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時代 朱朝愛恨

2024-10-11 12:34:25 作者: 唐島漁夫

  如果愷撒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太祖,那麼屋大維則擔得起太宗兩個字。

  太祖太宗以降,帝國的守成之主,光芒已經暗淡了許多。

  羅馬三帝提比略,活的年頭比他的養父屋大維還要多,足足有七十八歲。新生的羅馬帝國,雖然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帝國,但從提比略開始,對於皇帝登基還是有了一些程序正義方面的約束。就拿提比略來說,皇帝帝位是不能一下子繼承的,元老院第一步要先通過決議,授予提比略為「元首」(Princeps)。拿到元首頭銜之後,元首權力再逐漸加持,直到最後複製屋大維曾經擁有的一切。

  作為「元首制」在屋大維身後延續的象徵,元老院必須要履行這個程序,並最終為提比略上尊號「奧古斯都」「國父」(Pater Patriae)、「統帥」(Imperator),甚至要為提比略戴上一頂象徵至高無上權力的、由月桂樹和橡樹樹枝所編成的「王冠」(Civic Crown)。走完這一切的流程,元老院所主持的元首制世代輪替,才算是執行落地了。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不過,提比略並不這麼想,他壓根就不想接受任何虛妄的尊號。

  不是因為謙虛。

  繼位的這一年,提比略已經五十五歲了,他不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而是一個從宮廷陰謀和戰場死人堆里僥倖爬出來,並且還硬撐著活到現在的一位中年人。一路走來,多少人倒在了各種明槍暗箭之中。這些人中,有些是提比略的敵人,有些是提比略的親人。他心似明鏡,皇帝的位子也不是那麼好坐的,因為那個位子給他帶來權力榮耀的同時,他也要對天下蒼生負責,而同時他還要花費一生的時間來提防無處不在的敵人或者小人。

  這樣活著,並不比之前輕鬆多少。

  當年屋大維雖然讓莉薇婭以及莉薇婭背後的整個家族一步登天,但他並不是一個慈祥的養父,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專制、殘暴、六親不認。強迫自己和結髮妻子離婚,娶了小丈母娘茱莉亞這事,一直讓提比略耿耿於懷。這些年來,提比略和自己的老媽莉薇婭也一樣過得膽戰心驚,如履薄冰。如果不是母子二人每每在緊要關頭棋高一著,那麼波老三和茱莉亞的最終宿命,也難保不是提比略母子二人的下場。

  年少家貧,顛沛流離。戎馬半生,刀光劍影。

  最終熬死屋大維登上帝位,這一切太過順理成章。

  但提比略的心,早就累了。

  他確實想擁有所有屬於奧古斯都的權力,但他卻絲毫不想履行屬於奧古斯都的責任。對於那些不著邊際的各路尊號,更是跟提比略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那些所謂的尊號,都只不過是前代愷撒、屋大維的往日榮光。而今天的皇帝要想贏得這一切,必須靠實力,而不是靠別人的恭維和諂媚。

  更何況,還有那些討厭的元老院元老。元首制下的皇帝,還不能做到獨斷專行,唯我獨尊,很多時候還需要被元老院掣肘。所謂的皇帝想做點事情,先要說服元老院。與其如此,還不如自己享受作為皇帝的快樂,而讓元老院去幫助自己處理繁雜的政務。如此分工,不是甚好嗎?在即位之初的那段日子裡,提比略甚至抱怨元老院奴性太強,不能把自己從無邊無際的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因此私下裡,提比略稱呼元老院那群人為「老奴」(men fit to be slaves)。

  對外,也是危機四伏。

  屋大維的離世,帶來了三軍震動。

  新皇帝暫時不能夠一下子做到威加四海,即便是提比略這樣的馬上皇帝,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帝國的北部邊疆,羅馬帝國的不斷蠶食,已經嚴重擠壓了北方蠻族的生存空間。這種擠壓帶來了蠻族的強烈反彈,因此當時最激烈的作戰一線,就在北部邊疆的萊茵河與多瑙河這兩個天然軍事分界線。萊茵河一線,被稱為「日耳曼尼亞」(Germania),而多瑙河一線,被稱為「伊里利庫姆」(Illyricum)。所以,這兩個地方,也被當時的羅馬人稱為是兩個戰區。

