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力度推動創新
2024-10-11 11:29:46
作者: 希文
《21世紀》:在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騰訊是唯一一家成立了獨立研究院的。騰訊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和它的使命是什麼?
馬化騰:我們研究院有很大一部分是從事基礎性的研究。比如說視頻、語音的編解碼和傳輸,要用在我們的視頻、遊戲裡面,這些很難由一個產品部門獨立研發出來。我們過去很多(基礎技術研發)都是業務部門自己做,做完之後發現不好,浪費精力,難以長期維持。因此,必須有一個基礎的研發部門去承擔這個基礎工作。
另外是一些應用的研發,不是專門研究一些用不著的,老是埋在底層的(技術)。大家看到我們比較多的一些長遠的、PC上的軟體,語音、下載、輸入法、瀏覽器等,這些產品都是在我們研究院和創新部門開發的。
一些高難度工作,如果研發團隊沒有實力去做,就會找研究院去開發最核心的部分,包括在播放器、搜索、電子商務技術等方面,研究院都會先孵化出一些東西來。
——馬化騰接受《21世紀》採訪
騰訊是一家注重研發的企業。騰訊研究院不僅是第一家由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自主建立的研究機構,其成立也被認為是騰訊技術創新戰略的又一次重大選擇。
沒有研究院時,雖然每個騰訊團隊多少都有些研究性質,但一旦實際任務緊張起來,團隊重心就會放到當前產品上,研究隨之中斷。此外,業務的飛速發展也使騰訊後台程序上的很多東西缺乏統一規範,連統一的數據挖掘接口都沒有。這些無疑都是長遠發展的阻礙。
在此背景下成立的騰訊研究院合併了原來的創新中心,職責在於儲備長期競爭力。它沒有盈利壓力,能做很多代表未來趨勢但短期未必有產出的項目。在產品開發方面,只做平台產品和技術要求較高且需要不斷深化技術的產品。這裡也是向騰訊各業務部門輸送人才的基地。
直到現在,鄭全戰仍堅持面試招入研究院的每一個人,並做詳細記錄。所有進入研究院的新人需要學習的第一課就是繼承騰訊最重要的文化——對用戶體驗的貼身觀察。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目前,騰訊研究院設有基礎研究室、無線中心和桌面產品中心三個平行的業務單元。其中基礎研究室偏重於技術研究,主要涉及智能計算、中文處理、多媒體、網絡、數據分析等五個方面。
研究院中數據分析研究室的任務是匯集各個部門的用戶數據,統一運營和分析,其成立後的首個項目是將QQ用戶分群。通過數據挖掘,用戶被分為鐵桿用戶、年輕且正在成長的用戶和潮人用戶等群體,然後針對不同群體進行不同服務的推送。年輕用戶可能不太了解騰訊業務,系統會有選擇地推薦一些能讓其熟悉騰訊產品體系的產品和功能;對於潮人用戶,騰訊會把一些新奇功能率先推送給他們使用,以獲得反饋。
研究院中的無線中心和桌面產品中心則偏重產品開發,代表騰訊的中長期產品布局,騰訊的手機瀏覽器和手機輸入法等都誕生於這裡。早在3年前,騰訊就認為,如同電腦桌面上QQ企鵝形象的快捷方式有一個爆發性增長,客戶端產品對中國用戶來說更有價值。而且,現在針對個人電腦進行的客戶端產品研究,隨著手機的發展,今後也很容易擴展到無線上。
騰訊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中研發投入較高的企業,2009年研發投入11.9億元,接近百度研發投入的3倍,超過網易研發投入近5倍。2017年上半年,騰訊研發投入達到78.38億元!這在中國企業中是不多見的。持續的研發投入換來騰訊主營業務的不斷升級,可適應終端不斷豐富,在線產品不斷推陳出新。
鄭全戰相信,今後移動通信業務將迅猛發展,整個行業的應用將隨之發生極大的變化。這個判斷是騰訊研究院無線領域各項業務的出發點。以手機瀏覽器為例,其著眼的是未來市場,現在搭建的平台是為兩年後可能出現的內容做準備。
