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無敵

2024-10-14 15:24:34 作者: 烽武野

  季康子還是沒有給孔子官做,季康子要的只是孔子的學生。

  在孔子回國的第二年,他的兒子孔鯉死了,作為一名民辦教師的他,只能將兒子薄葬了。

  

  公元前482年,將滿七十歲的孔子對著自己的學生回顧了他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歲的孔子,現在已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內心比較自由,做什麼事也不會壞規矩。

  孔子官場失意,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因為官做得越大,就越沒時間做學問。典型的例子就是管仲,管仲做了國家二把手,每天累得半死,哪有時間去做學術研究,更別說搞一個門派了。賦閒的孔子,則有時間去編書、帶學生。

  思想流派和武林門派很像。一個武林門派想要威震武林,首先要有自己的獨門秘籍,比如少林寺的《易筋經》;其次還要有厲害的弟子,比如武當派張三丰手下有武當七俠。

  儒家之所以最後能稱霸中國思想界,就是因為有可以吊打其他思想流派的武林秘籍和眾多知名弟子。

  看透了世事的孔子,當不當官對於他來說已經無所謂了,他想在自己生命結束前,多多傳播自己的思想。所以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一邊教學生,一邊編教材。

  孔子把魯國史官記載的史料,編纂成了赫赫有名的史書《春秋》。同時,對《易》進行了修改,把這本教人算命的書,變成了一本充滿哲學思想的書。孔子還把市面上常見的《詩》《書》《禮》《樂》,重新進行了修訂。

  此後,孔子把《詩》《書》《禮》《樂》《易》《春秋》作為課堂教學用的標準教材,這六本書也被稱為「六藝」,又稱為「六經」。

  以前貴族也學六藝,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貴族的六藝與孔子的六藝,最大差別在於貴族六藝里有射和御。

  射和御涉及設備與場地,這是要花錢的。

  孔子收的學費就是每人十條肉乾,就靠學生的十條肉乾,怎麼能開得起射和御兩門課程呢?

  「射」是射箭,古代一個貴族要熟練開弓,最起碼要練三年。射箭燒錢並不是很多,「御」才是燒錢的玩意。

  「御」是駕車,可不是我們現在簡單的考駕照。春秋的「御」,是學習駕駛駟馬戰車,學成之後上陣殺敵。要養四匹馬,馬要吃草,病了要找獸醫,這相當於現在買輛超級跑車回家,不但價格貴,保養費也是驚人,更重要的是還得有輛車,還要有跑馬場。哪怕讓孔子把房子拆了,也供不起駟馬戰車。孔子的兒子死了,也只能薄葬,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並不富裕。

  所以射與御只能在貴族官學裡學,由專門的老師教,畢竟這倆玩意太燒錢。

  孔子用自己編的六本經書告訴學生,哪怕你家裡窮得叮噹響,都不要緊,只要你能啃下這六本書就可以了。

  可別小看這六本書,據《史記》記載,真正學透六本書的人在孔子的三千弟子裡,只有七十七人。

  六本經書後來失傳了一本《樂》,六經就變成了五經。

  講完了孔子的教材,我們來說說他的優秀學生。

  衡量一位教師是否成功,就看他教出來的學生。孔子有十位優秀學生代表,分別按照四個科目劃分,號稱「四科十哲」。

  德行科,都是德行兼備的人才。

  顏回,字子淵,是孔子母親家的親戚,窮苦出身,老實本分,從不頂撞老師,任勞任怨,孔子對顏回非常疼愛。可惜英年早逝,孔子很傷心。

  子騫,是個大孝子,不屑於當官。

  伯牛,德行很好,他後來得了麻風病,孔子不怕被麻風病傳染,主動探望他。

  仲弓,品德高尚,後來擔任季孫氏的家宰。在平定陽虎之亂後,季孫氏的家宰幾乎被孔子的學生壟斷了,季孫氏就是看中孔子學生都是有節操的人,不會像陽虎那樣犯上作亂。

  政事科,都是行政管理方面的高手。

  子有,善於行政理財,後來也擔任過季孫氏的家宰。

  子路,他只比孔子小九歲,家境貧寒,也擔任過季孫氏的家宰,後來隨孔子周遊列國,留在衛國當官,最後死於衛國內亂。

  言語科,都是口才好、能說會道的人。

  宰予,這位被孔子罵作「朽木不可雕也」的學生,在齊國擔任大夫,後來死於齊國內亂。

  子貢,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最疼愛的是顏回,其次疼愛的就是子貢。《論語》里子貢與孔子談話的篇幅非常多,子貢經常作為魯國外交大使出訪他國,而且他經商,家裡十分富有。孔子死後,子貢竟然為孔子守孝長達六年,親生父母去世才守孝三年。

  文學科,都是學習能力強,努力鑽研書本的人。

  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歲,子夏比子游大一歲。這兩人在孔子徒弟里算是很小的。這二人熟讀經書,對儒家思想的流傳起了很大作用。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了,享年七十二歲。

  孔子的弟子為了能讓老師的思想流傳於世,就把孔子說過的話編成了一本語錄,叫《論語》。而且孔子學生們的著書立說行動並未就此停止,而是越搞越大。

  在「十哲」之外,還有一名叫曾參的學生。這是孔子晚年收的學生,具有極高的學術造詣。讓孔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位曾參和他的弟子,發展了儒家的思想學說。

  孔子在臨死前,把自己的孫子子思託付給曾參,希望曾參好好教導他。

  曾參不光將自己從孔子那裡所學的知識傾囊授給子思,同時還編寫了《大學》一書,成為後世科舉考生的必學課本,《大學》書里的「格物致知」又啟發了兩千年後的王陽明,王陽明在此基礎上創立了「心學」。

  曾參把子思教育得很好,子思長大後,也寫了一本書叫《中庸》。子思死後,他的弟子收了一個學生叫孟軻,而孟軻就是赫赫有名的孟子。孟子死後他的弟子們把孟子說過的話也編成了一本語錄,叫《孟子》。

  《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號稱儒家的「四書」。

  「四書五經」後來成為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的標準教材,孔子後來還被追封為「聖人」。

  估計孔子也沒想到,自己百年之後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更沒想到自己會被封聖。

  曾經有個孔子的學生說他老人家是聖人,孔子聽完後,說道:「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聖和仁這兩個字,我是不敢當。我只是朝著聖與仁的方向不斷努力,教導別人不知疲倦,則可以這麼說!)

  孔子和普通人一樣,有過寒窗苦讀,有過春風得意,有過壯志難酬,但這不妨礙他成為我們民族心中的聖人。他的「禮」,讓我們成為禮儀之邦;他的「仁」,讓我們心中有仁愛之心。

  更重要的是,孔子創立的私學,讓公辦貴族學校就此沒落,形成了民進公退的局面。到了戰國,遍地都是諸子百家的私學。

  正是孔子,一手拉開了戰國「百家爭鳴」的大幕。

  就在孔子活躍的期間,南北兩個方向發生了劇烈的動盪。南方的楚、吳、越三國先後發生了規模宏大、時間漫長的滅國戰爭。北方的齊、晉兩國內部發生了大夫搶奪國家控制權、完成改朝換代的重大歷史事件。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說南方,因為楚、吳、越三國將春秋時的戰爭藝術推向了頂峰。而北方齊、晉兩國的紛爭說白了就是國家內部大夫爭奪土地,架空國君的內部之爭,其慘烈程度遠不及南方。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