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論語與算盤> 立大志與立小志

立大志與立小志

2024-10-11 10:11:48 作者: 澀澤榮一

  立志之初,必須慎重考慮。也就是說要頭腦冷靜,詳細比較、考察自己的長處及短處,最後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方面立下志向。——澀澤榮一

  除天生為聖人者,自應另當別論,我等凡人在立志的時候,往往會遭遇各種困惑。或者是被當前社會風潮所鼓動,或者是受到周圍事情的影響,使許多人不考慮自己的能力,貿然向自己本領以外的領域邁進。這不能說是真正的立志者。

  尤其在如今這個秩序井然的社會,一旦立志,再想轉變方向,是非常不利的,故立志之初,必須慎重考慮。也就是說要頭腦冷靜,詳細比較、考察自己的長處及短處,最後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方面立下志向。同時有必要深入考慮自己的境遇,看它能否成全你的志向。例如身體強壯,頭腦清晰,所以立志想要一生追求學問。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那就很難完成心愿。

  因此,要把確實有可能把它當作一生的事業,且有希望成功的方面作為自己的志向。然後才可以確定方針,計劃下一個步驟。如果沒有經過這樣的深思熟慮、細密考察,只是追趕社會一時的風氣,輕易決定自己的志向,最終必然無法完成大業。

  如果已經確立了根本的大志向之後,接下來便須日日思量如何立成其枝葉的小志了。任何人隨時都會因為接觸到某些事物而激起一種希望。假如他有實現這希望的信念,這也是一種立志,也就是我所說的立小志。舉個例子:一個人由於某一件事而受到社會的尊敬,這使其他人也激起一種希望,希望自己能夠像他一樣,這也就是一種立小志。然而在想辦法實踐這個小志向之前,應該注意的是:無論如何,你的小志向都必須在絕對不動搖貫穿一生的大志向的範圍內去著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由於小志向在性質上常常會有所變動,但不管如何變動遷移,必須注意不要動搖了你的根本大志。也就是說,小志向和大志向二者之間不能產生矛盾,應該時常調和使其一致。

  以上所述,主要是如何在立志上下工夫,下面讓我們以孔子的立志來看看古人是如何立志的。

  我平常是以《論語》作為自己處世的行為規範的,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來看孔子是如何立志的。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來推測,孔子在十五歲時,就已經立下了志向。但是他所說的「志於學」,是不是指自己以追求學問作為一生的志向,尚有疑問。但他必定是大力追求學問的,這應該沒有疑義。

  進而所說的「三十而立」,可能是指孔子此時已成為卓然獨立的人物了,自信能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了。從「四十而不惑」一句來想,可知孔子已進入一旦立志,絕不再因外界的刺激而有所動搖的境地。一切作為都是有信心的行動,到了這地步,立大志也大約有了結果,而且已經很堅定了。

  由此可知,孔子的立志是在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有志於學的時候,立志還未堅定,尚有點猶疑不定;到了三十歲時,已略見其決心;及至四十歲時,立志才算是大功告成。總之,立大志是人生建築的架構,立小志只是其修飾。一開始就要充分考慮配合,然後動手,否則難保所立的志向日後不會毀於半途。

  對於每個人來說,立志是人生重要的出發點,任何人都不得輕視它。立志的要領首先在於了解自己,其次要考慮周遭的人與事,最後再樹立與此相適應的方針。我相信,一個人假如能依此步驟量力而行的話,就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發生失誤。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