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漢子的友誼
2024-10-11 10:08:11
作者: 沈念
呂碧城這樣的人,要放到現在,一準是社會公認的「女漢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女漢子見女漢子的場面,必然激動人心。
這裡要說的是,呂碧城與「鑑湖女俠」秋瑾的故事。
1908年,因呂碧城在《大公報》上刊登《百字令》,一石激起千層浪,碧城一名天下揚,只因《大公報》是中國報業史上的奇蹟,在中國新聞史上有著非凡的影響力。
秋瑾成名之初,曾用過「碧城」這個名字署名撰文,為此,很多人認為,這篇引發社會狂想的文章,正是秋瑾所作。然而,只有秋瑾自己知道,高手另有其人。
其實,早在1904年,秋瑾就曾因事專門去到《大公報》報館,拜訪了時任副刊主編的呂碧城。
二人互生歡喜是從第一眼的印象開始的。秋瑾飽讀詩書,早想幹革命,為女性謀求更多權益,她常年只在頭上盤一個髮髻,穿一件長袍馬褂,全身作男子打扮,活像個公子哥。而呂碧城竟也如此裝扮,風流倜儻,瀟灑不羈,比男兒郎更生幾分英氣。
當晚,呂碧城邀請秋瑾留宿,兩個人像在茫茫人海中尋到了知己,瞬間打破陌生人之間常有的束縛,「流俗待看除舊弊,深閨有願作新民」,像閨蜜一樣同榻臥談,竟徹夜未眠聊至天亮。
人與人一旦結緣,總會扯上千絲萬縷的關係。分別後,秋瑾便東渡日本。在日本時,秋瑾記掛祖國的姐妹,時時不忘給呂碧城寫信。而呂碧城,也很珍惜與秋瑾的情誼,將兩封來信刊發在《大公報》。
此後秋瑾忙於革命,而呂碧城由情悟道,對宗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直到1907年,秋瑾從日本回來,她約請呂碧城為自己創辦的《女報》起草發刊詞,兩人才重續舊情。這一年的七月,秋瑾因徐錫麟安慶暴動一事被捕,獻身革命。
當時,人人害怕受到牽連,不敢前去給秋瑾收屍。唯有呂碧城冒著殺頭的風險,派人到紹興將秋瑾收殮,委託徐自華等人將她遷葬在西湖邊。
這一舉動,差點為呂碧城惹來殺身之禍,幸好其愛慕者袁克文從中斡旋,她才僥倖逃過一劫。
秋瑾就義後,中國的報業界對此不發一言,呂碧城為犧牲的姐妹打抱不平,遂用英文寫成一本《革命女俠秋瑾傳》,刊登在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報紙上,引起很大反響。
不為別的,她想要世人知道,秋瑾作為革命黨人光榮犧牲,要警醒世人鼓起勇氣前仆後繼,為中國爭得一個光明的未來。
次年,呂碧城南遊杭州,不忘前往拜謁秋瑾,她百感交集,寫下《西泠過秋女俠祠次寒山韻》緬懷摯友:
松篁交籟和鳴泉,合向仙源泛舸眠。
負郭有山皆見寺,繞堤無水不生蓮。
殘鍾斷鼓會何世,翠羽明璫又一天。
塵劫未鎖漸後死,俊游愁過墓門前。
秋瑾的死對呂碧城觸動很大,一個這樣俠肝義膽的革命家頃刻間香消玉焚,她感到人生的虛無。想到自己縱然能令眾多異性愛慕,可愛情始終與她無緣;而今知己離去,人間似乎再無所求……
民國成立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當上大總統,呂碧城很快就被提拔為秘書一職。後來,因不齒袁世凱妄圖稱帝的行徑,呂碧城毅然辭去這個當時令無數人稱羨的職務,和母親搬往上海居住。
1918至1926年,呂碧城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和美術,後潛心遊歷歐美國家,對周邊城市風景的欣賞與喜歡,令她創作出《歐美漫遊錄》。她先後兩次週遊世界,足跡踏遍整個地球,精彩絕倫的風景,生動、有趣的見聞,令她視野開闊,對生命有了全新的領悟。
她的創作也更加西化,寫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
1928年,呂碧城參加了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並暗下決心要在中國創辦動物保護協會。為此,她開始頻繁穿梭於各個國家和地區,積極宣揚保護動物的理念,成為一名出色的動物保護協會宣傳人員。
因對愛情的參悟,她轉而對宗教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北京,她曾有緣與高僧諦閒會面,感嘆於佛學的博大精深。1929年,她在英國倫敦旅行時,從朋友孫夫人那裡偶然得到了印光法師的傳單和聶雲台君的佛小冊,自此視為珍寶。
她固執地認為,這些東西在這個時刻出現一定有其深意,果然,她回去之後,就開始按照印光法師的教誨,每天晨起朗誦彌尊聖號,至少十遍。
因信佛又愛護小動物,呂碧城此後不再食肉,嚴格恪守清規戒律。1930年,她正式皈依三寶,法名曼智,和太虛、常惺等著名僧侶保持密切的聯繫。
在晚年,她為自己創作一首詩:
瓊樓秋思入高寒,看盡蒼冥意已闌;
棋罷忘言誰勝負,夢余無跡認悲歡。
金輪轉劫知難盡,碧海量愁未覺寬;
欲擬騷詞賦天問,萬靈淒側繞吟壇。
她這一生,因才華聞名天下,卻參透愛情執意保持單身,在許多人還為名利趨之若鶩時,她卻早已清靜無為參透人生。
有過拼搏,有過燃燒,在年輕時無私地奉獻,在年老時從容地尋到歸宿。呂碧城,註定是女性歷史上一抹耀眼的光輝。