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堡

2024-10-11 12:42:34 作者: 唐島漁夫

  偶然事件的源頭,依然是新教舊教之爭。

  我們知道血腥瑪麗的老公就是腓力二世,但是兩個人聚少離多,並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況且瑪麗僅僅執政五年,公元1558年,年僅四十二歲的瑪麗就撒手人寰。

  瑪麗下台之後,伊莉莎白一世即位,於是新教勢力開始抬頭。

  驕橫跋扈的腓力二世宣布伊莉莎白為非法即位,拒絕承認英格蘭新政府。不僅是口頭上的不承認,腓力二世還支持蘇格蘭的瑪麗一世(Mary,Queen of Scots)對英格蘭王座的訴求。原因是蘇格蘭瑪麗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

  西班牙與英格蘭莫名其妙結下了梁子,兩國關係急轉直下。

  與此同時,英格蘭資本主義興起,大量工場手工業產品急需海外市場。同時,英格蘭造船業日新月異,海洋力量在大西洋海域逐漸開始抬頭,並且期間摻雜了海盜行為、販賣奴隸行為等等,嚴重影響了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的既得利益。

  

  英格蘭和西班牙的矛盾,慢慢開始變得不可調和。

  公元1584年,西班牙與法國簽訂協議,矢志反對新教異教徒。作為回應,公元1585年,英格蘭與荷蘭也簽訂協議,伊莉莎白一世同意對荷蘭實施援助,包括出人、出馬、出錢。

  腓力二世認為,這件事情等於是英格蘭對西班牙不宣而戰。

  同年,「英西戰爭」(Anglo-Spanish War)爆發。

  戰爭發展到了公元1588年,看上去無比強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非常意外地徹底敗於英格蘭海軍之手,這件事情極大程度上打擊了六十一歲的腓力二世。

  西班牙人軍事上遭遇挫敗,財政上也到了崩盤的邊緣。當然,西班牙人並沒有被擊垮,這樣的無敵艦隊後來又先後組織了五次,一直持續到了英西戰爭在公元1604年停火。十幾年的歲月蹉跎,在公元1598年時,還熬死了志大才疏的腓力二世。結果無一例外,無論如何搭配出來的無敵艦隊,都沒有取得哪怕一場像樣的勝利。

  最關鍵的是,在五次戰役過程中,千鈞一髮之際,天時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了英格蘭一邊。誓死追隨羅馬教廷的西班牙人並沒有被上帝垂青,反而是信仰新教的英格蘭總是被幸運女神眷顧。

  從宗教角度而言,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

  英西雖然停火了,但荷蘭人獨立的信心與決心卻空前高漲。

  荷蘭的這種信心與決心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大量棱堡(bastion)的建設。

  隨著火器時代的來臨,中世紀歐洲人的「龜殼戰術」已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收斂。尤其是重型火繩槍的出場,直接讓重甲騎兵退出歷史舞台,穿著厚厚鎧甲的中世紀各國士兵,被輕裝簡從的新式軍隊所取代。火繩槍不行就重型火繩槍,重型火繩槍不行就直接上火炮。那麼大口徑重型火炮的出場,使得「龜殼戰術」的另外一個必殺技——城堡,也在火器時代慢慢處於邊緣化的地位。只不過,就在城堡即將退出歷史舞台之前,他依然迴光返照了那麼一段日子。

  對中世紀城堡的改進,集中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力學、幾何學、建築學的爆發式知識積累。新出現的改良型城堡,被叫作「棱堡」。

  棱堡出現之前的歐洲城堡,大部分是凸多邊形的城堡模板,因此在城堡防衛過程中,防守一方的配備比較單一,最多就是設計一些垛口、角樓、塔樓以降低瞭望難度,增加打擊角度等等。或者就是把城牆加高、加厚,厚到一定的程度不過癮,那就再加一層,比如此前東羅馬的首都新羅馬城。所以當這種城堡遇到火力空前強大的火炮,哪怕火炮的設計十分傻大黑粗,都扛不住幾輪大炮的轟擊而慘遭攻破。

  因此在特定的那麼一段時間之內,火炮成了城堡的克星。

  後來在義大利戰爭過程中,義大利人發明了一種新型城堡,就是棱堡。棱堡是一種典型的凹多邊形的設計思路。如此設計的最初設想,是為了增加射擊點,進攻一方無論從哪個角度發起攻擊,都會被至少兩個以上的防守火力鎖定。如此一來就形成了立體交叉式火力覆蓋,這樣的棱堡出現,也就空前增加了防守一方的軍事科技含量。

  尤其是棱堡到了荷蘭人手裡,居然成了荷蘭人能夠成功贏下最終獨立的制勝法寶。荷蘭軍事專家在義大利棱堡的基礎上,將棱堡的高度降低,同時將牆體加厚,並且將堡壘外牆同地面的夾角設計成了鈍角。這樣一來,棱堡不僅易守了,而且難攻了,更加難以倒塌了。在此基礎上,荷蘭人還在棱堡外圍挖了一圈又一圈的壕溝,充分利用了低地國家的獨特地形特點,冷不丁給壕溝灌水,增加進攻一方的機動難度。

  從公元16世紀90年代開始,尼德蘭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大量棱堡。

  如此設計的棱堡,真的就像是一個又一個難啃的龜殼,防守一方不需要多少人手的投入,進攻一方卻要付出十分高昂的代價。攻克一個棱堡所付出的代價,大到難以想像。根據當時對卑爾根-歐普-索姆圍城戰(Siege of Bergen-op-Zoom)的記載,當時西班牙一方的圍城作戰指揮官斯皮諾拉(Ambrosio Spinola),率軍圍困這座棱堡達三個月之久,結果天氣已經入冬了依然無計可施。進攻一方的西班牙人,除作戰陣亡之外,還有飢餓、寒冷、掉隊損失的人員總共達一萬八千多名士兵。

  關鍵是,你使出吃奶的勁兒打下了一座棱堡,其實並沒有多少油水可撈,況且前面還有無數個棱堡,嘲弄一般等著你去攻克。而且就這樣的圍城戰效率,即便保證全勝的情況下,一年也拿不下幾個棱堡。等你撤軍了,荷蘭人就又開始優哉游哉地建設新的棱堡。雖然建設起來同樣麻煩,但看著你無可奈何地撤軍,就已經足夠鼓舞士氣了。西班牙人終於意識到,不問青紅皂白地同棱堡戰術周旋,是多麼浪費時間和金錢的事情。

  與其在這裡燒錢,還不如緩一緩吃緊的政府財政。

  公元1609年,西荷雙方簽訂《十二年休戰協定》(Twelve Years' Truce)。已經斷斷續續打了四十多年的作戰雙方,欣然接受了暫時休戰這樣的玩法。

  誰知道,這一等,就等來了三十年戰爭(8)的全面開打。

  這場第二次的全面歐戰,西班牙與荷蘭毫無懸念地捲入其中。

  只不過,雙方都還算是具有契約精神,西荷雙方於公元1621年準時再戰。

  戰爭的結局我們已經知道了。

  公元1648年,哈布斯堡王朝全面潰敗,同歐洲諸強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和約的簽訂也標誌著荷蘭的正式獨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