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人物的方法
2024-10-11 10:10:59
作者: 澀澤榮一
初次見面時,好好觀察判斷一個人,多半不會有錯。而經常見面之後,次數一多,由於種種考慮,反易導致不正確的判斷。——澀澤榮一
佐藤一齋①先生認為,根據初次見面時的第一印象來判斷一個人,是最正確、最不會發生差錯的人物觀察法。在其著作《言志錄》中,有這樣一句話:「初次見面時對人的觀察判斷,多半無誤。」正如一齋先生所說,初次見面時,好好觀察判斷一個人,多半不會有錯。而經常見面之後,次數一多,由於種種考慮,反易導致不正確的判斷。
初次見面時,對一個人並無成見,也不摻雜各種考慮和私情,這樣的觀察處在一個最佳的狀況。如果對方有所掩飾,那這種掩飾在初見之時,就會明明白白地映現在觀察者胸中的明鏡上而容易覺察出來。但是,見面的次數一多,就容易被種種緣故或別人的反應或建議所困擾,以致考慮過多,反而造成判斷上的失誤。
孟子說過:「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這是孟子一派的人物觀察法。也就是根據人的眼睛來鑑別一個人的好壞。心術不正的人,其眼神陰暗不明;心術正的人,其眼神清澈而明亮。用這種方法來判斷一個人,也是相當準確的。只要仔細觀察一個人的眼睛,大抵就能判斷這個人的善惡正邪。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論語》上有:「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論語·為政》)佐藤一齋先生的以第一印象看人的觀察法和孟子的觀人眼神觀察法,都是簡易、快速識別他人的方法,能夠大體上正確地判斷一個人而不致有太大的失誤。但要真正地了解一個人,上面所說的兩種簡易、快速的方法尚顯不足。必須根據上面所舉的《論語·為政》上的話,從視、觀、察三個方面來識別一個人,此乃孔夫子之遺訓。
視和觀,都屬於看。不過,視是單憑肉眼看其外形,而觀則更進一步,不僅看外表,還要看其內在;不僅要用肉眼看,還要用心去看。也就是說,孔子在《論語》中所教導的人物觀察法,首先是看一個人表現在外的行為,以此來判斷其善惡正邪,進而由此觀察他的行為動機,然後再進一步觀察他的居心所在,生活追求是什麼,這樣,必能明了此人的真實人品,即使他想隱藏也隱藏不了。
其實,無論一個人外部的行為表現如何正直,假如其心術不正,就決不能說他是一個正直的人。因他有時可能是不敢為惡。又假如一個人所呈現的行為端正,心術也純正,但如果其追求的只是飽食暖衣逸居,那他則容易陷入誘惑之中而意外地做出壞事。所以,行為、動機和追求三者不能全部端正,就很難說這個人完完全全、自始至終是一個正直的人。
① 佐藤一齋(1772—1859):日本江戶後期的儒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