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艦隊

2024-10-11 12:42:46 作者: 唐島漁夫

  瑪麗一世在世的時候,還有一線希望利用瑪麗一世將伊莉莎白一世取而代之。為此,腓力二世還不惜收買與煽動英格蘭的天主教內鬼。但瑪麗一世一死,腓力二世只能是自己赤膊上陣了。

  瑪麗一世死後第二年,公元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Spanish Armada)成型。

  這是一支如假包換的豪華之師。

  整裝待發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擁有一百三十多艘戰艦、八千名船員、一萬八千名水兵,此外配備了一千五百門銅炮以及一千門鐵炮。這還不算完,由於此時此刻的尼德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在西屬尼德蘭尚且還有三萬名士兵正在等待來自西班牙本土的這支龐大艦隊,他們計劃合兵一處,一起登陸不列顛。其實這個Spanish Armada的說法,只是英語直譯的「西班牙艦隊」。而在西語原文中,這個龐大艦隊被稱為「Grande y Felic í sima Armada」,也就是「偉大而幸運的艦隊」的意思。

  無敵艦隊如此配置,沒有辱沒了「偉大而幸運」這個名頭。

  然而實際操作起來,無敵艦隊卻既不偉大,也不那麼幸運了。

  首先當時的英格蘭也不是吃素的。

  跟葡萄牙,西班牙沒有什麼不同,英格蘭人早在公元15世紀末就已經開始了對新航路的探索。公元1497年,僅僅比哥倫布的遠航晚了幾年,代表英格蘭的義大利航海家卡伯特(John Cabot)從英格蘭出發一路向西,到達了今天的加拿大紐芬蘭(Newfoundland)。他一度認為自己已經到達了亞洲東海岸,並且宣布此地歸英格蘭王國所有。事實上,紐芬蘭這個單詞在英語中的本意,也就是「新發現的大陸」的意思。

  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英格蘭人發現的陸地太過貧瘠,沒有黃金也沒有可以耕種的土地,眼睜睜看著葡萄牙與西班牙人開始了對全球的大殖民。所以說,英格蘭人就覬覦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只是苦於找不到在海上貿易中插一槓子的機會。所以在伊莉莎白一世時代,在以女王為代表的英格蘭官方的鼓勵之下,大量英格蘭海盜出海,間歇性地找補回一些實際利益。

  要知道,早期無論葡萄牙,西班牙,其實不過也是海盜性質或者投機性質的海路探索,只不過因為起步早,西葡兩國早早就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海軍。尤其是兩者在公元1581年強行合併,實力更是今非昔比。在這種情況下,英格蘭參與海上爭霸怕是實力不夠,不參與又不甘心。於是索性就效法早期西葡兩位強盜界老前輩的搞法,遮遮掩掩,半推半就地鼓勵與支持英格蘭海盜出海。

  這些遠航的海盜中間,有幾位還算是江湖地位比較高的。比如沃爾特·雷利(Walter Raleigh)和漢弗里·吉爾伯特(Humphrey Gilbert)兄弟,德雷克(Francis Drake)以及約翰·霍金斯(John Hawkins)。尤其是前者,和我們想像中的那些刀頭舔血的大老粗海盜不同,沃爾特號稱是那個時代一位詩人型海盜。正因為如此,沃爾特成功地俘獲了伊莉莎白一世的芳心,兩個人居然發展出了一段曠世絕戀。

  當然如果從航海成就上來講,德雷克才應該算得上是今天英格蘭人的驕傲之一。我們知道半個多世紀之前,麥哲倫曾經率先發現了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狹窄水道,後來這條水道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長久以來,歐洲人都以為麥哲倫海峽南邊的火地島,就已經是神秘的南方冰原大陸的一部分。所以,當時的西班牙人牢牢地控制了麥哲倫海峽的通行權。然而,在德雷克的一次航行中,他意外地發現火地島以南有一個進出太平洋的海峽,而且這個海峽極其寬闊,西班牙人根本無法用軍事手段控制這樣一片遼闊的海域。這樣一來,等於是德雷克為英格蘭人打開了另外一扇通往太平洋的大門,大門的另外一邊,就是數不清的海上財富。

