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二:規則執行受到來自老人的阻礙時,智慧地解決
2024-10-11 11:58:49
作者: 馬利琴
每個父母都深有體會,持續不斷地做同一件事情難免會覺得煩,從而產生懈怠心理,執行規則同樣如此。有時候執行規則的過程中,如果孩子產生懈怠心理,會找各種藉口,比如情況特殊啦,生病不舒服啦,沒人監督自己啦,等等。因此,引導孩子將規矩意識深入內心,有些規矩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是不能違背的。
一天傍晚,吃過晚飯,我帶女兒出去散步,碰上了小區的李大姐。李大姐的兒子比我女兒大一歲,閒聊的時候,李大姐說她最近很苦惱。我問她怎麼了,她說,之前她兒子從來沒有吃零食的習慣,最近總是不吃正餐,給他的零花錢都買了零食吃。我建議李大姐,孩子正處在發育期,如果零食吃得太多,不利於孩子長身體。李大姐嘆口氣,說她也知道,可就是管不了兒子。她舉了個例子,她規定兒子飯前一小時內不能吃零食,兒子答應得好好的,可開飯前他就說餓得不行了,然後四處翻找零食,不管怎麼阻止,他就是不聽,甚至哭鬧。公公婆婆看孫子這樣,出於心疼,就向孩子妥協,主動把零食拿給他吃。所以現在不管她禁止兒子做什麼,兒子就會哭,他知道,只要一哭,爺爺奶奶就會護著他。面對公婆的做法,李大姐雖然心裡不高興,但是也不好去指責兩位老人。我建議李大姐跟她老公好好談談,讓她老公做做兩位老人的思想工作,告訴二老心疼孫子沒錯,但是沒有原則的維護只會害了孩子。
跟老人一起生活,對媽媽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一是跟老人的教育理念不同,二是「隔輩親」導致老人溺愛孩子,因此父母在給孩子制定規則、執行規則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來自老人的阻力。有這種困惑的媽媽們,千萬不要著急或者跟老人發生衝突,想辦法協調解決,可以讓老公做老人的工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單獨帶孩子,並定期讓孩子去看望老人,解決他們的相思之苦。
總之,給孩子制定規則之後,就要鼓勵、配合孩子堅持下去。而這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父母極大的細心和耐心。
本章小結
★ 孩子年齡越小,社會經歷自然就少,這種情況下,要想提高孩子的規則執行力,就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引導——提醒或者告知他們需要注意的事項,鼓勵他們懂規則、遵守規則,並能執行和堅持下去,直至養成一種好的習慣。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 想辦法讓孩子明白,不遵守規矩可能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比如給他們看一些相關的繪本書或者動畫視頻等,讓他們意識到後果的嚴重性,這樣就有可能讓他們重視規則並嚴格遵守了。
★ 父母對孩子就事論事的讚美和鼓勵,可以提高他們的成就感和榮譽感,並會養成良性的行為習慣。
★ 如果孩子不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或提供的選項,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見,想做點別的。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認為他們的要求合理,不妨就順勢答應他們;如果他們的要求不合理,就告訴他們:「這不是其中的選項,我不能接受,或者你再想一個我能接受的方式……」
★ 不少父母信奉對孩子的教育要耳提面命,可實際上,耳提面命對孩子的影響遠不如以身作則,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