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聽從內心深處的聲音

2024-10-11 11:33:36 作者: 陳坤

  看見10隻兔子,你到底抓哪一隻?有些人一會兒抓這隻兔子,一會兒抓那隻兔子,最後可能一隻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只能抓一個,抓多了,什麼都會丟掉。

  ——馬雲

  可能很多人認為CEO的主要任務是尋找機會,可馬雲的看法恰恰與此相反,他認為「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

  為什麼這麼說呢?馬雲打了一個比方:

  

  「看見10隻兔子,你到底抓哪一隻?有些人一會兒抓這隻兔子,一會兒抓那隻兔子,最後可能一隻也抓不住。所以阿里巴巴有一點不會改變,永遠為商人服務,為企業服務。我們不會因為投資者而建網站,我們也不會因為媒體的批評而建網站,我們更不會因為網絡評論家們說現在流行ASP了而改變我們的方向,我們只做B2B。對於機會,我絕大多數時候都說『No』。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只能抓一個。我只能抓一隻兔子,抓多了,什麼都會丟掉。」

  正是因為馬雲很清楚自己的最終目標是什麼,所以從踏上創業之路開始,不管潮流怎麼變,不管出現多少概念、機會,馬雲始終堅持「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的目標,沿著電子商務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其他的機會、行業即使誘惑再大,也絕不涉足。比如那時興起的房地產,儘管阿里巴巴的高管們在談論到這個的時候,都忍不住說:「如果我們做了房地產,那就賺大了。不過這錢,不是我們賺的。」

  在阿里巴巴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多類似的誘惑和掙錢的機會,但只要與電子商務無關,馬雲對它們都說了「No」。

  2002年底,網際網路行業開始回暖。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等網絡公司都相繼實現贏利。當時很多人認為:阿里巴巴擁有那麼多有價值的註冊客戶,具備了開拓任何領域的最佳條件。而阿里巴巴也確實在尋找新的機會和增長點。「那時候我們的想法是,阿里巴巴已經贏利了,而且發展趨勢相當平穩,也是開始尋找新的機會和增長點的時候了。」這是阿里巴巴高層的表述。

  當時,馬雲面前有三條路可走:贏利最好的辦法第一條是投資簡訊,第二條是投資網路遊戲,第三條是走電子商務路線。

  投資遊戲、簡訊可以迅速贏利,而電子商務可能要5年後才賺錢。是投資遊戲、簡訊還是繼續做電子商務呢?馬雲最終的選擇是繼續做電子商務。在回想當初的決策時,馬雲是這麼說的:

  「如果我們投資簡訊很快會賺錢,2002年、2003年簡訊業務拯救了中國網際網路很多站點。只要投資這個就能夠賺錢,但是後來我發現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拯救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只能夠拯救一段時間。

  「我去一些門戶站點做調查,你可以註冊一個免費的郵箱,但我看到有一個很長的合同,在一個合同裡面我看到中間很細的一條寫著如果你這個免費郵箱3個月以後還將繼續使用的話,那麼我們將會從你這個手機號碼裡面扣除5塊錢到8塊錢。我想一般人是不會去看合同的,我不知道在座的你們會不會看每一份合同?我開始也很奇怪,為什麼註冊免費郵箱需要我的手機號碼,我看了這個合同之後感覺到中國可能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免費註冊的時候給了自己的手機號碼,使得每個月都被扣5塊錢到8塊錢,我認為這是一種欺詐行為。隨著人們對網絡了解的加深,我相信不用很長時間,人們馬上就能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所以阿里巴巴不希望通過欺詐客戶的錢來讓自己賺錢。所以我放棄簡訊。

  「不做遊戲這跟我的價值觀有關,阿里巴巴到現在為止在遊戲上面沒有投資過一分錢。那是兩年前我妹夫跟我說的一件事情,改變了我對遊戲的看法。我妹夫一天早上跟我說:『我昨天跟你妹妹玩遊戲玩到第二天凌晨3點半,你妹妹去上廁所的時候我又偷偷地玩了半個小時。』我被他嚇了一跳,我妹夫是一個很能幹的小企業家,這麼一個成年人並且是一個很精明的人,竟然玩到凌晨3點半甚至沒有一點兒自控能力。想想我們的孩子會怎麼樣?我不希望我兒子玩遊戲,如果中國孩子都玩遊戲,中國就沒有前途可言了。而且通過分析,我發現在全世界時間不值錢的國家裡遊戲是最暢銷的。你會發現全世界最先進的遊戲國家是哪些?美國、韓國、日本。但是這些國家永遠不會鼓勵自己的老百姓玩遊戲,它用來出口。有一天我們的領導突然會醒悟過來問我們的孩子在幹什麼?如果在玩遊戲的話,一定要對它進行限制,因為遊戲不能改變中國的現狀。所以我說不做遊戲,餓死也不做遊戲。」

  在簡訊、遊戲和電子商務三者中,馬雲還是最看好電子商務的前景。所以,「我們還是堅定不移地做電子商務,儘管我們知道電子商務也許3年,也許4年5年都掙不到錢,但我們堅信8年10年一定能夠掙到錢。」

  今天,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在電子商務領域,它將對手遠遠地拋在了後面,馬雲更是宣稱:「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這一切都是阿里巴巴對其他機會、誘惑說「No」,堅定不移地走電子商務道路的結果。

  「我們第一天集中在B2B,今天還是如此。不管外面的潮流怎麼變,我們學習,但是不跟隨、不拷貝。後來各種概念更多,阿里巴巴也面臨很大的壓力,也有很多其他的機會,在這1年半時間內我們面對機會斬釘截鐵地說了無數次的『No』。我們朝著既定的方向往前走,不管外面怎麼千變萬化,我們還是不受干擾,走自己的路,用心去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