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 餓死也不投降的洪承疇,最終為什麼還是降了?

餓死也不投降的洪承疇,最終為什麼還是降了?

2024-10-11 12:19:39 作者: 歷史君

  01 天降大任

  洪承疇,明末清初名臣——中國歷史上又一個著名的降臣。

  洪承疇是福建泉州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當過明朝的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

  他的人生,基本上可以分為兩段,以1639年為分水嶺。

  1639年以前,洪承疇的人生道路可以說是一路順風,尤其是在鎮壓農民起義軍的過程中,治軍有方、連連取勝的他成了力挽狂瀾的不二人選,面對他俘殺高迎祥、多次打敗李自成等輝煌業績,人們有理由相信,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一個人能夠挽大明江山於既倒,那麼這個人非洪承疇莫屬。

  這也是朝廷的共識。所以,當比農民起義軍更為兇猛的敵人一到,洪承疇就不可避免地承擔了更大的使命:清軍來了,你去把他們頂住,把他們趕跑。

  1638年九月,分兩路南下的清軍像開了閘的洪水,所到之處皆被淹沒,真定、廣平、順德、大名、高陽等河北重鎮很快落入清軍之手,大學士孫承宗、戶部主事盧象升等抗清將領相繼陣亡,京師戒嚴。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京師危急,但只要保住山海關和錦州,堵住清軍入關的通道,形勢也許還有轉機,崇禎皇帝調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就是這個目的。

  1639年年初,薊遼總督洪承疇走馬上任,與山海關的馬科、寧遠的吳三桂兩鎮合併。

  02 連打敗仗

  從地形來講,錦州是個打防禦戰的好地方,因為它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可以互為犄角,任何一地遭到攻擊,都能很快獲得其他兩地的支援。

  然而,萬萬沒想到,當清軍第二年對錦州和寧遠發動進攻,被洪承疇派去支援的明軍,卻在塔山、杏山被清軍輕鬆擊敗。

  瞧瞧你這個總督,是咋當的!

  在朝廷指示下,洪承疇親自率領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朴、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等八總兵兵馬,集結於寧遠,打算與清軍會戰。

  一次性投入十三萬精銳、四萬匹馬,應該夠了吧?

  皇太極卻沒那麼傻,人家根本不理會寧遠,他的目標是錦州。他派兵把錦州圍了,卻圍而不打。他的策略是長期圍困,把對方困死。

  錦州守將祖大壽告急。

  朝廷更急。這些據點一個也不能丟,否則就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丟一個就會丟一串,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確保萬無一失。

  怕什麼來什麼。朝廷越是怕丟,洪承疇越是不給它爭氣:七月,洪承疇率兵馳援錦州;八月,皇太極就親率大軍從盛京趕來支援,不但斷了明軍的糧道,還斷了洪承疇的歸路,把他包圍了,隨後又奪了塔山之糧。

  只有三天存糧的明軍頓時慌了手腳,「欲戰,則力不支;欲守,則糧已竭,遂合謀退遁」。

  打又打不得,守又守不得,到底怎麼辦,咱們開個會,商議商議吧。商議的結果,是「背山突圍」。

  突了一次沒奏效,便決定撤退。軍令還沒下呢,其他將領就等不及了,大同總兵王朴趁天黑率部逃走,馬科、吳三桂兩人率軍爭相逃往杏山,清軍既在前面堵又在後面追,殺了不少。逃到杏山後覺得不安全,又往寧遠逃,又遭伏擊,傷亡慘重。

  潰敗的不僅僅是上面這些,而是兩鎮六總兵!十多萬人馬就這樣完了,僅僅被清軍斬殺的就達五萬多人,自相踐踏和掉到海里死掉的更多!

  03 土崩瓦解

  好歹沒死絕,還剩下洪承疇自己率領的一萬多人,卻被清軍鐵桶一般包圍在松山,既無糧也無餉,士氣低落。

  接著就是一連串的敗仗:九月多鐸攻城,洪承疇突圍失敗;十月來了豪格,洪承疇又敗,出了城的都沒能回去,乾脆投了降。

  洪承疇還算不錯,在糧餉俱絕的情況下,居然堅持到了1642年。

  1642年一月,他聽說朝廷派的援軍到了,打算來個裡應外合,便派六千人馬出城搞夜襲,不料人家有防備,又吃了敗仗,想退回城,城門卻關了。

  誰那麼缺德?原來洪承疇見清軍的追兵跟在後面,害怕他們入城,下令把城門關了,清兵進不來,自己的兵也進不來。這些清兵可高興了,逮著敗兵就殺,那些敗兵毫無鬥志,殺起來太容易了,被殺大半,剩下不多的幾個往杏山逃,卻遭到伏擊,一個也沒活下來。