  這兩個戰區中間,日耳曼尼亞地區生活的日耳曼蠻族部隊,作戰能力較強。比如早在公元9年,屋大維末期的時候,日耳曼人就曾經在條頓堡森林大敗羅馬帝國,殲滅了三個羅馬軍團。因此,對於羅馬人來說,日耳曼人已經成為帝國的心腹大患,中央也派出了最強最能打的部隊長期駐守萊茵河一線。當然,反過來講,日耳曼尼亞地區的羅馬軍人,擔負的防務不僅最重,也是所有羅馬軍團中最高危的崗位。

  就在屋大維駕崩的當口,日耳曼的羅馬軍團以提高福利為藉口,譁變了。

  前線危機四伏,提比略啟用了自己的侄子兼養子——日耳曼尼庫斯。

  在西方的歷史記載中,日耳曼尼庫斯是一位岳飛式的人物,他被認為是古典時代的最後一位神話式羅馬英雄。與日耳曼尼庫斯的歷史定位相反,提比略則在對日耳曼作戰中,被認為是一個趙構式的君王。

  日耳曼尼庫斯到了萊茵河一線作戰,首先是利用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平定了羅馬軍隊譁變。之後組織羅馬軍團,東征日耳曼尼亞。在日耳曼尼庫斯這樣一位戰爭天才的帶領下,羅馬邊防軍節節勝利,不僅是消除了畏戰情緒,而且還以戰養戰,從戰爭中撈到了實惠。對於軍人來講,這樣的獎賞,要比以朝廷名義發多少福利,來得更實在。

  然而,日耳曼尼庫斯的勝利,已經和提比略的羅馬帝國安全戰略,背道而馳。在提比略的眼中,戰爭就是燒錢的機器,對日耳曼人的征服成本太高,而帶來的實惠又太少。所占領的地區大多屬於苦寒之地,跟地中海的溫暖相比,簡直就是毫無用處的垃圾領土。提比略骨子裡面就是一個保守的人,他上位沒有多久,就取消了很多前朝預算,包括行政開支,也包括文化娛樂、體育衛生事業的各項開支,結餘的錢統統用於經濟建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提比略要求對日耳曼作戰一線的羅馬軍團,固守萊茵河西岸。不到萬不得已,不得越過萊茵河東征。

  日耳曼尼庫斯的結局,跟岳飛差不到哪裡去。

  一線節節勝利,結果朝廷十二道金牌叫停了日耳曼尼庫斯的東征。

  解除了兵權的日耳曼尼庫斯,被召回了羅馬。公元18年,日耳曼尼庫斯被委派到了敘利亞行省,到東部戰場上,負責起了與帕提亞帝國的外交事務。僅僅過了一年,公元19年的10月10日,日耳曼尼庫斯暴死於任上。

  日耳曼尼庫斯的死,是一個懸案。

  很多人傳說,日耳曼尼庫斯是被毒死的,而下毒的人就是當時敘利亞行省的總督皮索(Gnaeus Calpurnius Piso)。民間謠言四起,提比略也被牽扯其中,他被認為是真正操縱整場大戲的總導演,是那個背後主使。因為日耳曼尼庫斯一死,提比略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小德魯蘇斯(Drusus Julius Caesar)為新的王儲。而且更加巧合的是,就在日耳曼尼庫斯猝死的當天,小德魯蘇斯的兩個雙胞胎兒子(11)出生,提比略家後繼有人了。這兩個新生兒的生日,恰好就是他們干大爺的忌日。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提比略以帝國的名義逮捕了皮索,並進行審判。然而,就在真正的法庭開庭之前,皮索居然神奇地死在了獄中。官方口徑是,死於自殺。