騰訊的手機瀏覽器發布於2009年,但在此之前,騰訊研究院已研究了兩年的手機瀏覽器關鍵技術。2008年,UCWEB的迅速崛起和3G的臨近,讓研究院決定迅速進軍這個市場。這個時候,之前的技術儲備發揮了重要作用,騰訊的手機瀏覽器Beta版在此決定做出的半年後就得以發布。據介紹,其市場份額在半年後即已超過Opera,躍居中國手機瀏覽器市場第二位。
未來,騰訊將把個人電腦和無線上網的產品打通。比如,電腦上使用的騰訊輸入法詞庫將來可以同步到手機上。
鄭全戰對未來無線發展的期許並不僅限於此。在使用智慧型手機時,「數碼達人」覺得很糟糕的是要下載很多軟體,然後一個個設置好,以後還要不斷更新,非常麻煩。「我希望那些我覺得好的服務能不用下載,一下子就在雲服務中推送過來了,這會很方便。」鄭說。
這引發了騰訊在無線領域的另一個布局。鄭全戰理想中的未來是,當帶寬在幾年後變得比較便宜時,騰訊會自動為用戶推送他所喜歡的服務,這些服務都基於雲模式。但挑戰在於,據說現在QQ同時在線人數接近2.72億,手機QQ在線人數也達1.6億,這些數字還在飛速發展。未來如果真要採用網絡推送的方式,騰訊需要龐大的雲計算能力。目前,研究院已經聯合公司其他部門一起在研究和搭建這樣的技術平台,準備等待時機成熟就迅速推向市場。
此外,騰訊一次性投入1500萬元用於與清華大學共同建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騰訊網際網路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對此騰訊執行長馬化騰表示,「未來聯合實驗室將承擔更多的國家創新課題,構建網際網路的未來,讓網際網路的內容更加豐富,操作更加便捷,信息更加安全,使網際網路信息逐漸走向大眾」。
目前,從事研發和產品相關工作的員工已經占騰訊員工總數的75%以上。騰訊管理層明確表示,只要是對用戶有益的探索,不管處於何種成熟度,都會鼓勵和支持。
投入越多,產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華為雖然以向全世界出售網絡設備而聞名,但華為更重視的是研發,而不是硬體製造。華為總裁任正非始終堅持創新和研發,他認為沒有創新可能是最危險的。因此,在技術上的不斷研發和創新,一直是任正非重要的管理策略。
華為一向重視研發投入,近年來也一直在擴大研發支出。一直以來,科技領先使華為成為世界少數幾家能夠提供CAC08-STP數字程控交換機設備的巨頭之一,而且在移動智能網、STP、移動關口局、GPRS等核心網絡方面形成領先的優勢。
在技術研發方面,華為創業之初就以國際先進水平為目標,力求領先於世界。他們立足於當代計算機與集成電路的高新技術,大膽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每年投入銷售額10%的資金用於科研開發,裝備大量精良的開發設備和測試儀器,並與國內外一些著名大學、研究開發機構和重點實驗室建立了長期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2012年,華為將47億美元,約占公司總收入13%的資金,專門用於產品研發。在歐洲,一些電信運營商認為,歐洲設備供應商未來幾年都很難跟上華為的研發投資,因而選擇華為作為其先進設備來源公司。
正如任正非所說,「創新是華為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執著進行研發投入的結果就是,2009年1月27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在其網站上公布2008年全球專利申請情況時表示:「第一次,一家中國公司名列PCT(全球《專利合作條約》)申請量榜首。」
2013年上半年,華為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瑞典的愛立信和法國的阿爾卡特朗訊等強勁西方競爭對手,這一成就與華為的研發投入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