  被圍困半年後,松山副將夏承德實在扛不住了,想投降,清軍不信,他說,我拿我兒子做人質,你們總會信吧?清軍說這個可以有。

  當年三月,在這個可恥的叛徒「應約」之下,清軍深夜發動突然襲擊,和夏承德裡應外合,攻破了松山城,俘虜了洪承疇和巡撫邱民仰,總兵曹變蛟等被殺。

  四月,錦州守將祖大壽率眾走出內城投降(這是他第二次降清)。塔山、杏山隨後淪陷,明軍的錦寧防線土崩瓦解。

  04 絕食數天

  洪承疇雖然敗了,但並非他不中用,朝廷不派援軍是主要原因,所以在清軍眼裡,他依然是個人才。這樣的人才,他們當然捨不得殺,要他「為我所用」。

  洪承疇卻死也不降,還絕食數天,差點餓死。

  皇太極並未放棄,又想別的辦法。

  每個人都有軟肋,姓洪的也不例外。他的軟肋是好色。於是,皇太極每天派十多個美女去陪他。但是沒用,洪承疇視若無物。

  皇太極束手無策了,只好使出最後一招,叫禮部尚書范文程去勸降。

  話說這個范文程,以前也是吃明朝飯的,後來投降了清朝,在歷史上也是一個著名的叛徒。此人極有謀略,中國歷史上「十大謀士」名單中就有他,投降清朝後成了皇太極最能幹的大臣,也是最受他寵信之人。

  范文程見了洪承疇,卻隻字不敢提招降之事,因為洪承疇見了他就大罵不止。後來他不罵了,范文程才試著與他談話,但只談古論今,其他一概不談。

  實際上,范文程的目的,不是和他談什麼古論什麼今,是來察言觀色的。當他看到樑上掉下一點燕泥(不知是不是燕子築巢的泥土),掉到洪承疇衣服上,洪承疇邊說邊「屢拂拭之」。

  呵呵,這傢伙不是口口聲聲想死嗎?假的!假的!他連一件破衣裳都那麼愛惜,怎麼可能不愛惜生命?!

  這個細節,可以說是救了洪承疇,但也害了他,成就了他的複雜的後世評價。

  05 「英雄」難過美人關

  「承疇不死矣。承疇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范文程回去向主子匯報,皇太極高興得如買雙色球中了七個號。

  相傳當天晚上,皇太極就聽從范文程、張存仁等人的建議,派了一個美女去「倍加關照」。

  這回這個美女,不是一般人,是皇太極的妃子小博爾濟吉特氏。她端著人參湯來到洪承疇住的地方,洪承疇卻面壁而坐,閉目「養神」,置之不理。

  洪承疇「一本正經」的樣子,把這個美人逗笑了:「洪將軍對大明的忠誠,實在令小女子敬佩,對將軍的絕食,小女子也是舉雙手贊成。不過,飯不能吃,水不會也不能喝吧?喝口水又不會那啥……」

  這個美人嬌滴滴的聲音,似乎有無窮的魅力,更有不可抗拒的魔力,鬼使神差,洪承疇居然喝了一口人參湯。在她的繼續勸解下,接著又來了幾口。

  人參湯里有名堂!這是他在喝到第N口時意識到的。可是已經晚了,當他意識到這個時,他已經和那個美人去了溫柔鄉……

  從那一刻起,皇太極的美人計可以說是奏效了。

  尤其是,當洪承疇知道那個美人不是一般人,而是皇太極的寵妃(據說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孝莊文皇后,順治皇帝他親媽,康熙皇帝他親奶奶),他決心為大清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報答她那幾口人參湯。

  後來,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洪承疇降了清朝,成了清朝功勞最大的貳臣(乾隆皇帝把他列入《清史·貳臣傳》,但因其功大,列於貳臣甲等)。

  關於洪承疇最終還是降了清朝一事,後來有人替他辯護,什麼識時務者為俊傑啦,什麼英雄難過美人關啦,等等。識時務者也許真的為俊傑,這裡姑且不論,但過不了美人關的,不一定是英雄,充其量是假英雄。

  真的英雄,別說是美人關,鬼門關也沒什麼了不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