  這事,死無對證了。

  但是,日耳曼尼庫斯的血,不能白流。他是皇帝的養子,是羅馬的民族英雄,也是擁有屋大維、莉薇婭、安東尼三大家族血統的未來的真命天子。這樣的人,不可能就這樣白白死了。他的妻子,發誓要為他討回公道。

  日耳曼尼庫斯的妻子,同樣來頭不小。

  當年茱莉亞被屋大維強行許配給大將阿格里帕,茱莉亞雖然總是背叛阿格里帕,但兩個人在短短的婚姻生活中,卻生養了五個孩子——三男兩女。其中的三男,蓋老大、盧老二、波老三都先後離世,但兩個女兒一直活得好好的。

  這兩個女兒,可都是當年屋大維的正經外孫女,堂堂皇室貴胄,金枝玉葉。兩個女兒中,大女兒叫作小茱莉亞(Vipsania Julia Agrippina或Julia Minor),小女兒叫作大阿格里皮娜(Agrippina Maior)。大女兒嫁給了來自媽媽茱莉亞家族的一個兩姨兄弟,而小女兒大阿格里皮娜,則被許配給了日耳曼尼庫斯。日耳曼尼庫斯和大阿格里皮娜情投意合,兩個在一起,一共生養了九個孩子。

  日耳曼尼庫斯死後,他的遺孀就是大阿格里皮娜。

  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來分析,日耳曼尼庫斯的血統,外加上大阿格里皮娜的血統,在提比略這裡簡直是壓倒性的存在。這一點,在講究血統,講究貴族出身的古代歐洲,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提比略的老媽莉薇婭本人,也是靠著屋大維改換了自己的門庭,由屋大維把莉薇婭正式登記造冊,列入了愷撒屋大維貴家族一系,並加尊號「奧古斯塔」(Augusta),否則莉薇婭連個正經八百的貴族稱號都談不上。所以,提比略對於出身是比較在意的,而且在面對日耳曼尼庫斯夫婦的時候,心底深處難免自卑。別說大阿格里皮娜還口口聲聲要為死去的日耳曼尼庫斯討回公道,就算她不說話,不吭聲,她的呼吸都是一種罪。日耳曼尼庫斯的自帶尊貴血統的後人們,他們的存在都是一種罪。

  其後所發生的一切,印證了我們的猜測。

  公元20年,對於提比略來說,是一個轉折年。

  這一年,他以叛國罪為藉口,對老媽莉薇婭提起訴訟。他的內心早已厭倦了那些瀰漫在街頭巷尾的議論,這些議論多半是在讚美自己的老媽莉薇婭,說這個女人不尋常,這個女人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自己和整個家族的命運;說這個女人是富爾維亞之後,羅馬城最有政治能量的婦道人家;說如果沒有莉薇婭,後來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提比略的一步登天。

  元老院甚至專門為莉薇婭拿出了一個提案,元老們提議,授予莉薇婭「國母」(Mater Patriae)的光榮稱號,以此來對應奧古斯都的「國父」之名。這個提議,當然是不可能被提比略所批准的。

  提比略的自尊心,被深深地傷害了。

  在羅馬人民的心中,自己根本就是來路不正,他們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把這個意思含蓄地表達出來了而已。

  提比略憤怒了。

  雪上加霜的是,公元23年,提比略的兒子小德魯蘇斯神秘死去,繼日耳曼尼庫斯之死後,王儲之位又一次空缺了。

  六十四歲的皇帝,老來喪子,這件事情徹底擊垮了提比略。

  於是在公元24年,提比略把老媽莉薇婭送進了維斯塔貞女神廟,並且剝奪了老媽所有的封號與遺產,所有的繼承權;兩年之後,提比略躲進了卡普里島(12),而將羅馬城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他的親信謝雅努斯(Lucius Aelius Sejanus)。當時的謝雅努斯,雖然已經為皇室效力達二十年之久,但其身份,僅僅是個皇帝近衛軍長官(Praetorian Prefect),而且坊間有傳說,小德魯蘇斯的死,很可能跟這個人有關係。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由此開始幫助提比略打理一切國家大政方針,而提比略則徹底隱退到了卡普里島,遙控指揮羅馬的同時,安心享受皇帝特權帶給自己的快樂生活。