  這條海峽,後來被命名為「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而德雷克本人,也成為當時抵禦無敵艦隊第一次來犯的英格蘭一方主要指揮官之一。

  西班牙的艦隊看上去氣勢洶洶,但尼德蘭的暴動給了英格蘭人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英西戰爭早在三年前就已經開打了,雙方各自都有十分充分的準備。包括像德雷克這樣的人才,以及互相之間的戰爭資源儲備。實際上,英格蘭當時可以調集的戰艦最後居然達到了兩百艘左右,在數量上甚至還超過了西班牙。

  而且,還有更加要命的。

  前面提到的眾位海盜頭子中的最後一位,約翰·霍金斯(John Hawkins)。他是在西葡世界海權時代,較早進行黑三角奴隸貿易的英格蘭人之一。能夠在西葡艦隊的夾縫中火中取栗賺奴隸貿易的黑心錢,這樣的人絕對是兼具殘忍,冷靜與智慧的那種典型海盜之王。他根據當時海上衝突的實際情況,對英格蘭的戰艦以及海戰戰術,進行了比較大的改革。

  改革之後的英格蘭艦隊,已經完全不同於傳統歐洲其他國家。

  當時的英格蘭造船業雖然不如荷蘭,但也已經是遠遠領先於歐洲其他國家。從戰術上講,英格蘭人主動拋棄了接舷戰這種戰法,轉而縮小了艦船體積,尋求火炮決勝的可能。英格蘭出產的戰艦,最高每艘船可以配備四十二門炮,單艦火力配置已經遠遠超越了西班牙戰艦。火炮射程更遠,且統統安裝在側舷。如此一來,一邊的側舷打完,可以調換到另外一邊側舷繼續打,甚至是兩個側舷同時開打都毫無壓力。因此,當時英格蘭戰艦的機動性以及火力覆蓋密度都遙遙領先於歐洲其他對手。

  反觀西班牙艦隊,顯然單艦火力密度是不夠的,並且還在沿用火炮縱向射擊的老套路。不僅如此,當英格蘭人在海戰戰術思路上已經開始籌備大規模炮戰的時候,西班牙人依然還沉迷於古代歐洲的撞擊戰或者接舷戰的玩法。

  兩相比較之下,單看戰前數字,西班牙人就已經不占優勢了。

  更何況,他們的運氣也糟糕到了極點。

  公元1588年2月,無敵艦隊啟航前三個月,擊敗奧斯曼帝國的勒班多海戰中的西班牙功勳指揮官——聖克魯斯侯爵巴贊(álvaro de Baz á n,Marquis of Santa Cruz),病逝,時年六十二歲。

  所以,英格蘭一方,海盜事業發展的順風順水,財源廣進的德雷克與約翰·霍金斯們,紛紛帶著海戰經驗洗白上岸,參與指揮英格蘭海軍;西班牙一方,原本巴贊才是指揮無敵艦隊襲擊英格蘭本土的最合適人選,然而大戰之前卻必須臨陣換帥。

  當然,這也還不是最致命的。

  按照原計劃,無敵艦隊要在5月初集結,隨後傾巢而出直奔尼德蘭。尼德蘭補充兵員完畢,再全員殺往英格蘭。然而5月初的大西洋,吹起了強勁的西風,艦隊幾乎無法正常出港,所有艦船只能是退回了里斯本港口。就這樣,一直等到了5月28日,無敵艦隊才有機會駛出港口。然而,費盡周折出海的無敵艦隊,再一次遇到了惡劣天氣,船員苦不堪言。無奈,艦隊再一次拋錨,來到了西班牙拉科魯尼亞(La Coru?a)休整。

  這一待,又是一個多月。

  1588年7月下旬,無敵艦隊再次出發,一周之後到達了英吉利海峽。當時的英格蘭海軍,悉數集中於普利茅斯港(Plymouth),早早就名聲在外的德雷克也在這裡,並且西班牙人早早就已經獲取了這個準確的情報。所以,對於西班牙人來講,當時就存在兩種可能的戰術選擇——先行攻擊普利茅斯,或者按照原計劃先行到達尼德蘭。但是,這只是西班牙一方的想法。

