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技術,但清楚自己的命門
2024-10-11 11:41:51
作者: 周希奇
很多人說馬雲很聰明,而事實上他是「真不懂」。很多時候馬雲雖然是「真不懂」,但卻非常聰明。
前面提到過,馬雲其實是個「門外漢」。如今能與馬雲並肩,或者能與馬雲較量一番的大都是「科班出身」:騰訊的馬化騰是學計算機出身的,百度的李彥宏是海歸的計算機專業碩士,並且在世界級的網絡公司擔任過資深工程師;小米的雷軍也是學計算機出身的,並且有著很長時間的軟體開發經歷……而馬雲——只是一介教書匠。
然而,不要小瞧了這位教書匠,他在教書的時候,根本不用愁學生不來聽課的問題。馬雲上的是英語課,和諸多讓學生抱著課本按部就班地學習新詞、分析課文、講解語法的傳統英語老師不同,馬雲更喜歡與學生進行口語交流,對於容易讓學生犯困的語法和詞句,馬雲往往不做強行灌輸,而是講究熟能生巧。此外,馬雲也用風趣的語言和誇張的動作,讓整個班上的學生都能融入學習中來。相比於做筆記,馬雲認為,更重要的是學生笑了,這至少說明他在聽講,當學生有興趣了,課堂就有效果了。馬雲能評上「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並不是因為他有多少榮譽,有多高職稱,而是夠聰明——從老師時代就明白口碑的重要性。
當馬雲走上創業道路時,一個最大的困難擺在馬雲的面前:雖然馬雲比中國很多人都先接觸到網際網路,但他接觸到的那點信息遠不能支撐馬雲的宏偉夢想。自己學是肯定來不及了,所以他需要招納大量相關專業技術人士來幫忙。「不懂技術沒有關係,但必須尊重技術。」這是馬雲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後來成立的阿里巴巴的所有員工的要求。
關於不懂技術的好處,馬雲曾經非常得意地說過這樣一段話:
「不懂技術,我們才會尊重技術,我們沒法吵架。如果我很懂技術,我們公司的技術人就會很悲催,我三天兩頭會告訴他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因為我不懂,我才會好奇、敬仰地看著他們說就應該這麼做。
「事實上也是這樣,阿里巴巴的雲計算在中國能夠發展成這樣,在全世界發展成這個樣子,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不懂。這個不是笑話。王堅(原阿里巴巴集團CTO、阿里雲總裁)知道,我們六年以前,整個阿里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的時候,我們認為數據是未來的方向,雲計算是未來的方向。但是到底怎麼搞,發展5K技術,5000台機器,登月項目等等,講了很多名詞,我都沒聽懂,總之我認為這個一定是未來,不管怎麼樣,咱們一定搞下去。
「但是後來騰訊、百度沒搞下去,重要的原因是它們的領導知道這個搞不下去,而我是不知道這個搞不下去。我真不知道這個東西有這麼難,所以只是說了句這個東西不管怎麼樣,一定得搞下去。網上很多人說,包括我們公司內部也有一大部分人批評說,馬雲被王堅忽悠了,這個雲計算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5000台計算機合在一起,我根本沒聽懂。但是我認為如果說我們擁有這個,如果能解決社會的問題,那當然應該做下去。」
不懂技術,就少了幾分畏難情緒。在馬雲看來,自己這條最大的劣勢恰巧也是自己最大的優勢所在。人們一直認為阿里巴巴的技術可能是中國網際網路中最差的,百度李彥宏懂技術、馬化騰學技術,只有馬雲什麼都不學。誠然,在這樣的比較之下,馬雲的個人競爭優勢似乎不大,然而馬雲卻不以為意,沒了畏難情緒,整個人的思維就能夠活躍起來,腦子也就容易轉得快。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馬雲始終認為,在過去的17年裡,如果一定要追問他為什麼能成功,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答案。
如果說現在的馬雲與17年前相比有了怎樣的改變,答案可能有很多,比如:閱歷更為豐富,處世更為穩重,錢更多了……要問17年間有什麼東西沒有改變,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網絡技術方面,馬雲也許懂得網絡發展的趨勢,但絕對還是一個門外漢,儘管過了17年。這一點就像馬雲的性別一樣,難以改變。
多年來,馬雲對外提出的口號從來不是「用技術改變生活」之類,而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馬雲沒有辦法深入一線去親自感受用戶體驗,而只能轉向考慮商業模式、成本控制、用戶服務等因素。
「真不懂」的人是混不下去的。從技術層面來看,馬雲沒有辦法做到「真懂」,因此只能將懂的方向轉一下。換個角度來看,馬雲懂的其實還真不少。早在2008年的時候,當阿里巴巴還在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尋求方向時,馬雲就在內部會議上拍板把數據、雲計算作為未來方向,這一點與當下的發展態勢完全吻合。馬雲也曾經非常明確地提出過,要讓「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向DT(Data Technology,數據處理技術)轉變」的概念,這可是讓阿里引領技術發展的巔峰戰略。沒有兩把刷子,馬雲如何能在公眾面前氣定神閒地打趣自己說這樣做僅僅只是「膽子大」而已呢?
馬雲不懂技術,但卻擅長做頂層設計和技術戰略架構,用戰略目標來帶動技術的選擇與發展。這一點與業內的其他科班領軍人「用技術塑造目標」的做法大相逕庭。
不懂技術並不會影響企業的發展,但若不尊重技術,企業一定在未來的道路上寸步難行。這是馬雲對技術的認識,也是對廣大為自身事業正在拼搏的青年的最佳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