  謝雅努斯這個人,心懷異志。

  他知道,他只是皇帝的一把刀,他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皇儲。這些年來,他削尖了腦袋,想要娶一個屋大維與莉薇婭身後的朱里亞.克勞狄家族的貴婦為妻,二婚三婚都無所謂。後來小德魯蘇斯去世,謝雅努斯又拼命地想得到小德魯蘇斯的遺孀里維亞。然而,這個非分的要求被提比略拒絕並加以訓斥。提比略皇帝看重他的地方,正是他的六親不認、冷血嗜殺。這樣的人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有個通用的名字,叫作酷吏。

  謝雅努斯的大顯身手,源於提比略的徹底瘋狂;提比略的徹底瘋狂,源於他的老媽莉薇婭。提比略的矛盾之處在於,他知道自己今天的一切都是老媽給的,而且在他內心深處,對於老媽的尊敬也毋庸置疑。但是,這只是放在正常的時空、正常的家庭中來推論。放在彼時彼地的皇室家庭來說,提比略對老媽避之而不及,甚至連莉薇婭最後的葬禮也沒有參加。

  這事,與人性無關,只關乎政治。

  這個世界上,沒有了那個事業上最為崇拜的老媽,也沒有了原本計劃中子承父業的兒子小德魯蘇斯,提比略的精神世界徹底陷入了崩潰。

  從公元29年開始,針對日耳曼尼庫斯一家的大清洗開始了。

  這一年,日耳曼尼庫斯的遺孀大阿格里皮娜,被流放到了潘達特里亞島(13),四年之後,死在島上;日耳曼尼庫斯的長子尼祿·愷撒(Nero Julius Caesar),被流放到了彭迪亞島(Pontia),兩年之後,死在島上;次子德魯蘇斯·愷撒(Drusus Caesar),被監禁在皇宮中,四年之後,死在宮中。與此同時,所有表態或者沒有表態的支持或同情大阿格里皮娜的貴族們,統統受到了株連。

  之後不久,完成任務的酷吏謝雅努斯,被提比略判處死刑,並且酷吏的三個兒子也被誅殺。然而,日耳曼尼庫斯活到成年的三個兒子,也已經三去其二。唯一的例外,是三子卡里古拉(14)。

  卡里古拉能活下來,靠的不是吃苦耐勞的本事,而是靠著裝瘋賣傻的能耐。卡里古拉原本跟自己的哥哥一樣,也被流放到了一個海島。只不過這個海島不是別的島,正是提比略本人所在的卡普里島。卡里古拉來到島上之後,很快贏得了提比略的信任,並且成為晚年提比略身邊最為親近的人之一。一個人偽裝一時半刻並不稀奇,難得的是能夠一直偽裝下去,以假亂真。卡里古拉正是憑藉這樣一身本領,贏得了最終的翻盤。

  公元37年,提比略在卡普里島駕崩。

  提比略臨終之前,指定了兩個接班人,一個是自己的孫子小提比略(當年的雙胞胎兄弟之一,Tiberius Gemellus),另一個,就是卡里古拉。

  然而,元老院被壓制了太久的民怨終於爆發,大家一致推舉卡里古拉為新的羅馬皇帝。就這樣,閃爍著日耳曼尼庫斯家族光芒,並且代表著帝國範圍內人心所向的卡里古拉,走上前台。

