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找一個你願懂的人嫁
2024-10-11 10:09:44
作者: 沈念
進入新時代後,這段婚姻面對著更大的困境。
沈從文偏執地愛著他的所有的收藏,即使是新的世界來了,也不願意打開窗子,接受新事物;而張兆和雖是一介女流,卻冷靜強大,積極地熱衷著新時代的一切。
一個頑固執守,一個積極進取,日子怎能不擰巴。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特別當我們想要改變別人的本性發作時,爭吵在所難免。不知你發現沒,人都喜歡用自己的三觀去衡量一切,評判別人,當有人跟你三觀不合,你往往很想說服對方。
在沈從文的作品被批評為「桃紅色文藝」後,他過了一段真正孤立無援的歲月。在外,他被大學生貼大字報,被老友們孤立,殘酷的打壓令他的精神一度崩潰,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在內,張兆和無法理解他,就連兩個孩子也都排斥他,甚至,他們都認為他得了神經病。
那幾年,她連吃飯都要跟他分開進行。難以想像,面對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又一起孕育了子女的丈夫,當他有天受精神刺激變得崩潰,張兆和作為妻子,第一想法竟不是盡全力去幫助他……可能是痛久了,沈從文在某一年的寒冬里自愈,他一個人就著冷飯饅頭,拿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學術。
但同時他也沒完全扔下他作為詩人的浪漫。寫信這件事,支撐著他,安慰著他,熬過了那幾年被孤立的艱辛。
或許,他心中最愛的,是那個虛幻的、只活在文學作品中的三三。而現實里,他的妻子張兆和有著三三應有的容貌,卻沒有他想要的三三的個性與活力,且永遠不會有。
沒關係,對他來說,能寫信,已是安慰。
生性浪漫的人,務實的人大抵永遠不懂他的執著。但終得承認,人與人,是不同的。很多時候,可能你覺得不太重要的東西,卻正是別人的命根子。
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不了解背後的故事,不了解說這句話的人的性情,你永遠不會懂這個句子。
沈從文珍愛他想像里的三三,珍愛那些用心寫給三三的信件。
1969年,他已經快70歲,下放前夕,整理房間。站在亂糟糟的房間裡,他小心翼翼地從口袋裡掏出一封皺巴巴的信,像個孩子似的又哭又笑地對前來看他的二姐張允和說:「這是三姐給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舉起來,臉上早已爬滿淚水。
也許,張兆和,還不如她的二姐更懂他。
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去世,臨別前,他對張兆和說:「三姐,我對不起你。」說者有心,聽者亦有心。或許直到這一刻,張兆和內心才有了一絲觸動,她開始認真考慮自己與沈從文的這段婚姻。
此後,張兆和開始整理沈從文遺留下的文字作品,聯繫出版。那些曾經她不願多看一眼的文字,成了這段感情最後的見證。從中選出一些信件和文字,不舍晝日,她十分用心地編成《從文家書》。
在《後記》里,她誠實地向世人透露內心:「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答案。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等到整理他的遺作,認真研讀他的文字,這才明白他的思想,他的苦惱,他的熱情。「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只是「太晚了!為什麼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發掘他,理解他,從各方面去幫助他,反而有那麼多的矛盾得不到解決……」
悔之晚矣。
我們總習慣在徹底失去以後,才懂得擁有時的美好。當再一次流下懺悔的眼淚,未來就難道真的不會重蹈覆轍嗎?
終於懂了沈從文的張兆和,晚年已經不認識他。有人拿著沈從文的畫像給她看,她痴痴地盯了半天,說,她認識,但是想不起來這是誰。
她終究是頑固地不愛他。
或許這段感情,連同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那些情話,永遠只能放在書信里,去供人幻想,供人評嘆。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多美的詩句,給任何一個女孩子看,也難保不會打動。愛情是一場瞬間,可婚姻卻需要長長的一生去維繫。
當年,她追求者無數,卻最終嫁給了對自己死纏爛打的沈從文,她嫁給了愛情,卻沒嫁給懂得。
她以「三三」的名義活在他的文字王國,卻沒活在他的現實世界。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而張兆和對沈從文卻是,「因為不懂,所以不堪」。
怎麼也不敢相信能寫出如此優美詞句的沈從文,自己的婚姻卻是如此令人惋惜。
最好的愛情,是你們相愛,又互相懂得。
所以,姑娘。
從今天開始,願你愛一個人,亦能懂一個人;願你被人愛,更能被人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