魯士王國;而沙皇俄國則一口吃了個飽,拿到了46.32萬平方公里,63.15%的波蘭領土盡在掌握。這一口吞下去,沙皇俄國的西部邊陲直接深入到了歐洲腹地。
用了二十三年的時間,三個國家齊心協力,充分發揚了牆倒眾人推的精神,將波蘭立陶宛這個立國二百多年的共主邦聯,從地圖上硬生生抹掉。
歐洲歷史,進入了最赤裸裸地恃強凌弱的時代。
所以在這樣的時代,民族主義強人的出現,也絕對不意外。
(1) 作者註:詳見第六章第二節莫斯科公國。
(2) 北方戰爭:Northern Seven Years' War,也稱為北方七年戰爭。
(3) 作者註:Russian Empire,後文我們依然沿用沙皇俄國的叫法。
(4) 第二次北方戰爭:Second Northern War,結合上文,這場北方戰爭在時間上處於第一次北方戰爭與第三次北方戰爭之間。
(5) 作者註:Great Turkish War,大突厥戰爭。
(6) 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腓特烈一世的孫子,軍曹王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