  對於英格蘭人來講,最好的方式就是就地截擊,迅速給西班牙人以重創。

  其實,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這場仗都像是歐洲版本的赤壁之戰。

  看上去名不見經傳的大航海時代後起之秀英格蘭一方,早早做好了戰鬥準備;貌似強大的西班牙一方,卻在接駁尼德蘭援軍與直接開戰之間犯起了猶豫。最終,西班牙一方遲滯於法國加萊海岸一帶,此時更加靈活更加熟悉海況的英格蘭海軍,其實已經掌握了戰場主動權。比戰術上的首鼠兩端更加致命的是,當時的英吉利海峽已經西風勁吹。

  不出意料,主動進攻是由英格蘭人發起的。

  滿載著硫黃、火藥、焦油的八艘英格蘭火船(fireships),趁著西風沖向了西班牙無敵艦隊,西班牙一方一片譁然。這個陣勢,是不是莫名想起了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一方的「艨沖鬥艦」呢?

  天時地利人和,戰爭無論從哪個角度講,西班牙人都毫無勝算。除了腦海中不斷閃現出的為上帝而戰的不合時宜的思想,西班牙海軍幾乎是一邊倒地被動挨打。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腓力二世的信心,是建立在這些年來馳騁於歐洲與新大陸毫無對手的局面之下的,羅馬教廷不斷唆使腓力二世進行聖戰,更是讓腓力二世覺得上承天命,下安民心。可是,一切的幻想都在公元1588年的這個夏天被殘酷擊碎了。

  無敵艦隊的慘敗,並沒有出乎我們的意料。

  這場戰役被後人稱之為「格拉沃利訥海戰」(Battle of Gravelines)。其實也是在同一片海域,同樣被叫作「格拉沃利訥海戰」,三十年前腓力二世的艦隊曾經在這裡同法國海軍廝殺。只是,當時的海戰以腓力二世的大獲全勝而告終。當時的腓力二世只有三十一歲,登基也只有區區兩年,志得意滿的腓力二世,後來全盤主導了第二年的《卡托—康布雷西和約》,迎來了義大利戰爭的圓滿結束。

  然而,三十年過去了,這個夏天並不屬於年過花甲的老人腓力二世。

  一場大敗似乎也沒有傷到無敵艦隊的元氣,艦隊決定迅速離開交戰區,向北進入北海繞道南下。然而在蘇格蘭近海,無敵艦隊又遭遇暴戾的颶風襲擊。就這樣,等到無敵艦隊再次回到西班牙本土的時候,已經是奄奄一息。

  實際上,戰後不久,西班牙人就迅速恢復了元氣。

  新的戰艦,新的戰術,再次武裝了西班牙人,英西戰爭進入漫長的拉鋸戰。

  所以,中文語境中盛傳的英格蘭人以少勝多,奇蹟般地讓無敵艦隊全軍覆沒,並且一舉拿下大西洋制海權的傳說,其實並不存在。往後退一步,中文語境中的所謂「無敵艦隊」四個字,其實也是當年英格蘭人的政治宣傳攻勢需要。西班牙人從來沒有號稱自己無敵,首次戰役失敗後也沒有一蹶不振。無敵艦隊這個番號後來繼續游弋在大西洋海岸,掌握著大西洋海路上的霸權。

  英格蘭人在格拉沃利訥海戰中的勝利,心理暗示層面的功效大於實際戰果。要知道,當時腓力二世是以羅馬教廷的名義進行聖戰的,所謂師出有名就是這個意思。然而即便是這樣強大的精神後台,依然沒有擋住西班牙人的失敗。所以,無論荷蘭還是英格蘭境內的新教徒們,篤定了自己持續造反的信念。所以,當時幸運女神有沒有站在英格蘭人一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時的新教徒們認為上帝站在他們一邊。

  格拉沃利訥海戰所起到的歷史作用,也就是這些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