  登基之後的卡里古拉,很快就處死了小提比略。

  眾望所歸的羅馬四帝卡里古拉,卻是個不怎麼樣的皇帝。

  光看名字,卡里古拉就不怎么正經。這名字是一個諢名,意思是軍靴。由於七歲就失去父親,被奶奶小安東尼婭帶大的卡里古拉,是一個性格古怪的人。據傳說,卡里古拉與自己的三個妹妹小阿格里皮娜(Agrippina Minor)、德魯西拉(Julia Drusilla)和李維拉(Julia Livilla)從小就保持著不正當的關係。尤其是和德魯西拉,已經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卡里古拉總共執政四年,但這四年中他為所欲為,荒淫成性,是個典型的暴君。

  最終,倒行逆施的卡里古拉,被近衛軍刺殺,死時年僅二十九歲。

  卡里古拉死後,近衛軍擁立了新皇——克勞狄烏斯(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Nero Germanicus)。

  話說當年的小安東尼婭,嫁給了提比略的弟弟德魯蘇斯,共生育了兩子一女。三個孩子都活到了成年。長子是日耳曼尼庫斯,長女就是小德魯蘇斯的遺孀里維亞,而次子就是克勞狄烏斯。所以,克勞狄烏斯也是卡里古拉皇帝的親叔叔。

  克勞狄烏斯這個人打小就有殘疾,長得也不怎麼樣。因此,在家族內部,長期不怎麼受人待見。而且跟自己的大哥日耳曼尼庫斯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結果大侄子一命歸西,克勞狄烏斯一把年紀的人了,突然被軍人擁立稱帝,克勞狄烏斯本人也是一臉茫然。這就是一個歐洲版本的「黃袍加身」,而這樣的茫然,絕對不是演出來的。

  後來的克勞狄烏斯,總體來說,還算是一個中規中矩的皇帝。個人私生活上,雖然也算是風流成性,但跟前任卡里古拉相比,還算沒有太出格。

  克勞狄烏斯的死,也很突然。

  很多人都說,他是被皇后下毒害死的。

  皇后不是別人,正是小阿格里皮娜。小阿格里皮娜當年跟親哥哥卡里古拉沒有了下文,後來再接再厲,終於三婚嫁給了親叔叔克勞狄烏斯。

  外界的猜測是有道理的,因為毒死克勞狄烏斯,受益者正是小阿格里皮娜。在克勞狄烏斯死後,小阿格里皮娜立自己的兒子尼祿(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為帝。而且關鍵是,這個尼祿是跟著小阿格里皮娜改嫁帶過來的兒子。

  雖然是帶過來的兒子,但尼祿的出身一點也不差。他的媽媽小阿格里皮娜就不用說了,而尼祿的爸爸叫作多米提烏斯(Gnaeus Domitius Ahenobarbus),而這位多米提烏斯的媽媽,就是安東尼的女兒大安東尼婭。而這位多米提烏斯的爺爺,就是前文曾經提到過的投誠安東尼的兩位執政官之一的格涅烏斯。站在尼祿的角度,大安東尼婭是他的親奶奶,小安東尼婭是他的干奶奶(也是外曾祖母)。

  這麼好的出身,尼祿卻沒有好好把握。

  尼祿是個十惡不赦的暴君。

  什麼樣的暴君叫作十惡不赦呢?

  罄竹難書,既然如此,這裡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他在位期間,羅馬帝國內部病入膏肓,外部狼煙四起。公元68年,內外交困之中的尼祿,得到了錯誤的消息,離開了羅馬。元老院馬上動議,宣布擁立地方實力派,塔拉哥·西班牙行省(Hispania Tarraconensis)總督的加爾巴(Servius Sulpicius Galba Caesar Augustus)為皇帝,並宣布尼祿為國家公敵。

  同年,尼祿自殺。

  加爾巴跟之前的皇帝,沒有半點血緣關係,所以尼祿就是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末代皇帝。尼祿之後,羅馬帝國第一個王朝「朱朝」(朱里亞·克勞狄王朝,Julio-Claudian Dynasty),也就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之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