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宗王出鎮
2024-10-11 12:20:54
作者: 舊時艷陽
咸寧三年(277)三月,從西北戰場傳來好消息,平虜護軍文鴦(238—291)統帥的軍隊大破禿髮樹機能,鮮卑、羌、氐等有二十多萬人歸降,但禿髮樹機能之亂並沒有就此被平定。
文鴦為曹魏大將文欽(1)之子,曾經跟隨父親起兵反叛司馬師,在司馬師軍中單人殺了幾個來回,後隨父投奔東吳,支援壽春的諸葛誕之亂。但因為有矛盾,文欽被諸葛誕殺死,文鴦投降魏國,之後入職晉朝。
本年,衛將軍楊珧等人向司馬炎上書說:「古代分封諸侯,目的在於拱衛中央。而今所有的王公都集中在京都辦公,遙領封國事務,並不是分封的本意。而且異姓的將領在邊疆駐防時,最好也要選派皇室成員前去,作為參謀。」
司馬炎認為楊珧講得很有道理,遂批准同意。他以封邑人口的多少,把封國分為三等,大國設三軍,五千人;次國設二軍,三千人;小國設一軍,一千五百人。其中宗王兼任軍職、任都督的,得把封國遷到軍區總部附近地區。
可能有朋友要問了,泰始元年(265)不就在封國建立軍隊了,怎麼又組建部隊呢?其實泰始元年那次還只是個設想,因為分封的宗王都集中在首都洛陽或出鎮某一地方,都沒有住在封國,所以並未真正這麼做,而這次是重申也是實行,要重新組建部隊,建立健全機構。
咸寧三年(277)八月二十一日,司馬炎下詔,扶風王司馬亮改封汝南王,加鎮南大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琅琊王司馬倫改封趙王,督鄴城守軍事;渤海王司馬輔改封太原王,監并州諸軍事;東莞王司馬伷(zhòu)改封琅琊王,駐徐州;汝陰王司馬駿改封扶風王,駐關中;太原王司馬顒(yóng)改封河間王;汝南王司馬柬改封汝南王。
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有些宗王的封國是一個郡,但卻領導著本州或幾個州的兵力,比如司馬亮都督豫州諸軍事,而豫州當時有十個郡。這是司馬炎綜合古今等各方麵條件,做出的一個奇特的制度安排。
凡不兼任朝廷官職的宗王,全部遣送回本人封國。各宗王公爵懷著對京師洛陽的繁華景象和大小藝伎的戀戀不捨,灑淚而別,各回封國去了。
藉此機會,司馬炎又封皇子司馬瑋為始平王、司馬允為濮陽王、司馬該為新都王、司馬遐為清河王。此外又封了一些異姓的郡級公爵和郡級侯爵:封賈充為魯郡公,追封王沈為博陵郡公。他也改封巨平侯羊祜為南城郡侯,但羊祜堅辭不接受。
(1) 文欽(?—258),字仲若,譙郡(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正元二年(255),文欽與毋丘儉等在壽春起兵勤王,討伐司馬師,兵敗後投奔吳國。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